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非洲宣講之旅-非洲森林的巨型“園丁”也需要被守護
森林象正面臨危機
© Hervé Morand/WWF
“當我25年前開始在剛果盆地工作時,我記得那里有大片完整的雨林和相對較大的、未受干擾的森林象種群”,WWF森林象保護協(xié)調員布魯爾博士(Dr. Thomas Breuer)回憶道:“那時的森林要廣闊得多,碎片化程度也要低得多,人類與大象少有接觸,人象沖突很少發(fā)生”。
但是,今天的情況卻大不相同。象牙需求引發(fā)的盜獵、人類活動的增加、對原始雨林的侵占致使棲息地破碎化以及人象沖突的加劇,都導致了非洲森林象種群數(shù)量的大幅減少。
森林象曾在非洲西部和中部茂密的雨林中健康的繁衍生息,但根據(jù)2021年發(fā)布的最新評估,其種群數(shù)量在31年間下降了86%!目前,野生森林象約有15萬頭,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保護行動進行時
非洲是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非洲犀等旗艦野生物種的家園。然而,以大象和犀牛為代表的許多非洲瀕危物種正受到棲息地破壞和破碎化,盜獵和全球非法貿易的威脅,部分種群瀕臨滅絕。
中國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的締約方,始終嚴格履行國際公約。2017年底,中國宣布全面禁止象牙的商業(yè)性加工和銷售,為保護野生象做出重要貢獻,體現(xiàn)了大國擔當。
今年國際旅行恢復后,WWF率先赴非舉辦宣講會。由WWF主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協(xié)辦的“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宣講會”于9月4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來自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肯尼亞中國經濟貿易協(xié)會、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等代表做致辭,在肯中國企業(yè)和華人社區(qū)、媒體、國際組織的代表共80余人參加宣講會。旨在提升在肯中國企業(yè)員工和華人華僑群體對瀕危野生物種的保護意識,防范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
宣講會上,企業(yè)和華人代表宣讀了“對非法野生動植物零容忍”的倡議,表示將嚴格遵守中肯兩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際公約,不參與破壞非洲野生動植物資源,不購買、攜帶,或運輸象牙和犀牛角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出入境,用實際行動守護非洲象等瀕危物種。
?© WWF
認識神秘非洲森林象
森林象 (Loxodonta cyclotis) 是現(xiàn)存兩種非洲象中的一種,另一種是草原象 (Loxodonta africana)。今天熊貓君就帶大家“走近”非洲森林象,看看它們與草原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森林象© Martin Harvey / WWF
草原象© Martin Harvey / WWF
森林象的一些獨特特征將它們與近親草原象區(qū)分開來。它們體型更小,象牙更直,更細,更朝著與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它們的圓耳朵更大,有著比草原象更加細長的象鼻,能夠更有效地在密林植被中穿梭。這些進化發(fā)展出的身體特征對于它們在茂密的雨林環(huán)境中生存至關重要。
盡管它們是高度社會化的生物,但如果我們做個象“口”普查,就會發(fā)現(xiàn)森林象的小家庭通常少于五“口”,由母親和后代組成。雄性森林象,與它們生活在草原上的“親戚”一樣,傾向于獨來獨往,但它們偶爾也會與其他雄性建立臨時的群體。
森林象© WWF / Carlos Drews
草原象© Martin Harvey / WWF
還有一點與草原象相同,森林象也以其卓越的認知能力和溝通系統(tǒng)而聞名。它們通過發(fā)聲、肢體語言和次聲波進行交流,次聲波是一種低頻聲音,可以在茂密的植被中傳播很遠的距離。這些交流方式有助于維持其種群的社會聯(lián)系、警告危險,并協(xié)調群體行動。
根據(jù)2016年的一項研究,與草原象相比,非洲森林象的世代長度更長(31年),繁殖速度更慢,開始繁殖的年齡更晚,幼崽出生的間隔也更長,這使得它們的種群數(shù)量更難恢復、更難保持穩(wěn)定。
© Ola Jennersten / WWF-Sweden
剛果盆地不可或缺的物種
非洲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存續(xù)與森林象的存在有著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它們通過種子傳播和促進森林再生,幫助維護棲息地生態(tài)健康和生物多樣性。
