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上的珍珠——葡萄:孫英寶植物科學畫科普(73)
蔓上的珍珠——葡萄
作者:孫英寶
葡萄屬是葡萄科中最具有栽培價值的一個屬,分為圓葉葡萄 亞屬和真葡萄亞屬 2 個亞屬,全世界有 70 余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北美洲和東亞 3 個中心。已知世界葡萄品種可達 1.6 萬 種以上,我國種質資源圃中有 3000 多種。世界上絕大部分葡萄品種屬于真葡萄亞屬,包括歐亞種群、北美種群和東亞種群。目 前,歐亞種群僅存一個種,即歐洲葡萄。人們日常熟知并食用、栽培的葡萄,大多是源自歐亞種群,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無核白’(‘Thompson Seedless’)、‘美樂’(‘Merlot’) 等優良品種。歐亞種群葡萄果穗大、豐產、含糖量高,適合釀酒與鮮食。歐亞種群葡萄約于公元前 6000 年首先馴化和栽培于地中海東岸至高加索地區。此后,隨著人群遷徙和交流,歐亞種群葡萄開始向兩河流域、埃及、歐洲以及中亞地區傳播。據考古資料以及相 應的人群遷徙歷史推斷,歐亞種群葡萄約在公元前 2000 年末期通 過早期絲綢之路從中亞地區傳入我國新疆,并由此逐步傳入內地。北美種群主要包括美洲葡萄、沙地葡萄和河岸葡萄等 30 余種。北美洲北部葡萄具有很好的抗寒性,北美洲東南部葡萄抗病性強。美洲葡萄具有明顯的“狐臭味”,主要用于鮮食和制汁。
從 1620 年始,歐洲移民先后在美國各地栽種歐洲葡萄,因為根瘤蚜危害,栽種都失敗了。后來,美國人利用抗蟲性強的河岸葡萄和沙地葡萄等作砧木,把歐洲葡萄的優良品種進行嫁接栽培,從此美國的葡萄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另外,通過美洲葡萄與歐洲葡萄雜交,得到許多抗病性和抗濕性較強的歐美雜交種葡萄品種。與歐洲葡萄相比,歐美雜交種葡萄的栽培面積和總產量所占的份額都較小,在一些雨熱同季、降水較多,病害發生嚴重或冬季嚴寒的地區,歐美雜交種葡萄具有一定的優勢。東亞種群有 40 余種,我國擁有 29 種,是東亞種群葡萄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中,生長于我國秦嶺、泰山以南的毛葡萄分布最為廣泛,以毛葡萄為親本培育釀酒葡萄新品種已成為我國氣候濕熱的南方地區的發展趨勢;山葡萄主要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具有生長期短、抗寒性極強等特點,已選育出一系列優質釀酒山葡萄品種;刺葡萄生長在我國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對高溫、高濕、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抗性強。東亞種群葡萄的果穗、果粒普遍偏小,糖含量低且酸含量和單寧含量高,大多不適合鮮食。
葡萄既有為人稱道的風味和口感,又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F代科學證實,葡萄中含有礦物質、多種維生素,以及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可以抗病毒、改善過敏癥狀、防癌抗癌、抗貧血、美容養顏等。葡萄多酚(grape polyphenol)是葡萄重要的次生代謝產物,廣泛存在于葡萄的籽、皮、莖、葉中,主要包括類黃酮(原花青素、花色素苷、黃酮醇、黃烷醇等)、酚酸(羥基肉桂酸、羥基苯甲酸、沒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和芪類(白藜蘆醇)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抗輻射等生理活性,在食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白藜蘆醇(resveratrol)是一種非黃酮類多酚化合物。1997 年,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一名教授首次系統地報道了白藜蘆醇的抑癌作用,從而使之成為醫藥學和營養衛生學矚目的焦點,被譽為“20 世紀末本領域最新的科學發現”。適量飲用葡萄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法蘭西悖論”,也被認為是和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有關。
葡萄多酚作為安全、天然的抗氧化劑,在人類營養保健和健康等方面將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持續發展,充分利用葡萄籽、皮、枝、葉,尤其是對葡萄園農業廢棄物和葡萄工業廢棄物中多酚類物質的充分的開發利用,將會帶來極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建設可持續的生態葡萄園產業模式、推動我 國的葡萄酒產業更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葡萄(戴越繪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