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80、90后,卻想將紅松種出不一樣的未來
在遼寧省本溪縣的紅松林深處,有一群特別的守護者,他們都是80后和90后,年輕富有朝氣,對林業與自然愛的深沉。他們的點滴故事,組成了這個森林小鎮強有力的心跳旋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2023年秋季造林的背后世界,感受他們與紅松林的不解之緣。
兩件套先生,紅松種植團魂:金師傅
在遼寧林農圈子里,提起金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年長者會親切地稱呼他“小金”,青壯年一代會規規矩矩叫他一聲“金書記”,然而經過他手把手技術培訓的老鄉會親切地叫他一聲“金師傅”。
金師傅是紅松林守護行動項目的實施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造林工作,是項目團隊中的靈魂人物。2023年秋季造林工作開始前,金師傅帶著隊員們連續多日走山巡林,深入了解造林地區的立地條件。無論寒暑,除了科研設備外,金師傅上山的書包里只裝兩樣東西:面包和水,同事們戲稱他為“兩件套先生”。
經過金師傅團隊的前期調研,2023年秋種選擇了2個急需人工造林修復的地塊。項目地塊1位于遼陽市燈塔市弓長嶺區四方臺村,是油松皆伐跡地,土壤貧瘠,為困難立地條件;項目地塊2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茳草村,該地塊受雪災影響,上層林木已經全部傾倒。
在這樣的地塊進行人工造林,實施難度較大,實施方案需要經過多方專業審核,金師傅才能組織人員開始實施造林。
第一步,清場。造林工人們先將造林地塊全面清場,割除雜草灌木,割除后的雜物要全部清除,雜草灌木的留茬高度不得大于8厘米。
第二步,整地。沿山勢走向栽植苗木,按正方形、長方形排列定點整地,也可以采用品字形排列整地。
第三步,栽植。紅松栽植一般采用的株行距為1.5米×2米。栽植時先取一鍬表土(即:造林地塊最上層的土壤)填入坑穴的最底層,栽植要做到根系舒展,不窩根,不露根。
到了這一步,造林工作就基本完成。但是,每一棵紅松能否茁壯成長,后期定期除草、森林病蟲害管理等幼林撫育工作必不可少。如此反復,紅松幼林方可健康成長。因此,金師傅的團隊每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山間巡林管護。
育苗好手,紅松種植顏值擔當:小月姐
除造林工作外,紅松樹苗的培育也是另一項重點工作。接下來,就讓我們把鏡頭轉向這位90后的林業工作者小月姐,跟著她一起去看看本次造林的優質樹苗來自哪里。
2023年秋季造林面積達500畝,栽植紅松苗木39250株,這些紅松苗便是由小月姐團隊精心培育的。
1992年出生的小月姐是一位歸鄉的林業專業學生。每年9月,松子成熟的季節,也是小月姐上山尋種最多的時節。她梳著簡單的馬尾辮,向林農們了解著每一株優質紅松的生長情況,然后選擇結果最好的那松塔,采籽備種,準備來年春天播種。立春時節是紅松育苗期,也是小月姐最忙碌的時段,每天上班第一時間去育苗棚觀察樹苗萌發情況,在育苗棚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她對我們說:“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看到松子發芽的時候,幼苗破土而出,頭上頂著松子殼,像一頂頂小帽子,十分可愛”。看著自己細心培育的樹苗一點點長大,小月姐心里充滿了自豪與滿足。
在正常情況下,一棵紅松,要生長25年至30年才能結出松塔,生長期長,且自然生長的紅松林質量參差不齊,易出現病蟲害現象。但是,通過不斷地研究與實踐,小月姐的團隊如今可以通過優種培育、優種嫁接等技術手段,在保證紅松林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實現了紅松林結實早、產量高的重大進步。
在愛心網友的支持下,借助遼寧省森林經營研究所專業力量的支持下,一棵棵苗木健康茁壯地成長,當地的生態環境也逐漸向好。這片森林將成為遼東山區生態修復與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示范區,既能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也可以當地的林農帶來可持續收益。
無論是80后的金師傅,亦或是90后的小月姐,還是千千萬萬平凡而偉大的林業人,這些森林守護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們不僅守護著森林,更守護著我們共同的綠色夢想。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紅松林守護行動,是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