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政府生物多樣性 > 綜合動態

中外專家聚焦生物多樣性 共探中國—印度洋地區“藍色可持續發展”

媒體:內詳  作者:內詳   專業號:張小然 2023-12-09 23:34:57

中新網昆明12月9日電 (羅婕 胡遠航)第二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8日在云南昆明開幕。在由中國生態環境部主辦的以“生物多樣性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中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圍繞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動“人海和諧”進行交流,共探中國—印度洋地區“藍色可持續發展”。

圖為第二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中,以“生物多樣性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分論壇現場。羅婕 攝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超70%的面積,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印度洋是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中國與印度洋山水相連,面臨共同的氣候變化、低碳轉型發展等挑戰。

中國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孫雪峰表示,面對交織疊加的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國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他建議與印度洋地區國家繼續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與各國綠色環境倡議的對接發展,共同推進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進程、推動“昆蒙框架”落實,加強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傳播與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知識和公共產品。

“我們想和各方一道不斷創新合作的模式,務實開展海上發展合作的新局面。”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全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湯瑛表示,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一,也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點合作領域。她建議,持續深化項目庫建設,全力支持有關的國際組織、中外企業、青年群體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保護等方面積極履行責任,推動共建更多海洋生態治理合作示范項目,共同促進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關系網絡發展執行總監樸尚德認為,在面對氣候變化和海洋塑料污染等問題和挑戰時,中國和印度洋地區國家在海洋生態環境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為此,他建議,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國家合作,建立跨境海洋保護區,減少海洋污染;推動可持續漁業,支持環保捕魚技術;中國可通過投資技術支持,幫助持印度洋地區國家發展藍色經濟,促進與環境相關的經濟發展。

閱讀 18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