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可追溯水產,護海潮流所向
世界海洋日,讓我們來聊聊餐桌上的來自海洋的美味——海鮮。海鮮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美食,但你知道這些舌尖上的海味,和海洋保護的有著什么樣的密切關系嗎?
在全球范圍內,水產品是人類第三大食用蛋白來源,超過 45 億人通過水產品攝入每日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質。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中,全球水產需求增加了 5 倍,全球對海鮮需求持續增加,其中海鮮消費量一半來自野生捕撈,一半來自水產養殖。海洋每年為人類提供超過1億噸的海鮮產品,與世界漁業產量和養殖量急劇增加相對應,是海洋漁業資源的銳減和生物多樣性的下降。
FACT??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報告顯示,全球 90%的魚類資源處于充分或過度捕撈狀態,29%為過度捕撈狀態。
FACT
在過去 30 余年間(1979-2012),地球的海洋物種數量平均減少了 36%。
FACT
FAO 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水產品消費量將繼續增長 15%,達到人均 21.4 公斤
FACT
最新分析顯示,世界魚類種群中處于生物可持續水平的比例從1974年的90%下降到2015年的66.9%。
©?GalapagosSchoolOfFish/AntonioBusiello/wwfus
不可持續的漁業捕撈的生態影響
過度捕撈,即捕撈速度比種群恢復速度快
網孔過小的漁網,會把幼魚和其他非目標魚類“一網打盡”
3. 延繩釣和底拖網作業期間,把海龜一并捕撈
4. 信天翁被延繩上的魚餌吸引,在啄食時遭鉤住并溺斃
5. 底拖網和挖掘捕撈把重物放在海床上拖行,對海床造成破壞
6.使用電、炸藥或氣化鉀等違法方式捕撈,會對珊瑚礁等許多魚類棲息的生境帶來破壞
??
不可持續的水產養殖的生態影響
1. 紅樹林等敏感的天然生境遭受破壞,并被改建為養殖場
2. 魚苗可能來自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漁業
3. 肉食性魚類的飼料可能來自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漁業
4. 經常使用化學品及抗生素,以治療疾病或去除寄生蟲
5. 從養殖場逃逸的外來種可能會與原生種爭奪食物和生境
6. 密集式養殖海產耗用大量飼料和產生大量廢物,亦可能令疾病和寄生蟲在野生種群中傳播
??
健康的海洋離不開“可持續可追溯水產”的實踐。
海洋漁業資源處于持續減少態勢,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仍在延續,需要我們在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的同時著眼長遠,加強種群和脆弱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保護相關人員的生計和提高生活質量,推動更可持續、更加包容且公平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建設,針對水產品的生產、管理、貿易和消費方式采取“藍色轉型”行動。
?? WWF對“可持續海鮮”的定義:一切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保障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有益,對長期造福于人類有益的海鮮,包括來自捕撈和養殖的產品??沙掷m的海鮮生產可以為我們提供健康的動植物蛋白、穩定的就業機會,繁榮的地區經濟。
?? 一個完整的水產追溯體系,理論上要從水產養殖/捕獲就開始記錄,包括捕獲或養殖水域、捕獲漁船、市場交易,以及分銷渠道、零售信息等等。
可追溯的水產品供應鏈
有益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食品安全
目前,全球范圍內推進“可追溯可持續水產”體系的呼聲愈加強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顯示,我們迫切需要將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的水產食品納入國家糧食體系的政策和計劃,同時我們還需要把握機遇為恢復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樣性做貢獻。
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水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之一,水產品產值和出口額連續 30 余年居全球首位。因此,中國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探索推動“藍色轉型”具體路徑,進而實現保護全球海洋生態環境目標的重中之重。
©?Pixabay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飲食理念的逐步升級,對富含優質蛋白的水產品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完善的可追溯體系在守護百姓餐桌安全和海洋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南方考察時發表講話表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我國政府也多措并舉,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可持續水產政策驅動
相關政策
2004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出臺《出境水產品追溯機制的相關規定》:出口水產品可以通過外包裝上的標識從成品追溯到原料。
相關政策
2016年起農業農村部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建設:開展水產品動追溯管理與市場準入相銜接,逐步實現水產品“從池塘到餐桌”全過程追溯管理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建設。
相關政策
2020年國務院批準印發的《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的通知》:加快實施漁獲物定點上岸,建立配套的漁獲物可追溯體系建設。
相關政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完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健全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體系等。
相關政策
2022年我國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強調:強化完善農產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管控措施,建立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和追溯管理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實現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責任可明晰。
通過評估海鮮產品的野生種群狀況,捕撈方式、生態影響和漁業管理情況,或養殖方法、飼料、生態影響和水產養殖管理情況等方面,WWF2018 年發布了《海鮮消費指南》,通以紅、黃、綠分級的形式給出“謹慎食用” “減少食用”和“鼓勵食用”的建議目錄,幫助消費者做出對環境友好的海鮮消費選擇。今年7月,2023版本的海鮮指南會升級推出。
2022 年.WWF 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發起了“中國可持續可追溯水產倡議”,從產業鏈應用實操性、科學性、合規性及可持續性等角度出發,號召水產品供應鏈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在 2030 年以前實現六項目標:
1. 踐行可持續漁業生產,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科學管理漁業資源;
2. 開展可持續水產品貿易、加工和流通,拒絕采購瀕危物種 ,關注并逐步消除對高風險水產品的采購和流通 ,優先采購環境友好型水產品 ,或經過可持續提升、認證的水產品,并鼓勵自身供應商進行可持續轉型;
3. 加強合作推動水產品全產業鏈追溯體系的完善,強化追溯各環節關鍵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準確性及透明度。
4. 提高對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漁業種群狀況等相關信息的關注,并努力將其逐步納入追溯體系;
5. 加強水產追溯體系標準化工作,推進追溯標準與國際接軌。
6. 共同向市場傳遞可持續與可追溯水產品的重要性,利用商品信息、追隨標簽等手段傳遞這些信息,倡導消費者開展可持續消費,支持市場和產業的共同健康發展。
為確保海鮮來源的可持續性,WWF僅支持可信的、有科學依據的、經多元利益相關方認可的標準。WWF建議您購買具有生態標簽或 《海鮮消費指南》中綠色(鼓勵食用)的可持續海鮮產品。
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為了讓可持續可追溯水產的理念更生動和深入人心,WWF特別在北京鳳凰匯設置了海鮮魚市和扭蛋機的互動活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駐足參與WWF“海寶圖”小程序互動,體驗可持續水產的追溯鏈條,在豐富了海洋保護知識的同時,也分享了可愛的魚偶和對海洋滿滿的祝福。
世界海洋日|2023.6.8
我們一起,讓大海生機勃勃,讓潮流生生不息!
©?dangquangn/pixabay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