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訊 | 研究、政策、行業動態、案例等(第17期)
© Manh Cuong Vu/TNC Photo Contest 2021
2023 年 Vol. 7
總第 17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近期國內外有關于NbS的最新動態,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2023年起,我們將通訊內容整合為研究、政策與行業動態,新增實踐案例版塊,將簡訊發布頻率保持為每月一期,希望在新的一年為讀者更為全面、及時地呈現NbS相關動態。
01 研 究
The Global Land Squeeze: Managing the Growing Competition for Land
《全球土地擠榨:管理日益激烈的土地競爭》
WRI, 2023年7月20日
本報告探討了對食物、木材和居住場所不斷增長的需求如何擠占了用于儲存碳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需的土地。研究指出,到2050年,將有相當于印度兩倍大小的土地被用于農業,還需要相當于美國大陸面積的土地來滿足對木材的需求。報告采用了新的模型展示全球土地利用中碳的機會成本,并提出了一個四管齊下的方法——生產、保護、減少、恢復——來可持續管理全球有限的土地資源,具體包括:1)在同一片土地上生產更多的食物和木材,鼓勵城市聚集化;2)保護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3)減少對土地密集型食品、木材和其他產品的需求;4)恢復森林和其他產出產品較少、生物多樣性需求高的原生棲息地,或者恢復在未來可以減少農業土地利用的地方。
相關鏈接:https://www.wri.org/research/global-land-squeeze-managing-growing-competition-land
High-Level Roadmap: Aligning Financial Flows with the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高級別路線圖:使資金流與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保持一致》
UNDP, 2023年7月18日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近期發布高級別路線圖,為“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調整資金流提出實質性建議,旨在將昆蒙框架納入政策和決策過程中。文章面向金融領域的各類參與者(如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公共開發銀行、私人金融機構、投資者等),考慮到金融機構在COP15上的雄心和承諾,提出了每個金融領域參與者可以采取的關鍵行動,指引他們制定與自然保護相關的行動計劃,以支持昆蒙框架的實施,并為實現其2030年扭轉自然環境喪失的使命和2050年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景做出貢獻。報告中指出,需要利用金融和政策杠桿來調動生物多樣性資金,包括適宜的財政政策、投資綠色基礎設施和NbS、碳市場等,并制定金融解決方案支持和推廣具有自然和氣候減緩與適應共同效益的NbS。
相關鏈接:
https://www.unepfi.org/publications/high-level-roadmap-aligning-financial-flows-with-the-kunming-montreal-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
Measuring the Carbon (and Other) Benefits of Climate-Smart Forestry Practices
《測量“氣候智慧型”林業措施的碳(和其他)效益》
David J. Hayes, Stephen Ferruolo, David Haines, etc., 2023年7月11日
本報告由斯坦福法學院政策實驗室和貝佐斯地球基金會發布,提出了關于實施“氣候智慧型”林業的建議,如擴大城市林區、將樹木整合到牧場土地中,以及加快重新造林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加碳匯量。報告指出了美國部署氣候智慧型林業來從大氣中移除碳的機會,但如果無法可靠地跟蹤和量化森林產生的碳匯量和其他共同效益,會阻礙這些實踐的應用和推廣。報告建議政府采取措施,推進氣候智慧型林業的碳匯量和其他效益的測量、監測、驗證和報告工作。在可靠的測量和監測支持基礎上,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可以通過各種潛在機制激勵氣候智慧型林業,例如贈款、采購優先權、氣候智慧型林業產品的溢價定價機制以及完善碳市場等。
相關鏈接:https://law.stanford.edu/publications/measuring-the-carbon-and-other-benefits-of-climate-smart-forestry-practices/
VM0033 Methodology for Tidal Wetland and Seagrass Restoration, v2.0
《VM0033 潮汐濕地和海草恢復方法學》2.0版本
Verra, 2023年7月11日
Verra 正在修訂《VM0033 潮汐濕地和海草恢復方法學2.0版》,將最新的技術和數據納入藍碳生態系統方法學。修訂涉及增加潮汐濕地的保護措施,如保護瀕危濕地、改善濕地水管理、保持海草場的水質以及為濕地創造適應海平面上升的適宜空間等。該方法學還將更新潮汐濕地恢復過程中量化泄漏的程序和建立基線的方法,以及量化土壤有機碳的流程等。在該修訂方法發布后,Verra將停用《VM0007 REDD+方法框架(REDD+MF)》1.6版本中的潮汐濕地部分。
相關鏈接:https://verra.org/verra-revises-blue-carbon-methodology/
The Blue Carbon Handbook: Blue Carbon as a Nature-based Solution for Climate Ac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藍碳手冊:藍碳作為支持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Lisa Murray, Ben Milligan, Oliver Ashford, etc., The Ocean Panel, 2023年6月28日
藍碳行動指的是保護、恢復或可持續管理藍碳生態系統,包括紅樹林、海草場和潮汐沼澤。該手冊是了解藍碳生態系統及其為人類和自然帶來的效益的重要指南,旨在為決策者提供藍碳的相關知識,并幫助支持決策和項目實施。手冊主要涵蓋的主題包括:1)不同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匯潛力;2)圍繞藍碳和碳市場的政策格局;以及3)藍碳項目的融資機會。該手冊參考了最新的實踐經驗,分享了對藍碳項目的看法、實踐中遇到的差距和挑戰以及支持推進藍碳管理作為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在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
https://oceanpanel.org/wp-content/uploads/2023/06/Ocean_Panel_Blue_Carbon_Handbook-1.pdf
Nature's Frontiers: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Efficiency, and Prosperity with Natural Capital
《自然前沿:利用自然資本實現可持續、高效和繁榮》
Richard Damania, Stephen Polasky, Mary Ruckelshaus, etc., World Bank Group, 2023年6月27日
