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文 | 董雞

科普小文:董雞
2023.11.19 新發現
深圳的秋冬不似北方寒冷,涼風吹拂恰是氣候最宜人時分。今年的11月,濕地發現了新伙伴——董雞。

名字由來
在我國分布的鳥種中,多數都以其外觀特征命名,而擁有中國姓氏的可不多,董雞便是其中之一。
主要特征及生境習性
董雞(學名Gallicrex cinerea),中型水鳥,體長35厘米~40厘米。作為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董雞主要吃水生昆蟲、蝦、螺等,也吃植物嫩芽和草籽,因此它們多藏身于蘆葦沼澤地。董雞的體型在秧雞家族中算是“大個子”,而它們的膽子卻很小,性羞怯機警,并且有夜行性,只有在晨昏時會前往田埂等相對開闊的地帶,陰天時才會整天在外活動。


董雞喜歡成對或單只活動,善于涉水行走和游泳,不輕易起飛,飛行時頸部伸直,站立時姿勢挺拔。在深港地區,董雞是罕見的過境遷徙鳥類,多在秋季出現,這次濕地能發現這美麗的“膽小鬼”,屬實是一種幸運。
圖源百度百科

右圖為雌性董雞,攝于華僑城濕地
董雞雄鳥通體灰黑色,嘴前端黃色,嘴基具有紅色額甲,后端突起伸出于頭頂。雌鳥上體灰黑色,具黃褐色羽緣。主要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海南及臺灣,雖然分布廣泛,但較為罕見。在深圳屬于夏候鳥,在福田區下沙濕地有記錄。
繁育能力與生存能力
在繁育的季節,雌性董雞每窩會產卵八枚左右(在南方地區董雞一年可以繁育兩次),并且只需要經過三周的孵化期幼鳥便會破殼而出。而后雌鳥便會帶領幼鳥學習游泳和覓食,它們的成長速度很快,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便能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因此,董雞的繁殖能力與生存能力都是相對出類拔萃的。

結語
董雞雖然不屬于瀕危動物(低危),但也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保護野生動物要從自己做起,因為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編輯:水豚(徐子貽)
圖片:江離、網絡
校對:張俊鑫
審核: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