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科研動態

【IUCN報告系列】自然保護地和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中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框架——概念、方法和技術

媒體:原創  作者:IUCN中國   專業號:IUCN中國 2024-05-09 15:01:31

不斷增加的自然環境壓力威脅著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功能。自然保護地(Protected and Conserved Areas)和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在保護方面發揮著關鍵、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保護地區內維持生態與文化的平衡是管理面臨的巨大挑戰,尤其在缺乏足夠資源或監測計劃執行不統一的情況下。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對生物多樣性管理成果進行系統性的監測至關重要。

監測是定期收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然后由管理人員確定項目目標是否實現。多種監測計劃包含在一個全面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中,為保護地和OECM 的管理目標提供支持。因此,所有基于場地的監測計劃都應該很好地融入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

圖片

圖 1《自然保護地和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中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框架——概念、方法和技術》

本報告提供了用于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決策框架,以支持保護地和OECM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報告希望引導管理人員高效地制定長期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包括籌備、設計、實施和重新評估四個階段,分別對應著確定監測目標、決定監測范圍與內容、實施行動、評估監測成效與調整的具體內容。此外,報告還介紹了制定有效監測計劃的一般性考慮因素、可用的監測工具和技術等輔助信息。因此,本報告對于幫助管理人員應對生物多樣性挑戰、提升保護地區生態系統的管理和保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告側重于以管理為目的的監測,并提供了分步驟制定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方法,以幫助管理和規劃人員考慮所有的細節、確保計劃的有效性。此外,考慮到監測活動的長期性和技術的更迭,報告認為連貫一致的設計以及良好的方法和技術準備是有效監測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圖片

圖 2 在保護地和OECM中制定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關鍵階段

Step1 籌備階段:設定監測框架

圖片

圖 3 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籌備階段框架

第一步,應收集與保護地或OECM管理相關的所有背景資料,包括國際公約和國家規劃,并開展現場評估調查。在制定或修訂監測計劃時,首先考慮這些公約和規劃規定的、對具有特殊價值物種或棲息地的報告義務,這些資料可見于正式文件、前期調查的指標和法律協議。同時,需要充分了解該地區的基線情況,可以通過評估現有數據、文件、本土和傳統生態知識確定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和指標。

第二步,全面了解關鍵物種和棲息地及其保護狀況,從而明確保護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指標了解地區情況,包括生物、地質、生態或文化等指標,其中物種監測可以跟蹤物種的豐度、分布、多樣性、保護狀況和生物特征。

第三步,制定管理計劃。在制定計劃時,必須清楚地認識當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壓力、影響和相互作用,以實現具體目標。同時,需要考慮社會、文化和經濟因素,了解利益在當地社區的分配、明確管理決策過程,并承認原住民的文化特性。

圖片

圖 4 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和響應的框架循環是管理人員確定其所在地總體管理成效的主要工具

籌備階段的成果是編制一份明確監測目標說明,以確定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中每項監測計劃的主要目標和優先次序。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員應在籌備階段花費足夠的時間,以確保監測計劃在概念上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Step2 設計階段:設計監測概念工作表

圖片

圖 5 從籌備階段的目標說明開始,考慮管理目標、場地特征以及可用的人力和財政資源完成設計階段

設計階段將記錄具體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問題和答案,可以使用概念工作表。該工具表通過六個基本問題,集中考慮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若干因素:監測目的(Why)、內容(What)、監測范圍(Where)、時間(When)、人員(Who)以及所需資源(Required resources)

?  目的:明確場地管理結果的用途后,考慮監測目的,例如基線研究、研究項目,用于區域文獻或管理目的。

?  內容: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中的指標,包括生物指標(基因、物種和種群)、非生物指標(水質、空氣質量、氣候和地質)和綜合指標(棲息地質量、生物多樣性指數和生態系統服務)。

?  范圍:確定空間特征比例,包括目標區域(全部/部分 保護地/OECM或之外)、采樣方式(不規則區域、柵格、樣帶和地塊)和統計方法(隨機、分層、系統性和主觀)。

