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帶來改變 | 十年之期,一億棵梭梭長成
阿拉善騰格里沙漠,是中國企業家群體承擔社會責任、首次開啟中國式生態治理試驗的發源地;
一億棵梭梭,是億萬公眾了解阿拉善SEE、參與指尖公益的支點,其背后承載的企業家精神所凝聚的環保公益治理實驗的成就與經驗。
梭梭
企業家環境意識的覺醒
2003年,創始會長劉曉光在月亮湖沙漠里激情一跪,“想著人類應該洗刷心靈”,被認為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的一記符號。
2004年6月5日,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在騰格里沙漠月亮湖正式成立。中國一群愿意擔起社會責任的企業家們,就此開始了一場中國式的生態治理試驗——從阿拉善地區開始,在中國的北方荒漠化地區從事生態保護。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之夜
企業家環境意識的覺醒,有利于中國環境的改善與治理。有研究認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環境保護的首次集體行動,具有重大象征意義。
聚焦梭梭的探索
從2005-2008年,阿拉善SEE最早先的探索,是先后與當地社區一起嘗試過溫棚項目、奶牛養殖項目、沼氣項目等20多個項目,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牧民的生計問題。后來發現,如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牧民找到替代性產業,才能真正緩解過度放牧。
阿拉善SEE第一個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能源替代與天然梭梭林社區保護試點項目”啟動。圖為牧民與收到的太陽能發電設備
于是,阿拉善SEE嘗試通過改變牧民的生活方式,在當地進行環境保護:一方面,支持農牧民多元化養殖,讓牧民改放養為圈養;另一方面,試圖以植被種植進行防沙保護,為防止被破壞,嘗試用鐵絲網把樹苗圍起來。結果,牧民還是會剪開鐵絲網,將羊群放進去吃。阿拉善SEE意識到,牧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計。2005年左右,阿拉善SEE開始探索將環保與扶貧相結合的社區發展模式。
期間,2006年,創始會長劉曉光邀請國內外專家組成戰略委員會,對阿拉善地區進行為期1個月的調研。經調研后,將阿拉善SEE的定位確定為:用3-5年的時間,以阿拉善地區為重點,以社區發展項目為核心,形成成功案例,為中國荒漠化、沙塵暴的治理提供可以推廣的經驗與模式。
阿拉善SEE會員參加考察
在上述三年期間實施的諸多社區項目中,以烏蘭布和吉蘭泰地區探索社區參與保護的梭梭林保護計劃最具典型性。該保護計劃將項目社區的牧民組織起來,以牧民為主體,自愿自主地對社區梭梭林進行保護;同時,農牧民通過嫁接肉蓯蓉,可以獲取經濟收益。如此一來,牧民便不會再砍伐梭梭,而是用梭梭創收,增加了牧民對梭梭保護的積極性。
通過梭梭嫁接肉蓯蓉提升牧民生計
10年,種一億棵
2012年度理事大會上,第四任會長馮侖提出規模化戰略:“我們的項目要:可說,可看,可測量。”聚焦之后,規模效應逐步顯現。2013年,經過與當地林業部門、專家討論,最終確定了“在關鍵生態區”、“種植以梭梭為主的鄉土樹種”、“基于社區發展”、“多方合作”、“因地制宜”等幾大核心思路。12月,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與阿拉善盟林業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意味著“一億棵梭梭”項目正式落定。隨即,《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一億棵梭梭種植項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
為了印證項目的可行性,秉承“種得活,留得住”的原則,根據年降雨量、地形地貌、社區參與意愿等嚴格的選擇標準,阿拉善SEE最終決定在蘇海圖嘎查先行嘗試梭梭種植試驗。
