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生物多樣性日|從協議到協力,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思考與行動展望

媒體:原創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   專業號: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3-05-23 10:41:58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diversity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0年末,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布每年的5月22日,即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現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早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心和積極謀劃的全球行動事項。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旨在促進支持“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行動。

去年12月,在大會主席國中國的引領和推動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以下簡稱“COP15”)第二階段會議正式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設定了富有雄心的全球目標——于2030年前遏止并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陸地保護區、海洋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籌資相關行動目標,指明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進方向。框架的達成既標志著匯聚各方共識、宣示自然保護承諾的里程碑,也開啟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新征程。

生物多樣性對于遏制氣候變化引致的生存威脅、減緩土地退化、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至關重要。然而,在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正在以數百倍于過去千萬年來的水平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2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2》顯示,從1970年到2018年,監測范圍內包括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種群平均下降了69%,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壓力仍在加劇。

中國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不僅在國內廣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并且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取得歷史性成果,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以“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為標志,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了跨時代意義的進展。如何以“昆蒙”框架提出的雄心目標為引領,動員各國政府和全社會共同行動、擴大資源投入、提升行動規模,依托科學、政策和技術途徑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曲線,實現“自然向好”發展,是當前全球和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祁連山©?王亮

#熱點思考:推進“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落地實施

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現,需要全社會所有部門開展前所未有的協作。

中國作為COP15的主席國,引領國際社會開展艱難磋商,妥善解決各方關切,推進達成“一攬子”決議,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做出了歷史貢獻。展望未來,中國將發揮全球領導力,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落地實施,與各締約方攜手推進保護政策創新和保護行動增效,最終為人類共創一個自然向好的未來。

為加速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落地實施,中國可以繼續以COP15主席國身份持續發揮關鍵作用,與締約方、觀察員國以及其他廣泛的利益攸關方保持溝通與合作,在以下領域實現關鍵目標:

01

改進相關進程和機制,為設立新的全球環境基金(GEF)、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籌資等事項,明確實施機制和執行路線;

02

鼓勵和重視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長期目標和行動目標的早期行動;

03

繼續推進《從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自然與人類行動議程》,支持其對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做出重要貢獻;

04

更新“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遵守協定規定的所有最后期限;

05

在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層面,以及各參與方和全球、區域與國家行動層面,明確認知、提升動力、落實承諾,使這個十年成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以及人類安全未來”的“自然十年”。

雪豹©?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分局

協力行動:支持企業、金融機構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根據《新自然經濟2020》報告,全球超過50%的GDP高度或適度依賴于生物多樣性。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之一,無論其價值鏈、生產過程多么復雜,都離不開生物多樣性為其運營提供的穩定性。

企業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受益者,更需考慮其商業模式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所帶來的挑戰,企業需要一套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到日常運營中,還需要與政府、社區和民間組織等多方共同努力,協同推動轉型和變革。

天鵝洲有機農業@WWF

為支持企業制定和實施自然向好戰略和循環商業模式,WWF和相關國際組織為企業和金融機構開發了一系列評估和管理決策工具,如 “科學碳目標倡議”和《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框架》等,幫助將自然資本以及氣候和自然風險納入決策過程,擴大對凈零和自然向好活動的投資。截至目前,已有172家中國內地企業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并做出減碳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雙重危機做出貢獻。

棕櫚果實@WWF

作為高度依賴并深刻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產業部門,農產品及其可持續生產消費模式正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例如,棕櫚油產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而不可持續的棕櫚油生產往往通過砍伐或燒毀雨林的方式獲取土地,導致紅毛猩猩、老虎、大象等雨林物種喪失棲息地。

中國是棕櫚油的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三大消費國,在棕櫚油供應鏈的可持續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WWF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攜手合作伙伴于2018年共同發起了“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鼓勵企業等利益相關方開展棕櫚油供應鏈可持續轉型工作。

又如,全球土地轉換風險(毀林、生物棲息地破壞)與畜牧業和大豆生產擴張有著重要關聯,近期,WWF攜手中國肉類協會在多年深耕探索基礎上啟動“中國可持續肉類供應鏈推廣計劃”,進一步通過持續優化全球肉類供應鏈、排除相關森林破壞和土地轉化風險、低碳排放等內容,響應有關政策法規,打造標準等體系與工具,推動我國肉類產業可持續發展邁向新臺階。

丹頂鶴@何嘉樂/WWF

保護自然既是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政府和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如何依賴于自然并影響自然,技術和數據的快速發展使商業活動和生態系統的變化越來越明顯。所有這些都表明企業和金融機構必須貢獻與一個公平、凈零和自然向好的全球經濟。

最后,作為社會公眾和普通消費者的一員,我們的抉擇和發聲也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在購物、飲食時,我們可以減少浪費,并選擇對人類和自然更友好的方式,還可以帶動家人、朋友等,號召學校、企業、社區等一起加入復原生物多樣性的行動。

觀察身邊的自然@WWF

在不斷加劇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面前,可持續地利用自然,對人類適應、減緩人為干擾造成的氣候系統威脅,以及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我們殷切希望社會各界本著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思路,做出促進自然向好的政策承諾和行動安排,切實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中華白海豚,香港大澳

© Magnus Lundgren,Wild Wonders of China,WWF

閱讀 23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