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悄然啟動群體免疫!中國抗疫將何去何從?
基于一系列嚴謹的科學研究結論,歐美國家正悄然、小心翼翼地啟動了群體免疫戰略。
4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各州州長進行了長達數小時視頻會議后,決定分階段解除因為疫情采取的封控措施,從4月20日起重開部分商鋪,5月4日起允許中小學逐步復課。
德國醫療衛生協會(DGKH)的一份評估報告稱,目前德國正處于第一階段,以阻隔和延緩疫情擴散、防止衛生系統等關鍵供應體系不堪重負為目的進行社交隔離。此后的第二階段為初步放松隔離,同時確保衛生環境和衛生行為;第三階段為取消隔離,繼續保持衛生環境;第四階段為公眾生活完全恢復正常。
截至北京時間4月21日晚23:54,德國累計確診147593例,累計死亡4869人。德國衛生部官員此前已明確表示,德國感染率持續下降。
在默克爾與各州州長視頻會議幾天前,德國波恩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公布了一項隨機抽樣測試初步評估結果。在德國最早暴發疫情的“重災區”海因斯貝格縣岡格爾特鎮,研究小組對1000名居民進行了咽拭子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得出的結論絕對顛覆了許多人特別是中國人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這個極為嚴謹的研究,被認為是德國悄然并小心翼翼地啟動群體免疫戰略的主要依據。
我們來看看這個研究得出了怎樣的結論,使得德國政府敢做這樣的決定,并且被德國一些科學家認為群體免疫,可能是對付新冠病毒最好的防疫方式。
1、該項研究表明,在岡格爾特鎮1000個隨機抽樣中,目前有2%的人正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14%的人已經攜帶抗體。扣除兩組中的重疊人群后,發現該鎮15%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為0.37%。這個死亡率雖然高于甲型H1N1流感的0.1%,并不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高死亡率,而且隨著許多對癥藥物的使用,死亡率還會進一步降低。
此外,無論是德國還是歐美其他國家,新冠死亡者的平均年齡都在80歲上下,就是基本上都是有基礎病的老人。雖然也有極少數青壯年甚至是少年兒童,但比例遠低于交通意外、吸煙、酗酒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率,德國和西方國家認為老人患病死亡是自然規律,而為了避免極低的青少年死亡率防控這個病毒,讓全社會付出巨大代價得不償失。
2、目前檢測出的核酸陽性人數占比只有2%,但是實際上有15%的人是血清學陽性,核酸陽性率和血清學陽性率的差距非常大。這個差距說明,有一些人因為沒有癥狀,所以沒有接受核酸檢測,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們已經感染了。
美國加州斯丹佛大學在當地進行的最新血清學調查結果也提示,感染人群總人數可能是確診感染人數的50到80倍;意大利Robbio地區血清學檢測提示,當地有10%的人呈新冠病毒抗體陽性。
從德國、美國和意大利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來看,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在當地的數量非常大。科學家認為,以新冠病毒這么快的傳播速度,加之無癥狀者也傳人,西方國家的防疫措施指望不上疫苗,群體免疫是更好的選擇。
3、由于海因斯貝格縣岡格爾特的狂歡節活動在2月15日舉辦,感染者也是在狂歡節后出現,采樣是在4月初,相隔六周時間。這期間在當地已經采取了非常嚴格的隔離管制措施的情況下,病毒還在快速傳播,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非常強大。
此外,岡格爾特在2月底就實施了社交距離管制措施,是德國管制時間最長的地區。即便如此,現在岡格爾特每天的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還在增加,基本每天增加幾十例。這一方面說明病毒傳播力極強,另一方面說明德國的所謂嚴格防疫措施跟其他歐美國家一樣,與中國、朝鮮這樣的嚴格防疫措施無法相提并論。因此,群體免疫可能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4、以新冠病毒的傳播力,群體免疫通常需要有60%至70%的人具備了免疫力,病毒才能無法進一步傳播,即實現群體免疫,過去來自中國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大約20%需要住院治療,考慮到被病毒感染的人獲得免疫能力,通常不會是終生免疫,像新冠病毒很可能有效期只有兩三年,那樣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因為太多的人感染后需要住院,就會發生醫療資源的擠兌,死亡率會急劇增加,社會就無法承受。
但現在看來,即使嚴格執行社交距離管制措施,新冠病毒只需要差不多6個星期之內,就能感染當地15%的人,住院率遠低于中國感染者的約20%,只有2%左右的感染者需要住院,而且死亡率僅0.37%。這樣德國從五月初開始放松防疫管控,病毒傳播必定加快,在不發生醫療資源擠兌的情況下,就能快速實現群體免疫。最快可能只需要3個月,最慢只需要半年時間。這取決于更多范圍的研究,以及德國各地防疫措施放松到何種程度。
