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我所愛的朱鹮棲息在潮濕的詩句里,歲月變得簡潔

媒體:原創  作者: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專業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23-06-14 17:35:39

幸好還有詩

讓世間美好得以安放、流傳

幸好還有詩

讓人類得以從日?,嵥橹刑与x

詩意地棲居

「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詩歌征稿啟動以來,反響熱烈,參與踴躍,投稿如雪片般紛至沓來。

認識珍稀物種,守護詩意自然,我們將陸續展示征集到的優秀詩作。第五期為大家帶來李滿強、孤山云、祝寶玉、劉陽鶴、徐東顏、張雷、何兆輪7位詩人的作品。他們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朱鹮”而執筆,那就叫它「朱鹮專題」吧。

再次感謝所有熱愛詩歌、關注生物多樣性的朋友們,為我們帶來這一場詩歌的盛宴、人與自然的共舞。感謝你們用詩人獨有的浪漫,把珍稀的美好帶到大家面前,讓自然詩意治愈都市emo,也讓珍稀被認識、被珍惜。

01 朱鹮

我曾有幸看到過她們。那白色的

吉祥之鳥。在陜西洋縣的黃昏

她們從稻田里飛過,落在高大的

喬木樹冠上。宛若天使

守衛著最后一絲即將消失的光線

這讓我想起她們經歷過的死亡

這些美麗的云朵,曾經在這個藍色星球上

和日月、流水一起,度過6500萬年的時光

比所有的神靈還要古老。但這自然的教科書

差點毀壞于我們之手

但畢竟活下來了。在洋縣姚家溝村

在亞洲。朱鹮們自由覓食,繁育后代

這世界容得下財狼和鼴鼠。也該容得下

螞蟻和飛翔。朱鹮,朱鹮

如果人類不小心睡著了,也請你

用翅膀喊醒他

*朱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瀕危(EN)

▲朱鹮小科普:朱鹮體羽非繁殖期為白色沾粉色,繁殖期為灰白色,因為朱鹮在繁殖期時,頸部肌肉中會分泌灰色素,它們會用喙不斷啄取這些灰色素涂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

*詩歌作者:李滿強,漢族,生于1975年,甘肅靜寧人。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作品》《星星》《飛天》《新華文摘》等刊,入選數種選本。出版有詩集《螢火與閃電》等四部,隨筆集《隴上食事》。曾獲“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飛天》十年文學獎”等多種獎項。部分作品被譯成英、韓等文在國外推介。2008年入選詩刊社24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中國作協會員。

02 沼澤地,朱鹮

我們看到一艘船在水面的劃痕

然后,我們再次劃開它

蘆葦蕩,遼闊

阻擋了我們瞭望的視線。

它像一個冷艷的美人

手里握著

一個意味深長的神諭

但我們不理解

我們離開了

風似乎可以破謎。它忽閃一下

就轉到別處

沒有應答——

哪怕你急迫到嘴里泛出苦味

一再說湖水

像鏡子的人

已然跌落在謠言里

而朱鹮,從太陽那邊

吸收了熱量

飛進我們的視野。它移動,滑翔,上升

簡單而飽滿

讓人著迷

它穿過歲月,和我們的呼喊。

像一個真理

我們還不曾觸碰

就倏忽而逝

*詩歌作者:孤山云,本名李海鵬,杭州錢塘人。70后。有作品發表于《詩刊》《浙江詩人》《延河》等刊物,并有部分詩歌被《詩收獲》等書籍收錄。獲得第九屆徐志摩詩歌銀獎。

