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帶飯勺”的鳥已抵達廣東!保護它的方式竟是偷蛋?
大新聞!前幾天,有一批小勺子漂洋過海,率先抵達了它們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和陽江市的越冬地。這些小勺子有個非常貼切的名字:勺嘴鷸(Calidris pygmaea)。
9月4日,率先到達陽西灘涂的這只勺嘴鷸編號L5,比如年的首只抵達時間早了12天。
可愛的L5,還帶著繁殖羽就來準備過冬了|紅樹林基金會
9月6日,湛江紅樹林也迎來了第一批抵達的勺嘴鷸,在沙灘上狂炫小海鮮。
湛江和陽西的灘涂軟泥里藏滿美味的底棲動物,正是勺嘴鷸最愛的“自助餐廳”。近年來廣東的生態保護很給力,這里成了它們年年往返的“安心驛站”。小勺子們會在這里待到明年4月,大批觀鳥愛好者喜極而泣,終于又可以見老朋友了!
奇怪的勺子
勺嘴鷸(spoon-billed sandpiper),鷸科濱鷸屬,顧名思義,可知道它的嘴長得像勺子。
勺嘴鷸[yù]是不是很可愛?|HBW Alive
你可能難以想象一種鳥會隨身攜帶“取食工具”,但這對鳥類來說并不新奇,是跟它們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性、取食方式相適應的。
金雕的喙帶鉤,利于撕開獵物;啄木鳥的喙像尖錐,可以鑿開樹皮尋找躲在里邊的蟲子;翠鳥的喙像長矛,適合在水里捉魚……鳥嘴形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們吃什么食物丨Tyler Lang;漢化:日歷娘
勺嘴鷸的嘴扁扁的,說明它的取食方式與那些捉魚吃的尖嘴水鳥不同,更像是鴨子那樣的濾食式。退潮的時候,勺嘴鷸會到灘涂或者潟[xì]湖邊的小水坑,把勺子樣的嘴深入到泥水中,左右搖晃著腦袋,試圖用寬扁的嘴從水中過濾出小魚、小蝦、沙蠶等海生的小動物。那樣子真是萌點十足。
比如說這樣丨Oriental Bird Images
像勺嘴鷸這樣嘴型奇特的鳥類也不算少,比如拖著琵琶嘴的大型水鳥黑臉琵鷺;嘴巴反勾超神氣的反嘴鷸……
黑臉琵鷺與反嘴鷸,后者也是勺嘴鷸的親戚丨Cp9asngf、Jutta234 / wikipedia
勺嘴鷸的萌還不僅僅在嘴型上。作為一枚換裝達鳥,勺嘴鷸還會在繁殖季節變裝成紅衣的俠客,吸引異性與之交配。可惜它們的繁殖地在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的凍土帶,難得親眼目睹其繁殖羽。平時大家在國內見到的勺嘴鷸都是遷飛季節在中轉站或越冬地的灰白樣,混在大量鸻鷸[héng yù]類的群體中,并不容易分辨出來。只有用長焦望遠鏡仔細地搜尋,才有可能尋覓到勺子的身影。
換上了繁殖羽的勺嘴鷸丨Jan van de Kam / Birds Korea
萌物沒好命
作為遷徙的候鳥,勺嘴鷸對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依賴很高。它們對繁殖地很挑剔,只在潟[xì]湖附近的苔蘚植物或者矮小的樺木叢等地方繁殖,一般在離海5km的范圍之內,俄羅斯遠東沿海很小的一片區域就是它們中意的繁殖地。在越冬的遷徙過程中,它們會經過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的遷徙中轉站,到中國南方沿海地區、越南、孟加拉、泰國等地越冬。
圖片:adlayasanimals.wordpress.com
研究認為,棲息地的破壞是勺嘴鷸在過去幾十年間數量急劇下降的關鍵原因。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繁殖地的凍土層減少,讓勺嘴鷸特有的繁殖生境減少和退化,繁殖后代的機會減少。在勺嘴鷸遷徙停歇的地方,棲息地大量喪失和退化,比如韓國新萬金防潮堤近40000公頃的大型填海計劃;中國黃渤海地區的圍填海和污染;如東洋口濕地的破壞與污染等等。而中國沿海地區鋪天蓋地的捕鳥網,雖然不是針對勺嘴鷸,卻也造成了勺嘴鷸的死亡。繁殖機會的減少,在遷徙途中和越冬地高居不下的死亡率,使得勺嘴鷸的數量逐年減少。而勺嘴鷸對繁殖地特殊的要求又使得其數量在遭受重創后恢復緩慢。
太可愛了!|ebird.org/Kenneth Lam攝