在項目試驗過程中,阿拉善SEE通過監督和成果驗收,確保實現梭梭的大規模種植成活率,并以“梭梭+肉蓯蓉”模式,讓牧民獲取林下收益,增加了牧民對梭梭保護的積極性,以市場化的手段獲得了雙贏。
項目工作人員在重度沙化區驗收
2014年,在第五屆治理團隊任期,“一億棵梭梭”項目正式啟動——用10年時間,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種植1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復200萬畝生態植被,固沙1000平方公里,重建生態屏障。
1億棵梭梭構建生態屏障
這里的畫外音是,十年種一億棵梭梭,這一億棵可不是企業家們拍腦袋就決定的,而是經過在荒漠中多次艱難的實驗得到的最好的選擇。10年是一個虛數,也許早于10年能夠完成任務,也許要長于10年,但是這個數字就是一個決心,讓我們能夠逐漸看清晰荒漠變綠洲的希望。
當年10月舉辦的“阿拉善SEE穿越賀蘭山”公益籌款行動中,53支由企業家和公益伙伴組成的穿越隊伍共225人,從寧夏跋涉18.8公里進入內蒙古阿拉善,用徒步穿越的方式,為包括“一億棵梭梭”在內共3個阿拉善SEE環保項目籌款超400萬元。
穿越賀蘭山公益籌款行動
時光如梭,億益生輝。2023年一億棵梭梭春種,在10年的節點上致敬過往,蓄能未來
在項目執行中,為了讓牧民安心參與,項目團隊在規劃區域中優先選擇了幾個社區去做動員,一家一戶的敲門,一人一人的說明。一億棵梭梭項目啟動的第一年,就有46戶牧民報名參與,種植面積近5萬畝。
牧民種植梭梭
項目辦工作人員回憶說,2015年主動報名的牧民快把項目人員的電話打爆了。原來,很多觀望的牧民看到了團隊從種植到驗收過程中嚴格的管理流程,加之其他項目戶的“示范效應”,是有益于自己和家園的好事,參與的熱情一下就高漲了許多。
72歲的阿拉善左旗巴彥烏拉嘎查牧民馬西達來就是荒漠化治理效果的親身經歷者、受益者。從2013年開始,就與阿拉善SEE合作。第一年,馬西達來和兒子嘎拉巴依爾種下1300多畝梭梭,如今,馬西達來在自家牧場一共種植了超過1.3萬余畝,成為陪伴梭梭項目最久的合作牧民之一。
馬西達來和兒子嘎拉巴依爾在自家梭梭種植地
同時,當地農牧戶種梭梭林嫁接肉蓯蓉,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經濟環境。不少當地牧民感嘆,這些年風沙少了,植被多了,生態環境明顯變好了。
從第一棵到第8074萬棵梭梭,從第一畝到171.8萬畝種植面積,從最初46戶到513戶牧民的參與,從5個社區到157個社區的參與。10年時間,一億棵梭梭項目中平均每天有2.2萬棵梭梭在阿拉善被種下。
一億棵梭梭種植面積(2014-2022年)
一億棵梭梭參與農戶及社區(2014-2022年)
“基于阿拉善,不限于阿拉善”
十年時光,既包含了“億”棵梭梭的成長,也見證著阿拉善SEE項目探索和公眾參與的前行之路。
從荒漠化探索開始,歷經19年發展,協會發起的SEE基金會善款收入超15億元,直接或間接支持了超1000家中國民間環保公益機構或個人的工作,守護全國超13萬平方公里的森林、濕地、草原和海洋,累計帶動近9億人次公眾成為環保的參與者和支持者。
無疑,在這個過程中,梭梭扮演了重要角色,讓中國民營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夢想得以落地開花,并通過嫁接肉蓯蓉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讓農牧民的尊嚴、權利和利益都得到了滿足,也為我國的鄉村振興貢獻出力量。
一億棵梭梭項目合作示范林
2007年7月28日,在阿拉善SEE年度理事大會投票表決通過了 “基于阿拉善、不限于阿拉善”的戰略調整。這意味著,將荒漠化治理之外的生態保護與瀕危物種保護均奉為己任,環保業務向全國各個省市延展。
2008年12月,本著上述策略,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SEE基金會(注冊名: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2014年12月,基金會升級為公募基金會,明確將基金會打造成一個孵化器,扶持中國環保公益組織。2016年,第六屆治理團隊提出“資產重組”,環保業務得以更加聚焦。
