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理論 > 調查報告

COP15 | 億年華蓋木 百米花香四溢

媒體:文旅頭條新聞  作者:內詳   專業號:華蓋木 2021-07-04 21:06:49

華蓋木和動物大熊貓一樣,有著極為顯赫的身份:在地球上生存已經超過了1.4億年,30余年前找到它時僅存5株。1999年,華蓋木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為“極危”。華蓋木分布于滇東南西疇、馬關、屏邊一帶,是木蘭科單種屬植物。

西疇“鸚哥綠”

進入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專家吳代瓊指著靠近路邊的一處山谷地段說:“里面的幼樹是2007年采種培育出來的華蓋木苗木,2008年,我們將它們移植回山,讓它們在故土生長。”

幼樹長勢良好,高度過兩米,樹干仍細卻堅實,枝繁葉茂,隨手采摘一片,揉捻后可聞到一股沁人的清香。爭先恐后拔節長高的華蓋木幼樹均采種自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里的五棵原始參天老樹,而這五棵樹齡超過三百年的華蓋木就是曾經震驚了整個植物界的“蓋世之寶”。

華蓋木起源于1.4億年前,因自身沒有經過第四紀冰川的侵襲,所以得以保存。華蓋木高可達40米,胸徑120厘米。隔1至2年開花一次,花期為4月,果熟期是9至11月。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區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濕山地。由于分布范圍狹窄,且數量稀少而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華蓋木的木質為綠緞子或鸚鵡羽毛一般的綠色,我們本地人都叫它‘鸚哥綠’‘緞子綠’。” 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李友彬說,“可惜的是,正是因為它的木質太好,做木材極為精美,自清代以來,人們不斷進山砍伐、破壞,用來建房、做家具,導致溝谷中原有的大樹幾乎滅絕。加之它自身的繁育生存能力極低,開花和結果都很難得,所以目前僅在西疇小橋溝河麻灣和箐灣有5株老樹呈單點狀分布。”

1977年5月,中國科學院華南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劉玉壺率人翻山越嶺,來到原始華蓋木所在地考察,并將鮮活標本帶回,經過嚴謹的考證和研究后,于1979年發表論文《中國木蘭科——新屬》;1980年,國際木蘭科學術研討會最終為華蓋木證身:華蓋木為木蘭科新屬,西疇為華蓋木原生地。

中華蓋世古神木

為一睹原始華蓋木的真容,李友彬帶著我們進山尋老樹。山路崎嶇泥濘,坡高路陡,掉落的樹葉沾了霧水變得奇滑無比,稍不留意腳下一滑便能滾到山腳下。氣喘吁吁爬了近一個小時,他指著一棵立在山腰間的樹告訴我們:“那就是華蓋木。”

我們抬頭一看,被各種樹木包圍的華蓋木仍然顯眼,樹葉蔥綠厚實,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星星點點的光芒,40多米的高度讓它“鶴立雞群”,筆直的樹干接近冠頂才生出枝杈,樹枝攏聚而生,緊緊圍繞在主樹干的頭頂,冠幅約15×20米,遠觀像極了古代皇帝的華蓋。“華蓋木的名字是劉玉壺教授取的,有兩層含義,一為‘中華蓋世古神木’,二為此木如古代皇帝出巡時所用的華蓋。”李友彬說。

華蓋木雖已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但真正靠近它身旁還是花了約摸半個小時。經過艱辛的尋找,看到這棵在此守候了300年的老樹,我們不禁喜極而泣。環抱著它胸徑約1.3米的樹干,將臉貼近它呼吸都變得清甜,撫摸著它身上的紋路與青苔,仿佛能感受幾百年來它所經歷的滄海桑田。李友彬看著我們笑了:“不光是你們,多少荷蘭、美國的專家來到這棵樹前都會非常興奮激動,親吻華蓋木。”

“華蓋木本身有一種很特別的芳香味,昆蟲等動物非常喜歡叮咬,種子很難成熟,成熟后的種子含有一種油質,厚厚的油質緊緊包裹種子,致使天然播種很難發芽。”李友彬站在樹下介紹,“即使果實綻開,紅色的籽露出后香味更濃,貂鼠等動物會尋味來吃,鳥也會來吃,所以在華蓋木的周邊沒有發現小樹,當初華蓋木被發現的時候只有5棵,現在又發現了大大小小十多棵,但都是在其他山上發現的,我們猜想應該是鳥吃后從糞便中散播的。”

“如果在開花期來,滿樹都會開出和小碗一般大小的白色或淡黃色的花朵,方圓百米花香四溢,非常壯觀。”

拯救“植物大熊貓”

“我們曾經在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做過一個實驗,把300粒華蓋木的種子撒在一棵華蓋木的邊上,看種子能不能自己萌發,結果只有一顆種子萌發,并且萌發的種子沒過多久也死掉了。”香坪山的工作人員談到。

由于野生華蓋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自我繁殖能力,要想保留這一物種,就只能借助人類科技手段進行人工繁育。

從2007年開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華蓋木回歸自然拯救種植”活動正式啟動。通過人工引種栽培,成活后再把樹苗栽回到華蓋木的原生地,促進華蓋木存活、繁衍。西疇縣也積極開展了以木蘭科為重點的珍稀瀕危植物的種苗培育及應用推廣技術研究。在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繁育工作中,當地林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單性木蘭大苗培育及移栽等試驗研究。

文 王丹

整理/圖 劉珈彤

部分圖片由西疇縣委宣傳部 提供

見習編輯 楊奧

審核 龔怡丹

閱讀 56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