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新冠病毒“二次感染”:還可能發生但癥狀比首次感染輕
自不久前香港出現全球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后,荷蘭、巴西等其他國家也相繼報道了類似病例。一時間,有關“二次感染”的話題備受關注。今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二科主任梁連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未來可能還會陸續有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發生“二次感染”,但人們無須過于緊張,“二次感染”的癥狀通常會比首次感染要輕。
“二次感染”,是說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又再次發生了感染。那么,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梁連春表示,這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人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產生的抗體持續時間往往不會太長。目前根據既往冠狀病毒的感染情況來看,抗體保護期大約在半年到一年之間。同時,也不排除有的人體內產生的抗體在很短時間內就消失了,無法起到有效保護作用,于是發生再次感染。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了變異,比如患者以前感染的是一種毒株,在病好了之后,又感染了另外一種不同于之前毒株的變異株。
談及“二次感染”和“復陽”之間的區別,梁連春表示,“這完全是兩碼事”。當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復陽”時,實際上說明該患者的疾病并未痊愈,而是處于一種慢性攜帶的狀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檢測不到位、沒有取到樣本,或者是檢測試劑的問題;還有一部分人群可能本身就會長期攜帶病毒,關于這個目前研究還并不明確。
梁連春表示,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發生“二次感染”情況,以后可能還會陸續發生,但發生的概率目前并不好判斷。比如我國疫情防控措施比較嚴格,人們再次發生感染的概率就比較小,但是在一些疫情防控措施相對不那么嚴格的國家,發生的概率可能就會高一些。再比如,假設亞洲的毒株和歐洲的毒株不一樣,那么亞洲人到國外時,就有可能發生再次感染。但如果各國一直保持同一個優勢毒株,發生這種“二次感染”情況相對就會比較少。
“我個人認為,大家對‘二次感染’不用過于緊張。”梁連春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講,“二次感染”應該會比首次感染的癥狀要輕,因為患者第一次感染病毒時所產生的抗體,多少還會起到一定作用。他提醒公眾,預防“二次感染”其實跟以往的防疫措施是一樣的。人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個人防護,盡可能避免到高危場所,接觸高危人群。另外,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也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方式。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夢瑩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