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里說刺梨
幾乎所有到了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人,都會奇怪在貴州園前那幾個巨大帶刺的圓東西。茶壺不像茶壺,包子不像包子。都會納悶為什么要在貴州這好山好色間放這么幾個家伙,還那么搶眼。對于我這個老貴州來說,這個東西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說很熟悉。它,就是貴州盛產的刺梨,山野里到處都是的小野果。
記得小時候,孩子還真就有孩子的樣子。對于我們這些農村孩子來說,放學了是沒有什么家庭作業的,需要利用放學后的空余時間幫助家里干活,干得最多的莫過于砍柴、打豬菜、割牛草或放牛這些事。
一幫小伙伴一起出門去砍柴割草,總是那么有說有笑,好像再怎么窮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苦惱。只是時常會覺得肚子餓,也沒有帶干糧之說,最多是就地取材,在山上找一些能入口的野果。像茅草根茅草蕊這類的東西是最常吃的,春天里還有刺苔,或是會有些早熟的泡,也就是懸勾子。什么栽秧泡、白刺泡、烏泡、空心泡,都會陸陸續續出現在山野。若是秋天,也總少不了獼猴桃(我們當地稱作洋桃)、胡頹子(我們當地叫牛奶奶)、八月瓜、拐棗等。
還有一種東西,雖然味道沒有泡那么甜,也不如八月瓜那么香,卻是幾乎一年四季都會找得到。不管是田埂腳、土坎后還是大路邊,時不時總會有么一兩叢,甚至有時候是滿樹紅花,但依然可能在枝頭找得出幾個滿身是刺的果,那就是刺梨。
雖然刺梨算不得什么美味,餓得急了,也不管好不好吃,也不怕渾身是刺,總是胡亂地用手或衣服抹一抹,就放在嘴里美美地嚼起來。使勁地吸食那些酸甜苦澀都帶的汁。吃得多了,也逐漸吃出了一些經驗,不會去找那些個表面好看的果果,因為那種好看的往往酸得牙緊。倒是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甚至是黑不溜秋的,像是一顆牛屎的,那種我們叫住牛屎刺梨的,反而肉厚味甘,香脆可口。
沒有人去琢磨為什么同一棵刺梨樹上既有花也有果,沒有人去刻意采來帶回家吃,就是現采現食,簡單充饑。也不會去考慮營養不營養,只會考慮有沒有毒。
上了大學后,去了外地工作,條件好轉了許多,慢慢地見識了更多的水果,包括曾經聞所未聞的榴梿、紅毛丹、車梨子、蛇果等。只是每一次回到家鄉,總也不會忘記那童年時在山野里采食的刺梨,還是要去轉轉,去嘗嘗它那略帶苦澀的味道。
一首《好花紅》唱得那么縱情,“好花紅,好花紅,好花生在刺梨叢。好花長在刺梨樹,哪朵向陽哪朵紅。”說的就是那刺梨花。才注意起刺梨花來,好像還真是那么回事兒,滿樹的花朵從粉紅到深紅都有,似乎真的與陽光有關。也會小心翼翼地采上那么一兩朵來細細端詳,看那些黃色的花藥花絲,似乎還能看到那些細小的花粉?;蚴庆o靜地看蜜蜂在刺梨花間飛來飛去,裹得滿身的花粉,后肢還會抱個花粉團。于是又忍不住在滿是棘刺的樹叢中尋找,總要摘上一個來品嘗,細嚼慢咽,一股酸酸甜甜還帶點苦澀的味道彌漫在口齒間。沒有了童年時的圄圇,倒是時不時掠過一絲思念,那種對故鄉的眷念。
刺梨成為了一種產業,倒不是因為它那紅艷艷的花,也不是因為童年的那些情,而是它的營養價值逐漸被發現。據說刺梨是維C之王,而且還富含SOD和維生素P,對抗衰老和防癌都有一定的作用,成了專門開發保健品的原料。什么刺梨汁、原汁、濃縮液、飲料、含片、干果等,一應俱全。雖然沒有親自考證,身邊的同事都說這刺梨對保持人的年輕態、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都很有作用,在今天這種一種癌癥高發的環境中,也難怪它會火。
刺梨產業火起來了,刺梨文化也挖掘了出來。才知道它還有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刺菠蘿、送春歸、刺酸梨子、九頭鳥、文先果等一系列好聽的名字。也知道了不僅刺梨果可以食用,它的根、莖、葉、花、果都可以入藥。它的花也開始有人關注,據說可以做成花茶。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刺梨變成了黃金果、致富果。
如今刺梨產業已經成為貴州十二大生態產業之一,還與世人皆知的王老吉開展了合作,已經開發了檸刺茶等產品,更多產品正在逐漸推出。真心沒有想到,這種小時候就常吃的野果,終于飛上枝頭變鳳凰,張開了它翱翔的翅膀。
難怪,世園會里,塑上它,正常。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