該文章采用最新數據源、前沿的生物物理和經濟模型,提出了一種解決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新方法,就各國如何更好地利用其自然資本實現其經濟和環境目標提供了建議。分析指出,以效率為中心的政策和投資方法來解決經濟和環境問題是可行的且必要的,并且比其他方法更經濟實惠。解決效率低下問題仍然是實現目標的更具成本效益和經濟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可以解決世界上許多緊迫的經濟和環境問題——經濟生產力、健康、糧食和水安全以及氣候變化,例如NbS就在實現氣候、環境和經濟目標上十分高效。報告也指出,盡管其中概述的方法將需要進行嚴格的政策改革,但不采取行動的代價將要高得多。
相關鏈接: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855c2e15-c88b-4c04-a2e5-2d98c25b8eca
Case Studies on Ecosystem-based Approaches for Resilient Livelihoo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發展中國家基于生態系統的途徑促進適應型生計案例研究》
UNEP, 2023年6月27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報告介紹了亞洲和非洲淡水、山地和干旱地區不同地點的10個案例研究,這些案例研究通過實地入戶調查收集的數據和信息,展示了當地社區是如何通過基于生態系統的途徑解決環境和生計挑戰的,為通過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建立適應型生計提供證據和相關經驗教訓。案例研究表明,基于生態系統的途徑不僅可以改善農村家庭的生計、增加收入,還可以增加福祉、降低氣候脆弱性、改善安全、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創造更多體面的就業機會。地方、區域、國家和國際行為體和機構應投入更多關注,共同幫助當地人口提高實施基于生態系統的途徑能力,以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相關鏈接:
https://wedocs.unep.org/handle/20.500.11822/42924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Modulated by Drought and Rising CO2
《干旱和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調節生態恢復對生態系統服務變化的影響》
Binbin Huang, Fei Lu, Xiaoke Wang et al.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3年6月27日
中國科學院歐陽志云研究團隊以京津風沙源區治理工程區為案例,結合基于遙感的長時間序列土地利用數據集、機器學習模型、生態系統過程模型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法,通過構建多種模擬情景開展分析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生態工程和大氣CO2濃度升高是當地碳匯提升的主要原因,并成功抵消氣候變化導致碳匯減少的不利影響。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生態工程在增強區域生態系統服務供給以及抵御氣候變化對碳匯負面影響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考慮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需要盡可能通過優化生態恢復策略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和適應能力從而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相關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gcb.16825
Current Conservation Policies Risk Accelerating Biodiversity Loss
《當前的保護政策可能加速生物多樣性喪失》
Ian Bateman & Andrew Balmford, Nature, 2023年6月21日
文章揭示了土地共享(land sharing)、再野化(rewilding)和有機農業等被認為是“自然友好型農業”措施對生物多樣性的一些問題,并指出這三種方法可能會減少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增加食品進口量并造成其他國家環境的破壞,從而加劇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文章敦促政策制定者考慮土地分離(land sparing)作為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的替代方法,保留或創造大塊未耕種、擁有更多物種的自然景觀,并在該地區其他地方進行生產提高農作物產量,以維持甚至增加整體產量。
相關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979-x
How Carbon Markets Systematically Undervalue Tropical Forests’ Climate Benefits
《碳市場如何系統性地低估熱帶森林的氣候效益》
WRI, 2023年5月
該文章認為,碳信用體系目前并沒有考慮到熱帶森林的生物物理氣候效應對全球氣候穩定有重大影響,實際上碳信用系統性地低估了保護大面積熱帶森林所帶來的氣候效益。為此,文章指出,只考慮為熱帶森林碳信用設定過高的門檻和扣除額來管理環境完整性風險,比如減排量的估算必須滿足一定的統計確定性閾值才有資格獲得碳信用或者必須扣除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而不考慮其環境完整性效益,最終可能會將熱帶森林完全排除在市場之外。此外,量化熱帶森林對全球降溫的額外效益可以使它們像甲烷等溫室氣體一樣作為二氧化碳等效物納入碳交易系統。
相關鏈接:
https://files.wri.org/d8/s3fs-public/2023-05/how-carbon-markets-systematically-undervalue-tropical-forests-climate-benefits.pdf
02 政 策
國 際
第四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
2023年7月24日
7月4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在北京舉行第四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對話聚焦雙方在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和 “昆蒙框架”實施方面的合作途徑。雙方認為,綠色應成為中歐合作最鮮明的底色,重申氣候變化、荒漠化、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相互交織,對人類和地球構成生存威脅。雙方討論了中歐各自環境和氣候政策與行動、深化雙邊環境與氣候合作、攜手推進全球多邊進程等重點議題。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3965.htm
歐洲綠色協議:更可持續地利用植物和土壤自然資源
2023年7月5日
