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峽的白屈菜
白屈菜根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根,具有破瘀消腫、止血止痛的功效。
中文學名 白屈菜
別 稱
小人血七
界
植物界
科
罌粟科
種
白屈菜
拼音名
Bái Qū Cài Gēn
藥用
【采收】夏季采挖,陰干用。
【性味】味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治勞傷瘀血,月經不調,痛經,消化性潰瘍病,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附方】
①治勞傷:白屈菜根一錢,嚼服,冷開水送下。
②治月經不調,痛經:白屈菜根一錢,甜酒煎服。(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③治支氣管哮喘:白屈菜根七兩,枯礬三兩。共研細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錢。(沈陽藥學院《中草藥驗方制劑栽培選編》)
植物形態(tài)
白屈菜圖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inn)屬于罌栗科白屈菜屬, 多年生 草本,高30-100cm,含橘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密生須根。莖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細長柔毛。葉互生,一至二回奇數羽狀分裂;基生葉長10-15cm,裂片5-8對,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莖生葉長5-10cm,裂片2-4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脈上更明顯,綠白色?;〝刀洌帕谐蓚阈尉蹅慊ㄐ颍üiL短不一;苞片小,卵形,長約1.5mm;萼片2枚,橢圓形,淡綠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枚,卵圓形或長卵狀倒卵形,黃色,長0.8-1.6cm,寬0.7-1.4cm,兩面光滑,雄蕊多數,分離;雌蕊細圓柱形,花柱短,柱頭頭狀,2淺裂,密生乳頭狀突起。蒴果長角形,長2-4.5cm,直徑約2mm,直立,灰綠色,成熟時由下向上2瓣。種子多數細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6-9月。
分布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江蘇江西四川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谷濕潤地、水溝邊、綠林草地或草叢中、住宅附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