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保護社會組織網絡和能力建設項目
執行機構: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
在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及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的支持下,該項目由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以下簡稱“海研會”)負責實施,從2022年10月起啟動了中國海洋保護社會組織網絡和能力建設項目,并于同月作為承辦方與主辦方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和UNDP實施的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聯合舉辦了在主會場江蘇南通如東、分會場北京、廈門、深圳三地的第四屆中國海洋公益論壇。
中國海洋公益論壇創辦于2015年12月,是以打造中國海洋公益圈的行動對話,激發海洋公益行業突破創新,提升全民海洋保護意識為己任的公益環保論壇。經過海南海口、廣東深圳、海南三亞三屆的品牌耕耘和傳播,已成為熱心海洋公益事業人士兩年一度的嘉年華。持續三年多的新冠疫情、海洋保護與藍色經濟振興、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藍色糧倉的保障、海洋生態保護與氣候變化應對、雙碳目標的實現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國海洋十年(UN Ocean Decade)等,是當前新的形勢下國內外重點關注的海洋環保和發展的議題。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下,第四屆中國海洋公益論壇召集了相關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環保公益機構、企業、海洋公益個人等,共同就未來十年海洋環保的發展進行探討。為了應對疫情防控的挑戰,本次論壇還采用了線上直播和線上騰訊會議的方式,讓不能到達現場的公益同行和廣大公眾能夠一起參與探討海洋公益議題,以激發海洋公益行業的突破創新、提升全民海洋保護意識。
如東主會場參會人員合影留念
北京分會場
廈門分會場
深圳分會場
除主論壇外,本屆論壇還聯動了多個海洋公益組織一起設立了 5 個平行分論壇。分論壇圍繞濱海濕地保護修復、綠色漁業可持續發展、海洋污染治理、可持續藍色經濟、珊瑚礁保育、海洋保護中的社區力量、多利益相關方跨界合作等內容展開深入探討,凝聚社會共識,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目標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及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公益組織的力量。
分論壇一《濱海濕地保護修復與社會公益參與》現場
分論壇二《十四五期間中國漁業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公益機遇》現場
分論壇三《未來十年,公益機構參與下的海島垃圾治理行動》現場
分論壇四《“為海行動”海洋保護的社區力量》現場
分論壇五《未來十年的中國珊瑚礁保育》現場
本屆論壇線上線下共云集了53人的嘉賓陣容,與4個會場的與會者以及線上近8萬人次參與的廣大公眾,在特殊時期下,共同梳理海洋問題現狀和挑戰,探討海洋公益事務協同行動的方向。本屆論壇累計進行了36場報告,7場圓桌對話,3場同期活動,產出3項重要成果,助力打造中國海洋公益圈的思想盛宴和行動對話。每場線上直播量達數萬人次,顯示了本屆論壇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廣泛關注。
勁草嘉年華·海洋公眾活動周
公共booth展區
除了舉辦第四屆中國海洋公益論壇外,鑒于目前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的衰退和海洋面臨一些嚴重的威脅,以及相關公益從業人員(多數為女性)在專業知識與經驗方面有待提升,項目還計劃在2023-24年兩年項目期間內聯合專業的生態保護機構,通過借助合作機構的培訓平臺和國內外的專家網絡資源,以組織開展線上或者線下網絡研討會的形式,為中國本土海洋保護公益組織提供6場針對多個海洋議題的能力建設活動。
去年,海研會聯合公益伙伴SEE基金會、質蘭夜校、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已經舉辦了三次主題分別為“海洋重要生態系統海草床生態修復和保護”、“生計漁業社區”、“公益組織如何與企業攜手推動海洋生態保護?”的線上研討會,吸引了國內海洋公益組織、海洋科學研究機構、高校等超過100人次的參與。
在今年,海研會計劃開展另外3場包括“可持續海鮮消費倡導”、“減少瀕危海洋動物的漁業兼捕”等主題的線上研討會。海研會期待該項目通過信息、知識的分享與促進行業內的共同討論,能夠深化國內海洋保護公益組織已經或未來應該采取的行動的認知,提升國內海洋保護公益組織的專業能力,凝聚行業共識,有序引導基于科學、高效、有影響力的跨界協同行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