© Andy Isaacson / WWF-US
森林象以樹葉、草、種子、水果、樹根和樹皮為食。它們在林下灌木叢中開辟出通道,為其他物種提供了獲取食物的途徑。經年累月,其中一些通道被擴展成了“高速公路”,形成了大片天然林中的空地,這些空地提供了森林中本來難以找到的礦物質、水和富含蛋白質的植被。
森林象在森林碳循環(huán)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能有效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它們通過吃掉吸收較少碳且生長快速的林下植被,讓林下植被層變薄,使能夠儲存更多碳的大型樹木生長得更好,直接促進了大象棲息地的碳儲存能力。它們還有助于促進環(huán)境中的營養(yǎng)物質流動,這是對于居住在森林內外的社區(qū)維持農業(yè)所必需的。
面臨更大威脅的物種
對于我們的地球家園來說,森林象具有重要生態(tài)意義,同時,它們也面臨著更大程度的生存威脅。比如,一旦遭遇盜獵,因繁殖速度慢等因素,其種群數(shù)量不易快速恢復。
除了非法國際象牙貿易的威脅和它們因自身特性無法迅速恢復種群之外,森林象可能面臨的新威脅是森林產果量的下降。加蓬中部Lope國家公園于2020年9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過去三十年(1986-2018)間,氣候變化導致水果結果量下降了81%,致使它們的身體健康水平在2008年至2018年期間下降了11%。
隨著棲息地縮小和人口增長,人類和大象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當農場靠近大象棲息地或覆蓋了它們的遷徙走廊時,象在一定程度上對莊稼和村莊造成破壞就會變得司空見慣。這往往會引發(fā)人象沖突,導致人類生命受到威脅、生計受損,也會導致大象死亡。
盜獵當然也是造成森林象種群數(shù)量失衡的重要因素,發(fā)情期活躍的雄象及成熟的雌象是盜獵者的主要目標。隨之而來的附帶傷害也不容忽視,在成長的過程中目睹家庭成員被獵殺的經歷會永遠留在大象的記憶中。
© Martin Harvey / WWF
保護森林象,我們可以做更多
為改善森林象的生存困境,WWF正在與大象分布國政府、當?shù)厣鐓^(qū)及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制定新的保護戰(zhàn)略,旨在減少和消除森林象面臨的一些威脅。
森林象需要穿越大片森林以保證生存,但它們世代賴以生存的遷徙通道正以驚人的速度被轉化為農田、基礎設施,正被采掘業(yè)和其他具破壞性的人類活動所利用。我們需要集中精力保護迅速縮小且支離破碎的森林象棲息地。
此外,人象沖突是一個棘手問題,伴隨著恐懼和憤怒,人們會以防御或報復的目的而傷害或殺死大象。我們必須設法將人類與森林象的互動從沖突轉為良性互動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要利于大象種群的繁衍生息,也要確保生活在周邊人類鄰居的安全,使他們的日常生計和生活得到健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支持。
加強國際合作也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攜手遏止非法象牙貿易鏈,打擊從非洲森林即貿易的源頭到以亞洲為主的目的地的一整個貿易鏈條。
“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會破壞全球的保護成果,它就象一臺失控的機器,消費就是它的發(fā)動機,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關閉它的鑰匙。當人們停止購買象牙等瀕危野生物制品,這個血腥的利益鏈條就會斷裂。”
-周非 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干事
非洲森林象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對維持健康的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是體現(xiàn)大自然神奇力量的一個顯著例子。通過協(xié)調一致的保護工作、提高公眾認識和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我們可以為非洲森林象以及它們所依賴的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贏得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為了讓非洲象和其他野生動植物在非洲大地上生生不息,也為了我們未來仍有機會領略非洲野性之美,熊貓君再次倡導拒絕消費象牙等瀕危物種制品,踐行可持續(xù)的旅行和生活方式,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
© WWF / Carlos Drews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