5、德國悄然且小心翼翼地啟動的群體免疫戰略,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并非政府任由病毒傳播。德國希望以“最快速度”實現群體免疫,讓社會盡快恢復正常,但前提是不發生醫療資源擠兌,且死亡率在目前較低水平上繼續下降,而不是上升。
比如學校的復課,過去有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病毒在學校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各國對學校復課都非常小心謹慎。德國讓學校復課,也是逐步恢復,先讓部分學校開學,但要求一個班級不超過15人,每個學生之間要求保持1.5米的距離。學校還要執行規定的衛生消毒措施。因為學校是病毒傳播的一個加速器,必須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如果傳播速度可控,那就會更快放開管制措施。
除了德國這項嚴謹的科學研究,防疫“放任自流”的瑞典,與其他實施嚴厲防疫措施的國家相比,防疫效果上不相上下,也鼓勵了歐美國家悄然啟動群體免疫。
歐洲國家中,目前防疫措施最為寬松的是瑞典:自始至終學校照常上課,商店照常營業,工廠照常開工,僅禁止大型文體活動。瑞典一段時間甚至不公開感染者人數,招致國際輿論的強烈批評。
回頭來看,對疫情“放任不管”的瑞典,感染速度、死亡率與防疫措施在西方國家中極為嚴厲的意大利、西班牙、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基本不相上下。這說明西方國家目前的防疫措施對防控新冠病毒根本就不管用,嚴防與基本不防效果差不多。這也是促使德國悄然啟動群體免疫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各州長舉行視頻會談,決定逐步放松防疫管制、啟動經濟時,特別談到了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的重要性,要求優先對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和警察進行檢測,讓獲得免疫能力的人員盡快返回易被感染的工作崗位。特朗普甚至要求對所有人員進行血清抗體檢測,作為逐步啟動經濟的依據。目前美國許多州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血清抗體檢測。
如果說瑞典純粹是賭運氣的話,那德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做法,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研究結論之上,而且遵循逐步放松、切實可控的原則。如果德國、美國確診患者的死亡率進一步降低,且更大范圍的血清檢測顯示感染速度確實非常驚人,無癥狀者比例極高,實際住院比率和死亡率極低,在確保醫療資源可承受的前提下,德國和美國就會逐步放松防疫管制,持續加速群體免疫的速度。如果德國和美國成功了,其他西方國家必定群起仿效。
需要說明的是,實現了群體免疫,這個病毒是否就從此消失了呢?絕對不是!只是因為多數人已經獲得了免疫能力,這個病毒實際上無法傳播了,或者說傳播極其緩慢了,但只要治愈患者復陽現象和大量無癥狀感染者存在,這個病毒還是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
有人認為,一旦歐美國家率先實現了群體免疫,比較尷尬的反倒是我們國家,因為絕大多數同胞對這個病毒談虎色變,希望沒有一個老人、青壯年和少年兒童感染這個病毒死亡,因此就必須保持現在這樣嚴防死守的防疫措施。
很多人擔心,歐美國家一旦獲得群體免疫,社會生活全面恢復正常,在社會經濟發展上就能對中國形成巨大優勢,而中國十四億未被感染的龐大人群,將成為懼怕新冠病毒感染的孤島。在我看來,這其實是杞人憂天。
假如西方國家的群體防疫確實獲得了成功,而且隨著新藥投入使用死亡率大幅降低,我相信只要國家一聲令下,媒體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科學防疫宣傳,絕大多數國人的防疫觀念一夜之間就會發生180度改變,因為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在絕大多數民眾中的公信力,是任何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
那是不是我們前面和現在的嚴厲防疫措施白費了力氣呢?當然不是!前期是為全世界各國更好地防疫贏得了時間;現在則是讓其他國家積極摸索防疫經驗,包括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群體免疫,同時也為新藥和疫苗的研發贏得時間。何況這段時間大規模的社會動員,卓有成效的防疫成就,也讓全世界見識了中國的力量和社會制度的無比優越。
抗疫上半場,中國以堅決、果斷的措施,迅速基本撲滅了這個病毒的本土傳播,令世界刮目相看,羨慕不已;抗疫下半場,中國同樣能以自己優越的制度優勢和先進的社會治理模式,令世界嘆為觀止。
現在是需要媒體以更加科學、理性的態度,停止對群體免疫的偏見與仇恨宣傳了。這正如我們的中醫中藥能對所有疑難雜癥藥到病除,但也不必把西醫西藥即現代醫學貶得一文不值。萬一群體免疫真像德國波恩大學的最新研究一樣,在全世界很快實現,我們總不能就此閉關鎖國吧。對一個未知的病毒,最好是不要把話說絕、說滿,實事求是和科學精神尤其顯得重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