推進秦嶺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
在近日舉辦的第31屆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陜西省林業局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林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秦嶺生態保護修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古樹名木保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精心設置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示內容,多維度、全方位展示陜西林草科技發展和生態保護修復成果。
在陜西林業展廳,“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以及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動物標本展區成為最引人矚目的拍照打卡地,眾多游客駐足觀看、了解陜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成效。
陜西地處內陸腹地,全省地域南北狹長,秦嶺橫亙其中,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復雜多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使陜西省成為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
長期以來,全省把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作為保護修復野生動植物生境的重要舉措,建立健全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大力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拯救保護工程,并納入林長制、綜治及平安建設等考評體系。
目前,全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800余種、種子植物460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8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新發現野生動植物47種,全省生物多樣性類型和動植物種群數量實現雙增長。
秋季,正是朱鹮的集群游蕩期,也是朱鹮保護工作者觀察其生活習性、評估種群狀況的重要時節。連日來,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細致、全面開展野生朱鹮夜宿地摸底調查,為即將開展的秋季朱鹮數量同步調查做好基礎支撐。
去年此時,在“生態漢中·鹮美天下”朱鹮文化交流活動中,陜西省林業局向全社會宣告,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突破萬只大關。今年10月15日,24只朱鹮在陜西咸陽回歸野外,標志著朱鹮在陜西的分布地由洋縣一地擴大到陜西全境。近期,日本歸還的16只朱鹮即將落戶北京動物園。截至目前,浙江、河北、四川、山東等多省份皆有朱鹮分布,讓人很難想象其是40多年前幾乎滅絕的物種。
朱鹮(胡琳 攝)
1981年5月23日,科學家劉蔭增在陜西漢中姚家溝發現了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40多年間,陜西相繼攻克了朱鹮種群保護、人工飼養繁育、疾(疫)病防控和野化放歸等技術難題,從發現到搶救、從繁衍到壯大,朱鹮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被譽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范。
秋季,還是大熊貓儲備脂肪、迎接寒冬的關鍵時期。在秦嶺深處,大熊貓會在此時遷移到低海拔地區,采食當年新枝葉。今年5月,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再次拍到棕色大熊貓的身影。這是陜西秦嶺地區第11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的蹤跡。
陜西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面積約3600平方公里,潛在棲息地面積約2440平方公里,涉及陜西秦嶺區域的寶雞、漢中等4市8縣23個鄉鎮。區域內,已建立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通過開展巡護監測、完善監管體系、健全防控機制、建立大熊貓DNA分子信息個體檔案庫信息系統等措施,確保大熊貓生存安全。
截至目前,陜西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109只增長到345只,平均每百平方公里生活著10只野生大熊貓,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近年來,陜西省全力以赴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創建區總面積約1.26萬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占公園總面積98%以上;涵蓋大熊貓棲息地面積3150平方公里,分布有大熊貓320余只,占大熊貓秦嶺種群總數的93%。
此外,金絲猴、羚牛以及秦嶺石蝴蝶、華山新麥草等珍稀野生植物種群數量也實現恢復性增長。特別是陜西羽葉報春自2015年在陜西省洋縣翁子溝再次發現以來,通過遷地栽培等一系列保護措施,目前,在洋縣、勉縣、太白山、黃龍縣等地共野化回歸了1500余株,并播種數萬粒種子,有效壯大了野外種群。
川金絲猴(亦諾 攝)
多年來,陜西高度重視秦嶺生態資源監管工作,在秦嶺范圍建立了完善的資源監管制度體系,生態資源監管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
199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率先出臺頒布《關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立即停止省屬森工采育企業采伐天然林的命令》,1999年實行全面禁伐,秦嶺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主。2007年,《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發布。2018年以來,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等,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劃定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創新建立了“海拔 園區 廊道”的秦嶺特色保護模式,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完善。
2020年,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上線,覆蓋6市39縣508個鄉鎮。同時,設立有害生物監測省級測報點14個、國家中心測報點16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74個,組建專業、半專業森林防火隊伍40余支,以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全面強化秦嶺生態資源監管能力和水平。2023年,拔除1個松材線蟲病疫區、20個疫點,拔除3個美國白蛾疫區,松材線蟲病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得到有效扭轉,美國白蛾疫情被再次殲滅。
陜西林業系統將始終把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以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為己任,不斷推動秦嶺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全面筑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真正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讓祖脈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趙俠 杜扶陽 趙迎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