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丨2024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專題會成功舉辦,濕地NbS案例發布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作為保護、恢復、可持續管理生態系統的行動,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他挑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所實施的“山水工程”等生態保護和恢復措施為本土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提供了示范。NbS也將在中國建設美麗中國、雙碳行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4年6月25日,為響應第34個“全國土地日”,推動NbS在中國的本土化,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挑戰,促進各方對NbS的理解,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IUCN中國會員網絡秘書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與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在北京聯合舉辦“恢復自然,與自然共生——NbS2024年度專題會”。
NbS亞洲中心常務副主任 羅明
IUCN亞洲區域辦公室水與濕地高級官員
Raphael GLEMET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秘書長 安亞強
01.NbS與雙碳行動主旨報告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周妍副處長在《推進山水工程,助力雙碳行動》的主旨報告中,介紹了雙碳目標下山水工程的優先區研究成果,研究在已經完成的25個山水工程試點開展。研究表明,大多數山水工程項目實施后,生態系統凈生產力增加。特別是在東北森林帶、黃河重點生態區工程區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高。研究團隊以“三區四帶”為基本格局,以山水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接IUCN陸地生態系統恢復干預措施分類名錄,來進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措施技術名錄的編制,對山水工程的碳匯增益提供技術支持。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周妍副處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白中科教授在《礦山生態修復與雙碳行動》的主旨報告中,以山西平朔礦區所實施的礦山生態修復為例,基于1986-2020年平朔礦區的長期跟蹤監測(永久性固定樣地+生物量轉化因子)和研究成果,厘清平朔礦區過去、現在和未來碳效應情況。在礦區生態修復中,實施3-5年的前期人工引導,后期實施自然恢復,構建了礦山生態修復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與保護”五段論。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白中科教授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張琰主任介紹了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和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共同合作撰寫的《濕地NbS應對社會挑戰》的案例英文報告。該報告系統總結了濕地NbS的實施路徑,并對中國7個典型濕地NbS項目與社會挑戰的機理進行了分析,報告英文版是IUCN中國代表處和NbS亞洲中心合作的“基于自然保護的解決方案系列”成果之一,將通過IUCN平臺介紹中國在濕地保護與恢復上的良好實踐。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張琰主任
02.NbS與生態系統碳匯專題研討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徐衛華研究員深入探討了重要生態系統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雙重”規劃)的碳匯潛力。他全面分析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現狀及其空間分布特征,研究預測了到2035年“雙重”規劃實施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增長潛力,并評估了其對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潛在貢獻。研究強調,貫徹實施“雙重”規劃對于達成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長江生態區、北方防沙帶和青藏高原屏障區等關鍵區域,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理念,通過綜合采取人工重建、推進可持續管理和持續強化保護保育措施,以實現生態系統碳匯的長期穩定增長和維持。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徐衛華研究員
在徐衛華研究員分享后,圓桌研討會邀請NbS亞洲中心羅明常務副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朱建華研究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翟亮所長,以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婷婷研究員進行了深入討論。專家們一致認同徐衛華研究員的研究成果在“雙重”規劃和科研領域均具有重大意義,該成果不僅凸顯了實施“雙重”規劃對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增匯的巨大潛力,而且為中國未來固碳增匯相關行動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此外,專家們還從國家政策、數據收集和技術發展等多個維度,強調了跨學科協作的關鍵作用,并展望了未來中國生態系統碳匯研究的實施路徑,以期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和方案。
NbS 亞洲中心羅明常務副主任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朱建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徐衛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婷婷研究員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翟亮所長
03.NbS與礦山碳匯增益專題研討會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土地復墾部王敬研究員自然恢復作為礦山生態修復模式之一,有利于減少人工過度修復的人力、物力成本和能量消耗,能夠較好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礦山生態修復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自然恢復的適宜條件、評估指標和閾值有待進一步明確、規范。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基礎研究所楊崇曜工程師介紹了和IUCN共同完成的《礦山生態修復碳匯增益指南研究》項目成果,項目借鑒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全球標準、國際生態修復原則等,對礦山生態修復中能夠增加碳匯的良好路徑進行了總結。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安亞強秘書長介紹了老牛基金會作為社會組織,參與干旱與半干旱退化土地的生態恢復,以及碳匯造林的經驗。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土地復墾部王敬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基礎研究所楊崇曜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安亞強
圓桌研討邀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白中科教授、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基礎研究所王軍研究員、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項目總監徐嘉憶共同討論了NbS全球標準在礦山生態修復中的應用前景和資金機制。專家認為,礦山生態修復是動態的過程,NbS全球標準的八條準則有很好的適用性,特別是尺度、以及經濟性等在中國的礦山生態修復中具有很大的參考借鑒意義。中國正在開展一系列案例實踐,將中國實踐總結,向國際社會貢獻來自于中國的知識產品,也同樣重要。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白中科教授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基礎研究所王軍研究員
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項目總監徐嘉憶
楊方義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