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我國科學家報道一種新“超級真菌”引起的暴發性感染

媒體:原創  作者:中國菌物學會   專業號:中國菌物學會 2023-07-20 12:52:4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耳念珠菌引起的風波尚未平息,又一種新的“超級真菌”來襲。最近,復旦大學黃廣華團隊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出版的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報道了由東南亞念珠菌(Candida vulturna)引起的全球首次暴發性感染。該菌是一種最近發現的真菌物種,在進化上與耳念珠菌的親緣關系較近,是耳念珠菌的“表親”。東南亞念珠菌最先是由匈牙利和馬來西亞科學家于2016年從菲律賓植物花卉和馬來西亞臨床標本上分離到得的,隨后在東南亞、南美和東亞等地區陸續發現一些由該菌引起的散發性感染病例。

該研究報道了2019-2022年期間,我國北方某醫院發生的一起由東南亞念珠菌引起的院內感染事件。該院內感染事件共涉及到19位患者,大部分為血液感染病例。作者發現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的使用、大手術和嚴重創傷是東南亞念珠菌感染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所有分離于不同患者體內的菌株屬于同一進化分支,且核苷酸多態性差異非常小,極有可能來自于同一傳染源。目前分離到的臨床菌株均具有多重耐藥特征,不僅對多種臨床一線唑類藥物具有非常高的耐受性,對兩性霉素也有較高的耐受性。另外,作者發現東南亞念珠菌的另一個重要的生物學特征是具有超強的黏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這種黏附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僅有利于該病原菌在環境與人、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也是使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容易感染該菌的重要原因。東南亞念珠菌一旦在靜脈導管上形成黏附性的生物被膜將很難被抗真菌藥物和人體免疫細胞清除,從而導致持續性感染。

目前,醫院感染相關的東南亞念珠菌從哪里來的,暴發的源頭是什么還不清楚。由于東南亞念珠菌比耳念珠菌的耐藥性和傳播力都要強,該新發病原體今后可能成為醫院內感染的又一嚴重威脅。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雜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復旦大學副研究員杜浛、邴健和國藥同煤總醫院的許曉紅教授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附屬華山醫院兼職教授黃廣華和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占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1: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該暴發性感染中,大部分病例與PICC的使用相關,東南亞念珠菌能在導管壁上形成黏附性較強的生物被膜。

圖2:東南亞念珠菌在硅膠上形成的生物被膜和細胞形態

閱讀 34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