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伐木工——河貍
河貍
有一種呆萌的動物,它明明長了一張松鼠臉,但下半身長成了鴨子腳上有蹼,尾巴還是一個大船漿。它的名字叫河貍!動物界,自然界的伐木工,會"砍樹"搭建水壩,技術超一流!
河貍研究室
河貍介紹
————
河貍軀體肥大,雌、雄無明顯差異,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具5趾。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后肢粗壯有力,后足具蹼,蹼達趾端,第二趾的爪呈分裂狀,可做梳理用。尾大,扁平,具角質鱗片和稀疏的毛。耳短,其內有防水瓣膜。背部皮下肌發達,尾骨上附有強勁的筋腱。雌、雄均具一對香腺,位于肛門兩側,香腺呈扁圓棒狀,淺灰色,內表皮突起,在腺囊內形成皺折。其分泌物(河貍香)呈淺黃色。
河貍頭骨與啃咬樹木有關,異常堅實,骨脊發達,矢狀嵴和人字嵴很明顯。鼻骨前寬后窄。顴骨特別粗大,門齒粗大呈鑿狀,適于咬斷樹枝與樹干。
IMPRINT
河貍
河貍們的愛好之一,就是天天去啃樹,這也導致每年都會有河貍被自己啃食的樹給砸死。
河貍為何要天天啃樹?
河貍啃樹,其實主要是為了建造水壩。是的,你沒聽錯,這種可愛的小動物,竟然還是自然界中很罕見的“建筑師”。研究發現,河貍會用自己尖銳的牙齒,去啃斷樹木,然后將這些樹木運到適合建造水壩的地方。它們會選擇闊葉密林、灌木林、水流平緩而深的河邊谷地作為棲息位點,而在水壩之間,事實上也是河貍的家。
河貍夜間活動,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潛水,不冬眠。河貍有一個獨特的本領就是壘壩,凡是河貍棲息或是棲息過的地方,都有一片池塘、湖泊或沼澤。河貍總是孜孜不倦地用樹枝、石塊和軟泥壘成堤壩,以阻擋溪流的去路,小則匯合為池塘,大則可成為面積達數公頃的湖泊。河貍具有改造自己棲息環境的能力。當進入新的棲息地或棲息地水位下降時,河貍會用樹枝、泥巴等筑壩蓄水,以保護洞口位于水下,防止天敵侵擾。河貍有時為了將岸上筑壩用的建筑材料搬運至截流壩里,不惜開挖長達百米的運河。河貍在陸地上行動緩慢而笨拙,不遠離水邊活動。其自衛能力很弱,膽小,喜歡安靜的環境,一遇驚嚇和危險即跳入水中,并用尾有力拍打水面,以警告同類。
那么究竟為何要保護河貍呢?
當然,河貍在自然界中不斷去啃食樹木,的確對生態環境會構成一定的危害,比方說河貍修建水壩,如果發生了大洪水,那么很可能會導致河貍的水壩被沖垮。因為河貍修建水壩的過程中會讓河道變得更寬,因此下游更容易受災。
此外,河貍啃食樹木,也的確會使很多人工林受到破壞,畢竟河貍啃樹并不會挑很粗的樹,往往都是人類栽種的小樹居多,這就導致一方面會破壞自然環境,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雖然河貍會引起一些危害情況發生,但因為河貍修建水壩,也會使它們的居所和濕地面積不斷增加,其實是有益于當地生態環境更好發展。比方說,有了水壩和足夠大的濕地面積,就會讓魚類的數量增加,同時,也會吸引很多水鳥的到來,這其實對于生態環境也是有利的。
IMPRINT
河貍
河貍種群分布不零散。1900年前后,全球河貍數量減少到約1200只,由于保護措施開始執行,1998年,全球數量約43萬只,到2002年至少達到59.3萬只,2006年最低的估計是63.9萬只。然而,在亞洲河貍的數量非常少。2002年,蒙古內河貍的數量約為150只,中國約700只。該物種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
由于生態破壞和人為因素,中國境內河貍的分布區迅速縮小,已瀕臨滅絕。截至2012年,全烏倫古河水系河貍數量波動在500-800只之間,其中布爾根河有35個家族,查干河有2個家族,布爾根河至烏倫古河福海段約有130個家族。而蒙古國的河貍保護的好,數量多。布爾根河上游部分在蒙古國境內,離邊境約40km為河貍自然分布區,據說在蒙古國的其他幾條河流已有人工遷養的河貍。中國于1981年在布爾根河流域建立了全中國唯一的河貍自然保護區。
協會小句
保護好我們的“小橙牙”讓大自然有更多美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