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半數確診者無癥狀,是新冠病毒變弱還是更狡猾?
“烏魯木齊疫情確診病例中,一半病人一開始沒有癥狀,一半病人完全沒有癥狀。”8月11日晚,在新疆烏魯木齊參與疫情防控與臨床救治工作的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接受央視專訪時提到,烏魯木齊新冠患者中,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有發燒,更少病人表現為乏力,臨床表現非常不典型、非常輕,影像學改變早期也不明顯,而武漢病人確診時,至少有一半或三分之二的病人有發燒、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表現。
而在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335名確診病例中,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總共只有26個,輕癥和普通病例占到了92.3%,而且治愈率為100%。
無癥狀感染比例增加或與患者年齡相關
輕癥與無癥狀感染者比例大大增加,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的致病力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了呢?
“很難說,這確實是一種可能,隨著病毒變異,病毒毒株減弱,有這種理論可能,但目前學界還沒有確切證據證實這一點。”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張洪濤表示,他認為一個可能原因是近期多起疫情的患者都以年輕人為主,類似的情況還有新加坡,確診患者多是中青年外籍勞工,他們的重癥病例也極少。
張洪濤表示,從官方通報來看,烏魯木齊疫情確診病例平均35歲,而且病例都源于一個聚集性社交活動。“如果要證明是病毒毒力減弱導致近期新發疫情患者癥狀減輕,那么就要看同一年齡段的人在某段時間的病死率、無癥狀感染者比例與現在比是否有明顯不同,控制變量后才能說是病毒本身的原因。”張洪濤表示,目前人們的疫情防控意識普遍加強,老年人接觸病毒的機會明顯少于工作、社交頻率更頻繁的中青年人。
此外,確診患者的發現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邱海波提到,烏魯木齊無癥狀感染者比例在早期比較高,得益于烏魯木齊管控有利,大規模核酸檢測和排查非常及時,能較早找到一些核酸陽性但還沒有發病的病人,包括真正的無癥狀感染者和一些處于潛伏期的病人,而大多數無癥狀感染者最后都會轉成確診病例。
而在北京新發地疫情中,也有超過一半患者是通過主動核酸篩查發現的。而在今年2~3月份,受醫療資源短缺影響,患者都是出現癥狀后到醫院就診才能確診陽性。
無癥狀防控更不能松懈,警惕聚集性傳播
“沒有必要太在意新冠病毒是否減弱,即使毒力削弱了90%,防護工作也不能放松警惕。”張洪濤提醒,無論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和致病力如何變化,普通人都要做好防護,而從政府的角度,則可以基于地區的實時疫情數據適當動態放寬或嚴格防控政策,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就曾對解除隔離的準則進行了更新,無癥狀感染者在核酸檢測陽性后10天就可以解除隔離,不需要隔離14天,這一縮減其實能為疫情防控減少很多負擔。”
“無癥狀感染或癥狀不典型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癥狀不明顯,患者就可能待在家里不就診,就有可能造成家庭聚集性傳播。”邱海波表示,這也是過去兩個星期病例發生家庭傳播的重要原因。
無癥狀感染者病毒傳播能力較弱
無癥狀或癥狀不典型是否會使得病毒的傳播更加讓人捉摸不透呢?
張洪濤表示,無癥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能力較弱,之前北京萬達廣場那個核酸陽性的女子便是這種情況,她的密接者無一人感染。一個無癥狀感染者到了某城市,如果導致傳染,感染者也會出現癥狀,不可能只導致無癥狀感染。一旦有患者出現癥狀后確診,那么按照中國現有的檢測防控力度和流調溯源水平,很快就能順藤摸瓜鎖定源頭以及所有的感染對象,然后迅速隔離、救治,不會造成大規模傳播。
張洪濤提示,但是基礎的防護還是要做好,特別是秋冬季節到來之際,這本來也是多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佩戴口罩、減少聚集,對于其他疾病的防護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對于即將開學的學生,在教室里還是要佩戴口罩,但如果是戶外活動,可以把口罩摘了。如果你的城市沒有確診患者,那就放心地呼吸室外的空氣。”張洪濤表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