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緣分使然,在2022年10月份看到上海植物園一位老師朋友圈轉發的植物園聯合保護計劃的樹藝課程,讓熱愛戶外和自然的我欣喜不已,當即提交了報名申請。當時的我內心隱隱不確定,擔心這么好的課程會不會僅限成員單位參加,或者報名的人太多,并不優秀的我并沒有能脫穎而出的閃光點。接下來因為疫情反復,開班時間一度延期。當我以為自己已經錯失這次學習的機會時,收到了中國植物園聯合保護計劃辦公室老師的錄取通知郵件,這一刻的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長久期待之事即將到來”的滿心喜悅!
報到時候領取的學習材料
報到這天領取了學習材料、課程表和華南植物園的介紹。課程是理論加實操,中國植物園聯合保護計劃辦公室請來了香港、澳門和業界內知名的老師為我們講課,華南植物園有著經驗豐富的攀樹老師團隊,并為我們這次學習提供了非常優秀的實操場地,為期四天的學習,干貨滿滿,收獲頗豐!
其中理論課我們學習了香港吳志雄老師講授的《攀樹技術的發展潛力與樹藝的起源》,叢日晨博士的《古柏樹的更新與復壯技術規程》解析課程,黃頌誼老師的《樹木風險評估》課程等等,實操課由王慶節老師、方賢老師以及華南植物園的樹藝團隊帶領我們共同學習并完成了考核。
Tony老師為我們講攀樹技術的發展潛力
方賢老師為我們示范拋擲豆袋
在這短暫的4天里,我們不但學習到如何去解決日常園林養護過程中修剪的問題,學會如何培養團隊的安全意識、樹藝的科學性與重要性,也學習到正確攀樹的技巧。我們也曾面對攀樹時忽然下起的大雨,臉上的汗水混著雨水,拋擲豆袋失敗不斷地的嘗試,也有朋友一次次被隊友鼓勵著,終于有了不斷向上爬的勇氣……
在這次培訓班,我認識了來自不同植物園以及其他行業的、同樣熱愛自然的朋友們,我們與華南植物園中這些繁茂、郁郁蔥蔥的大樹一起,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華南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的李素文部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個子不高的她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不但把這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親自開園區車接送我們、攀樹考核親自上陣,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隨時能結合工作實際經驗為我們做出總結、引導我們思考。在李部長依次介紹華南植物園樹藝團隊的時候,幻燈片展示著他們認真工作的場景,我感受到她發自內心為自己的團隊驕傲。
在我們參觀溫室的時候,李部長說溫室中的炮彈果“年年開花,但從沒結過果”時,抬頭看到頭頂幾米上方掛了一個果,激動地給同事打電話“報喜”。無論是為我們介紹自己引以為傲的團隊、抬頭看著那棵結出的炮彈果、或是提到攀樹技能未來的發展時,她的眼中都是光芒。那是只有真正熱愛自己的正在做的事、熱愛自己的職業和行業的人,臉上才會有的表情。
溫室里第一次結出的炮彈果
記得開課前空閑時間里,我曾向楊璽老師坦誠我對這次課程的期待以及以為自己會錯失這個機會的心情,她對我說,“篩選是必要的,但同時我們也很注重培訓學員的多樣化。”這一點我十分贊同,多樣化不但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態當中,也存在于我們的科學、文化、藝術當中。我們這期學員來自全國各地,我們當中有在植物園工作的伙伴,也有在出版社工作、從事自然教育或者綠化園藝的朋友,每個人行業不同,對同一熱愛的事物即有著不同的看待角度。這次培訓班我們一起交流、學習,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真的受益良多。
我相信“多樣化”的篩選,不但能更好地發展一個專業,也是新鮮的、更有活力的血液。“多樣化”意味著主動性的選擇和學習,是我們結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和興趣愛好愿意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不辜負每一個學習的機會、認真對待的態度。我相信對攀樹、樹藝感興趣的我們,能夠“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一定能把學習的結果和科學的理念帶到自己的工作中、影響周圍的人。
培訓班合影
培訓班告一段落,但學習永不止步。已經準備好攀樹裝備的我,再次打開學習時錄下的視頻,依次回憶起每個繩結的名字和步驟。我一定會認真練習技巧,等待下一次中級班開課。
這份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期待與大家再次相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