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保護區概況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段)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南澗縣東南部,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9′28″—100゜34′23″,北緯24゜42′30″—24゜54′20″。保護區東面為川河流域,西面是瀾滄江河谷,呈一狹長帶狀,南北長約33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保護區總面積758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985.3公頃,緩沖區面積2786.5 公頃,實驗區面積811.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8%。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別,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以西黑冠長臂猿、灰葉猴等為主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
無量山又名蒙樂山。南詔封南岳。據《蒙化志稿》記載:無量山“因山高不可躋,有足難攀,謂之無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多樣氣候類型,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成為珍稀動植物的薈萃地。保護區蕨類以上有高等植物209科1039屬2574種,其中: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38種;哺乳類動物123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動物50多種;鳥類373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37種;兩棲爬行類104種其中兩爬類44種,兩棲類60種,據不完全統計模式種12種。昆蟲類據不完全調查有600多種。金庸先生筆下的《天龍八部》對無量山淋漓盡致的描述和明末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即永歷皇帝,1658年被迫西奔逃難經過南澗進入緬甸的真實事件為無量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保護區的實驗區——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集山水、民情、歷史遺跡為一體。保護區的最北端鳳凰山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
多年以來,云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方針、政策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國家、省、州有關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法律法規條例為依據,堅持“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出發,堅持以有效保護西黑冠長臂猿及其棲息環境、國際重要候鳥遷徙通道和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核心,加大巡護巡查、科研監測和科普宣教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及其生境的安全、穩定,充分發揮無量山生態屏障作用。
抓實自身建設打造過硬管護隊伍。局班子團結務實,敢于擔當,嚴格執行班子議事決策制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示范引領全局干部職工,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制定涵蓋單位管理、黨支部建設、護林員考核、專業設備使用等規章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管護隊伍干事創業精神,堅持工作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解決、形象在一線展示,該局袁玉川同志、羅開春同志先進事跡被收錄《黨旗下,再出發——云南黨史學習教育影像志》;護林員羅開春榮獲全國“桃花源巡護員獎”;榮獲由全國婦聯表彰的“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
強化科普宣教形成全民保護共識。把民族文化、民族風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加強對周邊少數民族教育,使“保護自然就是保護家園”的意識深深滲透到群眾腦中。一是開展“小手牽大手”,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進校園。從娃娃抓起,在保護區周邊小學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進校園”活動,讓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根植在小朋友心中,讓“娃娃”教育“家長”。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課外文化走廊展示,日常課堂講授等方式,讓各族學生近距離感受無量山。截止2022年,保護區周邊27所中小學開展征文比賽2次,給全縣中小學生贈送“生物多樣性知識”作業本20萬冊、筆記本5萬冊。二是依托民間跳菜隊,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農村。聘請一支跳菜隊,以“南澗跳菜”藝術形式,深入8個鄉鎮81個村,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農村”宣傳工作,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2016年至今,共開展宣傳400余場,受益15萬人次。三是依托“2131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社區。結合“農村電影放映2131”項目,將保護區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視頻、圖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護林防火等宣傳內容,深入各族群眾廣泛宣傳。2016年至今,先后放映610場,受益10萬余人次。
創新模式全面實行護林員GPS量化管理。在試點護林員GPS量化考核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總結推廣了其成功經驗和做法,向全體護林員配發GPS等巡護裝備。在巡護過程中嚴格按照試點所覆蓋的轄區實行GPS巡護,實時記錄巡護軌跡。下月初將上月的巡護路線通過GPS導入電腦,檢查護林員的巡護時間、巡護路線。南澗管護局每月根據GPS有效巡護記錄和林區治安巡護績效進行考核,并依據考核結果發放本月工資。極大地調動了護林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了護林員的收入,加強了對轄區情況的監督和了解。
全面開展科研監測保護生物多樣性。南澗管護局在各類專家的幫助指導下,依托各類項目的實施,著力打造自身科研監測技術力量,先后監測并拍攝到了西黑冠長臂猿、灰葉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及黑熊、白鷴、白腹錦雞、野豬、赤麂、黃喉貂等野生保護動物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同時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大、昆明動物所、云南省林業調查設計院、國家林業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等單位進行了合作,生態保護和生境恢復成效明顯,擴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影響力,保護管理工作也進一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