03 朱鹮

1慢慢隱身

在山的那一側

用詩句的長度估量路程的漫漫,扭動時間的按鈕

變小,微渺,塵埃落定

在秦嶺,辨識山中小徑

辨識一只朱鹮從有形變成無形,類似隱身的居士

依偎著山崖,拍打著手中的竹仗

一簇簇新鮮的鳥雀蹦跳

飛到樹冠里,飛落在亂石間

而朱鹮低調著自己的優雅,制造著閃爍的詞語

我的書寫見縫插針

我的書寫有著內在的曠亮,蒼穹如此高遠

秦嶺如此深邃

我所愛的朱鹮棲息在潮濕的詩句里,歲月變得簡潔

透明,毫不拖沓

2在一張白紙上,表演落姿的簌簌

時間里的雪,點綴著一抹淡淡的紅

我伸出右掌,接住它們的影子

胎記,天地間不忘的箴言

寫出那一個長長的地址,秦嶺,在蔚藍下尋找

它們飛到哪兒

我跟隨到哪兒

愛情的游戲,浪漫的精神

在秦嶺,追尋愛人的影子,復活生的意義

朱鹮,除了秦嶺

別處無可長居

3朱鹮,秦嶺的抒情

寧靜的時刻

在午后,流逝的光影滑過手臂,之后是沙岸

要傳達的秘密是飛翔的姿態

在天空,葆留一絲余溫

愛的余溫,諸事都不可預測,唯有在秦嶺眺望山川多姿

在天穹幽閉之前,一只朱鹮起飛在邊際

故事的兩種結局并不抵觸

一切將在我離開之后歸于最完整的毫無聲息

朱鹮,身姿移動

搬移著沉重的時間,縱然囈語綿綿,也驚動不了煙波茫茫

在秦嶺,一切的聲響被吸納

它們起舞在缺失愛的人間

山頂與山腳倒懸,從天空的視角來看

萬物渺小,不值多加修辭

▲朱鹮小科普:國內目前僅分布于陜西,野化放歸至河南、浙江、湖南等地。國外歷史上曾分布于日本、俄羅斯及朝鮮半島。

*詩歌作者:祝寶玉,男,80后,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有作品發表在《詩刊》《詩選刊》《揚子江》《延河》《駿馬》《星星》《安徽文學》《散文詩》等雜志。

04 為朱鹮而作

用一周觀察一種留鳥,

很難領略到它近距離的風姿。

于是,我開始回憶兩年前

在鳥舍的幾次勞作,那幾排朱鹮

對陌異者總感詫異,似乎

與野外遭遇并無兩樣。同樣的侵擾,

只在稀疏的人影,及不顯眼的

工服之間構成差異。由此,

我制造了鳥舍中最貼身的一幕,

(試圖緩和雙翅里的局促感)

并觀察到一只殘缺的朱鹮

一邊啄食水池邊蜷曲的泥鰍

一邊凝視著我。當它望穿我的記憶,

我才回神發覺頭頂有暗影

隱隱掠過。就在這時,姐姐喊道:

“看,朱鹮!”她欣喜地目送它

飛向暮靄,而我走出了

歷史的遺言*,遂以近為遠。

* 參閱小林照幸《朱鹮的遺言》。

▲朱鹮小科普:朱鹮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的沼澤、河灘、稻田,以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包括:魚、蛙、蝦及水生昆蟲等。于丘陵和低山地帶的喬木上繁殖。

*詩歌作者:劉陽鶴,1991年生于甘肅,在陜西長大,寫詩兼事批評、翻譯,輯有詩集《逃逸線》(2022)《門上懸詩錄》(2016)等。現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法國理論、藝術哲學和當代詩學。

05 朱鹮

1.寧陜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朱鹮在浩大的綠色中剝離自己,從容自己

一對對紅足,容得下長安河的溪水

更容得下秦風雅頌的翅膀

無需寧陜的辯護,朱鹮用振翮發聲

長長的黑喙不善言辭,卻說慣了秦巴方言

粉白的尾音里,全是綠色的影子

秧苗跺著腳吶喊,朱鹮壓低了青蛙的高音

給樹冠安上另外的眼睛,見證藍天

痙攣山水中非理性的色彩,穩定草木的情緒

此刻誰擺脫自己,誰就是凍結自己

我與朱鹮一樣,在綠水青山中暴露隱身術

2.寧陜的每棵樹用奔跑限制自己,沖突自己

朱鹮在樹冠上起飛,平行于長安河

我與朱鹮的距離,是一生也走不完的距離

其實人到中年,每一步都是沖刺

棲息于此,進可看山,退可看水

與朱鹮一起成就山水美學,乘興來盡興而歸

我愿意把額外的時間,堆積成梯田的模樣

受控于朱鹮,在田埂上盤旋降落

生態的寧陜,用不動聲色分娩綠色

用綠色嫁接振翮聲,孕育天空和大地的聲音

秦嶺一動不動,朱鹮妖嬈地飛

草木溪澗奔向秦風古道,迷失于我的內心

3.寧陜寨溝,全是山清水秀與朱鹮的細節

除了美得不像話,只剩圖畫

不設防的花朵與鳥鳴,撒歡地生長

沒有砍伐與戕伐,松樹青岡樹失控地沖動興奮

今天的寨溝不認命,朱鹮就不認命

明天,當我們忘記朱鹮像忘記麻雀的時候

就是寧陜最動人的時候

朱鹮最懂生態平衡術,寧陜人更是

寨溝有了權力,就會養足體力

朱鹮搶先一步叩開了秦嶺腹地,這是它的權利

它歌頌的,我要歌頌

它愛過的,我要更加熱愛

*編者注:詩中寧陜指寧陜縣。

*詩歌作者:徐東顏,遼寧省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錦州市作協理事。詩歌作品散見于《詩潮》《散文詩》《散文詩世界》《浙江詩人》等文學刊物,曾獲得百余次全國詩歌大賽獎。

