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動物圖鑒——藍馬雞
媒體:原創 作者: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
專業號: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分局
2024-10-22 20:55:01

藍馬雞,雞形目雉科馬雞屬陸禽,屬體型較大的雉類。別名角雞、松雞、馬雞。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形態特征
其通體藍灰色,頸項和肩部顏色深,有金屬光澤,尾羽由灰藍色漸變為暗紫藍色。雄鳥前額白色,頭頂密布黑色絨羽,后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帶;頭側裸露為緋紅色;耳羽簇白色,長而硬,突出于頭頸之上;中央尾羽向上翹起,頦、喉白色;虹膜金黃色;嘴淡紅色;腿、腳珊瑚紅色。因其尾羽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名藍馬雞。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2000-4000米之間的山地針葉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

生活習性
藍馬雞喜歡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曉開始活動,到樹林中間覓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邊吃邊叫,此起彼伏,鳴叫時昂首引頸,姿態優美,其聲粗而洪亮;中午便隱匿于灌木叢中,很少出來活動,直到傍晚才又活躍起來;夜間結群于枝葉茂盛的樹上,它不飛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樹枝,一直跳到接近頂端的樹枝上為止。
分布范圍
藍馬雞是中國特產,是高山寒冷地區的鳥類,只產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寧夏賀蘭山及四川北部、青海東北部和東部、甘肅西北部祁連山及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7月。3月末群體即開始分散成對,配對期間雄鳥常為爭偶而發生毆斗,彼此猛啄對方頭部。配對后雄鳥和雌鳥一起活動和覓食,通常雄鳥在前,雌鳥在后,相伴而行,晚上也棲于同一棵樹上。4月末開始營巢。通常營巢于向陽坡具有林間草地的山柳燁樹林和亞高山針葉林中,也有營巢于杜鵑灌叢和高山草甸。5月下旬到6月初產卵,每窩產卵5-12枚,卵的顏色為灰褐色或淡青綠色,微具棕褐色斑點。孵化期為26-28天。
閱讀
16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