數據顯示,1976年全球的勺嘴鷸有近2500對繁殖對,到2000年下降到約1000對,2009年只剩下了120~200對(一共約360~600個體)。最近的野外種群評估再一次確認了勺嘴鷸的野外繁殖對不會超過200對。2002年至今,整個野外種群數量下降了88%,并仍在以每年26%的速度繼續下降。雖然2016年在中國又發現了新的越冬地和越冬種群,但是勺嘴鷸的全球境遇依舊十分嚴峻。
在各個繁殖點,勺嘴鷸的數量急劇下降丨Z?ckler /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勺嘴鷸的瀕危等級評估是極危(CR),比大熊貓在降級之前的瀕危(EN)等級還要高一級。極危是僅次于“野外滅絕”(EX)的等級,一個物種被評估為極危,就意味著,如果現在還不采取有效的保育措施,該物種在未來一二十年內就要滅絕了。
“諾亞方舟”與“偷蛋計劃”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故事放在當代來看,不太合時宜。作為水鳥中的一大類,鸻鷸類是沿海各遷徙路線上“死亡網陣”最大的受害者;而蚌等貝類又是“竭澤而漁”的受害者之一。今日“漁翁”看似是捕鳥拾貝的“得利者”,從長遠看卻將成為生態平衡破壞的受害者。
圖片:薛承豪 / 美境自然
好在,勺嘴鷸的保育行動正在努力地推進著。目前,有兩個主要的勺嘴鷸保育項目,分別是“方舟計劃”(Ark Population)和“偷蛋計劃”(head-starting)。
“方舟計劃”由世界水禽與濕地基金會(WWT)主導,將勺嘴鷸的卵從俄羅斯的繁殖地帶到人工環境下孵化,以提高其孵化率,然后再將雛鳥運到英國的Slimbridge自然保護區生活。現在已經有24只勺嘴鷸生活在英國的Slimbridge保護區,這些勺嘴鷸不再回到原生地,但一旦它們順利生育下一代,這些后代們將回到俄羅斯的繁殖地去繼續生活。而Slimbrideg就是勺嘴鷸繼續生存下去的“諾亞方舟”。
Slimbridge保護區參與了很多圈養繁殖計劃。圖為保護區圈養的夏威夷雁,其野外數量一度下降到30只丨Biggerben / wikipedia
“偷蛋計劃”(head-starting)則是由世界水禽與濕地基金會(WWT)、Birds Russia、莫斯科動物園、英國皇家鳥類學會、國際鳥盟等眾多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的,在俄羅斯遠東繁殖地展開的勺嘴鷸繁育計劃。“偷蛋”一說是保護者的戲稱,因為真的就是通過專業偷蛋來增強勺嘴鷸種群的繁育。首先,科學家們在繁殖地搜尋和收集勺嘴鷸誕下的卵,帶到人工環境下孵化并飼養,這樣能將孵化率和幼鳥存活率提高5倍以上,而成鳥被偷了第一窩蛋后一般還會產下第二窩。這些人工孵化和飼養的幼鳥出巢后會自行離開,回到原生境。
為了了解這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對野外種群的貢獻,科學家們還會對這些人工孵化和放歸的勺嘴鷸進行環志和跟蹤。從2012年至今,項目已經撫育了超過80只勺嘴鷸,而科學家們也陸續在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發現了“head-starting”項目繁育的勺嘴鷸。
人工孵化的勺嘴鷸幼鳥丨Ben Cherry / WWT
隨著繁育計劃的順利開展,新的繁殖地、新的越冬地也在被科學家和鳥友們發現,勺嘴鷸或許能迎來新的春天。
小勺子也許是族群的希望丨ark population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種群恢復計劃,在沒有停止的棲息地喪失與破壞面前,都不會根本性地解決勺嘴鷸的生存困境。而遷飛途中的各種捕殺不停止,勺嘴鷸的命運也不會有根本的改變。
人工繁育和野外放歸是人們在緊急情況下選擇的最快速恢復勺嘴鷸野外種群的辦法,但根本的解決方式,是要恢復勺嘴鷸失去的棲息地,讓它們在野外能夠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繁衍生息,完成生命的傳承。
恢復棲息地才是根本丨Kajornyot Wildlife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保護的道路遠比繁育更加困難,但希望,或許存在于你我的智慧和行動中。愿勺嘴鷸的故事,不會是一個悲傷的結局。
作者:林吳穎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