?  時間:考慮計劃啟動時間、持續時間以及監測活動之間的時間間隔三個關鍵原則。

?  人員:確定負責實施監測的核心團隊、輔助人員、建議者和資源提供者,以及應通報監測過程和結果的利益相關者。

?  所需資源:財政資源和可用的管理基礎設施,以及專家資源,包括技術技能、后勤支持和實地工作。

對于這些問題的考慮可以選擇任何順序,也可隨時重新考慮。由于問題間的相關性,建議對所有問題至少審查兩遍。通過回答這六個問題,可以確定如何(How)開展監測工作,并與更大的管理計劃或國家網絡之間進行協同,最終完成監測概念工作表的設計。概念階段的關鍵成果是決定將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的輔助下一階段。

Step3 實施階段:運行監測流程

監測計劃的實施階段包括開展實地工作和收集數據的具體步驟。在開展實地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購置必要的材料,并編制一份手冊初稿,說明實地工作的細節。手冊定稿后,應根據手冊對實地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接下來,至少應進行一次試運行。任何更改都應記錄在手冊中,并重復培訓和試運行,直到工作流程按計劃推進。

第二步收集數據可以依據指標情況,以適當的間隔重復監測進行。對收集到的數據應定期開展統計分析,并應以透明的方式和合適的形式向不同的利益相關群體介紹監測結果。最終,監測結果應支持適應性管理決策,為項目管理和監測報告提供依據,并對外宣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在數據管理和分析中,首先必須考慮數據存儲、訪問和共享的政策,包括數據所有權、可用性、共享方式以及使用的限制和權限。其次,需要確保數據分析的結論具有實際意義,并充分考慮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此外,標準算法和適當的數據可視化可以幫助管理者和公眾更直觀地了解趨勢、比較和分析,從而促進更好的數據利用和決策。最終,在決策過程中,管理人員必須以科學結果為基礎,考慮數據質量、用途以及預期影響。

圖片

圖 6 以設計階段的產出為起點,開展方法設計、材料購置 、制定手冊初稿制定、培訓、試運行和評估等

Step4 重新評估階段:決定調整或終止

在重新評估階段,根據供資周期或生物多樣性公約報告要求,評估結果將提交給決策者,用于確定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優缺點。根據監測系統及其組成部分的成功或不足之處,做出繼續、修改或終止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決定。成功的監測方法可以轉移到其他監測方案,或整合到國家和區域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中,最大限度地促進與其他計劃的協同作用。

有效監測的一般性考慮因素

在制定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及其眾多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時,需要考慮許多一般性因素,包括國際公約和政策中約定的義務、簡化監測指標和技術、設計模塊化多尺度和多用途的監測系統、結合本土傳統的生態知識與科學數據、避免數據中斷和缺口、適時和定期收集數據、確定生態基線和閾值、使用 PAME 評估工具。

高效且有效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方法和技術

傳統數據收集方法無法滿足如今保護地和OECM的監測需求,因此先進技術的發展支持有效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活動支持。這些技術方法不僅能提高公眾對保護行動的興趣,還有助于更廣泛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本報告總結了針對特定監測目標常用的監測方法,以及基于技術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前者包括植物群落、飛行與地棲的脊椎動物、土壤動物、節肢動物、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后者包括聲學設備和傳感器、光學設備、遙感技術、遙測和跟蹤工具、嗅覺傳感器(如電子鼻Electronic Nose)、遺傳技術等。

圖片

圖 7 生物多樣性監測的不同技術概述(示例、優勢和局限性)

數字技術在保護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數據量的快速增長,這些數據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科學認知。數據可用于機器學習方法,通過數據挖掘進行分析,共享以產生更多知識,并安全存檔以備將來使用。

總結

新技術和方法的引入會對生物多樣性監測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管理人員需要評估并找到結合歷史數據與當前、未來數據的方法,以評估生物多樣性狀況。本報告向管理人員介紹了這種新的監測模式,并提供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的指導。建議將監測工作的框架分為同樣重要的四個階段:籌備、設計、實施和評估。該框架的成功實施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避免數據丟失,并提高保護區管理的有效性。

閱讀 144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