可以說,基于阿拉善、不限于阿拉善的戰略布局,實現了“公眾參與”到“行業認知”雙贏。截至目前,阿拉善SEE項目議題在不斷整合、細化、延展中,一個新的環保格局開拓形成:從青藏高原腹地守護七億人的水源地,到中部長江生態保護;從東南沿海濕地及瀕危水鳥保護,再到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成型的項目品牌,已搭設起阿拉善SEE環境保護的立體架構。
“互聯網+公益”的第一塊試驗田
一億棵梭梭的十年,也是參與和見證我國互聯網公益飛速發展的十年。
2016年,第六屆治理團隊任期中,又將“一億棵梭梭”項目引入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形成了“互聯網+公益”模式,每棵10元的梭梭,開發成不同的籌款產品出現在不同的渠道, 這一不為人知的植被真正進入公眾的視野。其中,阿拉善SEE與螞蟻集團旗下“螞蟻森林” 平臺合作,讓公眾對梭梭的關注和參與達到了空前的社會影響力。
從和螞蟻森林合作探索互聯網+公益模式、在螞蟻森林1號林種下網友虛擬能量兌換的第一棵梭梭開始,截至到今天,在各個平臺累計有超過6億人次的公眾支持過梭梭項目。
1號林種植前后對比
通過各個互聯網平臺,“一億棵梭梭” 項目從一個單純的籌款活動,變成了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帶動公眾體驗環保行動,最終實現了公益機構、企業和網友的三方鏈接。
虛擬能量變成值守荒漠的衛士
也正是從探索起步到創新突破,阿拉善SEE與螞蟻森林合作的互聯網公益項目,目前已包含公益保護地、瀕危物種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海洋凈灘等多種形式,鏈接億萬公眾,人人可公益。
與生態文明建設十年同進
發力于荒漠的一億棵梭梭項目,其十年治理與實踐,從單純的環保公益,到用商業化的手段解決環保問題,再到向公眾推廣環保文化,快速實現了從捐贈到用商業的力量推動公益的巨大轉變。
一億棵梭梭項目給阿拉善SEE機構自身、給企業家踐行社會責任,以及給中國乃至全球環保公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示范和參考,遠不至此。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也是中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十年。置身于中國創造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的時代,而中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作為一支微小的力量,也在竭力為中國的碧水藍天貢獻力量。
尤其是在荒漠植物碳匯開發方面,大面積種植梭梭林為全球的氣候變化減緩也做出了貢獻。據測算,一億棵梭梭項目200萬畝種植目標完成后,碳儲量將達到170萬噸,將大幅度提高當地固碳能力。
成片梭梭林
同時,阿拉善SEE環保實踐,正逐步得到國際環保領域的認可,成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示范者,輸出中國方案。
2017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一億棵梭梭荒漠化防治經驗首次登上國際舞臺
2022 年4 月,一億棵梭梭項目作為示范案例入選《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旗艦報告《全球土地展望2》
2014-2023,我們以十年為節點,感懷這十年間,我們的參與和帶來的改變;我們更要感謝這十年間,陪伴我們同行的各級政府、捐贈人、科研專家、當地農牧民以及媒體朋友和所有公眾,每一棵梭梭成長的每一寸,都離不開所有人給予的溫暖與呵護。
十年樹木,聚木成林。站在十年的節點上梳理過往,是為了更好地出發。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阿拉善SEE也將持續以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用公益持續推動社會的進步。未來的路,希望所有熱愛并希望地球家園更美好的人們,持續與我們并肩同行。
梭梭林航拍。我們用十年時間,努力長成大家期待的模樣
※文中部分早期資料素材源自公開出版物及媒體報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