銳意進取強力推進保護區信息化建設。從2014年4月起,南澗管護局開始利用紅外相機開展野生動物野外監測。通過幾年的運行,紅外機相采集到了大量的野生動物圖片和視頻資料,2016年,該局獲得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頒發的“野生動物監測優秀獎”。2017年1月,該局在全省乃至全國自然保護區中率先實現了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全覆蓋。目前該局基于GIS和GPS應用管理技術的數字化保護模式已全面啟動,護林員GPS量化管理考核取得成效,依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建設項目的GIS管理系統建設穩步推進,與中國移動南澗分公司合作的智慧林業巡護系統全面鋪開,運用互聯網網橋傳輸技術進行的遠程監控正在試點探索,各項有針對性的數字化信息化專業技能培訓正按計劃開展。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科研監測捷報頻傳。2020年10月,南澗管護局首次成功環志并放飛了一只白腹針尾綠鳩,這是該鳥在我國首次實體記錄,同時也刷新了中國鳥類新紀錄。2020年12月,無量山新發現5個蜘蛛新種,其中2個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我國蜘蛛再添5個新成員;2021年3月,無量山發現鯉形目條鰍科魚類一新種——川河云南鰍,該物種是紅河水系云南鰍屬魚類的首次發現,刷新了中國魚類新種紀錄;2021年7月在開展植物監測中發現,無量山伯樂樹增至10處44株,在無量山海拔2204米處發現中華桫欏,刷新了該物種記錄的分布海拔上限;2021年無量山保護區再添蜘蛛新種,命名為寬合跳珠,該物種是繼2020年在無量山保護區發現5個蜘蛛新種后的再次新增;2022年,西黑冠長臂猿邊緣分布種群增至3群15只。
創出和諧發展新局。凝聚周邊各族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同心攜手,共同堅守,構建生態和諧家園共建共享新格局。一是改變當地群眾陋習,吸納加入護林員隊伍。歷史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多以打獵、砍伐山林為生,為使少數民族同胞摒棄陋習,充分發揮熟悉山情、民情優勢,云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在保護區周邊聘請了52名護林員,其中少數民族43人。護林員李畢祥心甘情愿從“打鳥人變身護鳥使者”,20多年“巡護”故事在彝鄉普傳;護林員羅開春“一家三代逐夢青山”,喜獲全國“桃花源巡護員獎”;護林員彭春貴“捕鳥大王”搖身一變鳥類鑒別“土專家”等感人故事。二是抓創建強科研。云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段2014年命名為第四批省級綠色環境教育基地;2017年命名為第四批全國林業科普基地,“第三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2019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選表彰為“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云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段)入選第五屆“中國森林氧吧”。隨著科研機構和科普基地的建成,引來包括中國科學院蔣學龍、彭華等專家學者前來科考,在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幫助下深入無量山腹地開展科學研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換擋升級,科研監測捷報頻傳,2001年,由鳳凰山環志放飛的1只紅尾伯勞歷時49天在印度被回收,成為無量山的明星鳥;2020年,成功環志并放飛了一只白腹針尾綠鳩,刷新了中國鳥類新紀錄;2021年,保護區發現鯉形目條鰍科魚類新種——川河云南鰍,刷新了中國魚類新種紀錄;2022年,保護區累計發現6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以無量山、靈寶山命名。三是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促和諧。2014年以來,共爭取到國際、國內項目合作資金1500多萬元,建成6個少數民族村的文化室40個,架設4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管道21公里,建立“控輟”基金資助60名少數民族貧困生,推廣節柴灶2685口,建沼氣池100口,改造低產茶園300畝,新建薪碳林100畝,小額貸款惠及1000多戶農戶。通過項目普惠,周邊各族群眾共建共享能力大幅提升,為生態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綠色產業。南澗管護局緊緊抓住“全域旅游”和無量山櫻花谷帶來的鄉村旅游發展契機,強力推進無量山櫻花谷、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觀鳥游等景區景點宣傳推介,引導各山區民族群眾走出一條“生態立體種植+文化旅游融合+旅游帶動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創新發展路子。2014年以來,無量山櫻花谷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8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0多億元,直接或間接參與鄉村旅游群眾達570戶2290人,直接帶動周邊農戶通過賣茶葉、蜂蜜、野生菌等生態農產品脫貧250戶1125人,實現歷史性突破。好山好水無量山,南澗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民族和睦、團結穩定,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困難
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治理能力需進一步提升,亟待加強保護區綜合管理體系建設。二是全民保護意識不強,濫采、亂挖、盜獵、破壞自然環境等情況偶有發生。三是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保護區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科研監測、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需加強。四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涵蓋內容多,工作量大,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經費保障不足,保護工作難以全面鋪開。
五、生物多樣保護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扎實做好無量山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生物多樣性是以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為前提,欲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圍繞保護好整個無量山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來開展,只有生態系統保護好了,物種才有依存之本。
(二)進一步加強保護區科學化管理水平,依托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項目、保護區保護及監測設施建設項目等,整合項目資金投入,加快保護區信息化、智慧化建設,促進階段性工作有效銜接,逐步構建起無量山保護區綜合管理體系。
(三)進一步做好無量山保護區功能區劃分工作,封閉通向核心區的人為小道,以保持核心區的原始狀態。完善保護區的標樁,設立醒目的定位警示牌,并加強巡山護林工作。
(四)進一步做好保護區周邊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協調做好保護區周邊農技推廣、能源代替和產業發展相關工作,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最大限度降低周邊地區群眾對保護區資源的依賴,杜絕周邊村民到保護區砍柴、挖藥、打獵、采蘭花等行為發生。
(五)進一步加大保護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