06 朱鹮的守望

漢江的支系,在唐詩的格律里

從未斷流。溪流的深淺

曲折與水溫,朱鹮早已熟諳

深深淺淺的平仄,嘈嘈切切的聲韻

以及不疾不徐平和適中的流速

契合朱鹮古雅恬淡的從容

收攬羽翼,掩熄云霞的余燼

梳理遺落在天空的痕跡

佇立沉思,與溪水終日對望

如同深邃的哲人,矚目凝視

一池洗練的澄澈。是否

糾纏于隨波逐流的那根水草

攪亂了水中沉淀的幻境?

浩蕩的河水不舍晝夜

流淌對于土地和生命的理解

長喙銳利,靈性的鋒芒

抵達內心深處的隱遁

更多時候,在水田畦壟忙碌

如終日勞作的農人

偵測土壤的酸堿與肥瘠

評估水質的優良

微生物、腐殖物與鱔蝦

食物鏈之間的關聯

田野是農人的皇皇巨著

犁鏵只有淺表粗概的閱讀

關于土地的評析

朱鹮信奉實踐的意義

不惜素潔的衣著,爛泥里徘徊

翻閱檢尋,分析取樣

品鑒泥鰍、黃鱔的鮮味

這是屬于朱鹮的田野調查

屬于大地細微精確的注解

忽然,在遠處起飛

翎羽藏掖著那一抹高貴的嫣紅

亮明“東方寶石”尊貴身份

光焰掠過天際,傳遞大地的余溫

輕飏流麗線條,緩飛徐行

泛紅的弧光,拂動失重的詩行

接引山川的起伏、河流的蜿蜒

靜置了天空的澄明與湛然

*詩歌作者:張雷,江蘇南通人。詩文散見《人民文學》《綠葉》《青春》《南葉》《佛山文藝》《躬耕》《南方文學》《歲月》《貴州民族報》《江蘇經濟報》等報刊。

07 朱鹮

我想給大自然寫一封信

信封就貼上印著朱鹮的那一組郵票

飛翔、涉水、棲息、回望、低語

每一個動作都是記憶的模樣

死亡也無權修改

風雨中,我聽著依稀的鳥鳴

不由自主地感覺有些冷

從疏林地帶傳來的寒冬腳步

在孤獨的地球上走動

直至成為一聲嘆息

面對苦難掙扎幾下翅膀

請問遠方

寫給你的信接到了嗎

萬物復蘇的季節

最小的孩子是否降臨人間

如果有幸得到神的庇護

就會讓幼嫩的羽毛恢復陽光的色澤

或在空中劃過一道彩虹

就是給我和世界最完美的回復

然而,更遠的旅途

有一枚郵戳遮風擋雨就夠了

當一群朱鹮飛出小時候的郵票

恍惚間,我被寄往生命的翠野

*詩歌作者:何兆輪,本名何棹倫,滿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紅石嶺文學》雜志常務副主編,一級作家。作品在《詩刊》《詞刊》《民族文學》《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國內外百余家文學期刊發表和轉載,部分收入《百年經典:青少年美文閱讀·散文詩精讀》《那些孩子們喜歡的詩歌》及俄羅斯《中國當代十家詩人詩選》等文學選本,并被譯成英、俄等文字;著有詩集4部,編著詩選1部。

詩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離人類都既近又遠。當我們路過一花一木一動物的時候,也在路過一首詩。我們因讀詩而心思顫動,也因走進自然而怦然心動。詩歌能撫平內心躁動不安的褶皺,大自然也能治愈內心的焦慮與失落。

詩歌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也將走向未來,被記憶、被傳誦、被感動,越來越豐滿。

大自然也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卻不知道還有多少未來,物種瀕危滅絕,氣候異常頻發。

自然有詩意,我們守護自然的珍稀物種,也是守護詩歌的天地,更是守護人心的詩意與張力。

自然有詩意,我們不能沒有詩歌,更不能沒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語。為珍稀物種寫首詩,為人與自然的未來留住詩意。

古往今來,詩歌曾讓一棟樓、一個人、一座城名揚四海、流芳百世,今天,相信您的詩,也能拯救一個物種、豐滿人類的精神世界,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注:文中配圖來源于全景視覺,獲完整授權使用。文中「朱鹮小科普」文案來源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小程序,或有編輯改動。

來源:

原創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閱讀 78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