近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可持續利用關鍵自然資源的一攬子措施,將增強歐盟糧食系統和農業的韌性。其中包括土壤監測法案,該法律使可持續土壤管理常態化,解決因土壤污染而導致的不可接受的健康和環境風險,還將促進創新和可持續性,通過安全利用新基因組技術,開發適應氣候變化的作物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并確保種子和作物更可持續、高質量和多樣化。最后,新措施還提出減少食品和紡織品浪費,這將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并進一步減少這些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
相關鏈接: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3_3565
中國和新西蘭簽署關于林業合作的安排備忘錄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5日至30日,新西蘭總理克里斯·希普金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正式訪問。在中新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與新西蘭林業部長佩納·赫納雷更新簽署了《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關于林業合作的安排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雙方將“森林和木材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的作用”納入新增合作領域,進一步深化在該領域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對話,推動雙方林業和相關產業合作再上新臺階。
相關鏈接:https://news.cctv.com/2023/06/28/ARTIP6jR5xXx2oANtxB9Wbx6230628.shtml
國 內
我國首次舉辦國際紅樹林保護高級別論壇
2023年7月26日
近日,我國首次舉辦的國際紅樹林保護高級別論壇在深圳開幕。本次論壇共邀請到29個國家、《濕地公約》秘書處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的160名代表參加。論壇期間,舉辦了部級圓桌會議、全體會議、各國紅樹林風光圖片展覽等多項活動,通過的《共同聲明》指出,倡導各國政府將紅樹林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納入國家規劃,以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探索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在知識共享、科學研究、技術交流培訓及試點項目等領域開展合作。論壇期間還設立了國際紅樹林保護專項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并支持開展紅樹林保護國際合作、科學研究、生態修復等項目。
相關鏈接:http://www.news.cn/travel/20230726/3a08bf33d6c245e6b69e1d220749af6c/c.html
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落地深圳
2023年7月25日
7月25日,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共同見證下,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簽訂《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碳匯保險捐贈協議》,標志著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在深圳落地。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保險機制+生態維護”有機融合,利用保險服務手段多維度地對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紅樹林碳匯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保障紅樹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深圳將積極推進福田紅樹林保護區碳匯交易試點工作,助力藍碳交易高質量發展。
相關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xw1k-M3yvHmPYZTDotILrQ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
2023年7月19日
2023年7月17-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時隔五年再次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以及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要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要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
相關鏈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719/c1001-40038744.html
生態環境部就《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2023年7月7日
為進一步規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生態環境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編制形成《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并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管理辦法對主要環節進行備案管理的模式進行了調整,并進一步突出項目業主和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的主體責任,加強全流程信息公開要求,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維護市場誠信、公開、透明。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以盡早啟動全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目標,積極穩妥推進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前各項準備工作。該管理辦法提到,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應當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減排、節能增效等有利于減碳增匯的領域。
相關鏈接: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307/t20230707_1035618.shtml
03 行 業 動 態
法國和英國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信用路線圖
2023年6月22日,法國和英國政府宣布啟動英法全球生物多樣性信用路線圖,旨在擴大生物多樣性信用市場,支持企業購買生物多樣性信用,并為有助于自然恢復的項目籌集資金。舉措包括分享信用融資治理機制、建立監測制度、確保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以及與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公平分配收入的最佳實踐。該路線圖將促進高完整性生物多樣性信用市場的創建和發展,并以可信、及時和國際一致的方式鼓勵有利的政策和監管機制。應法國政府的委托, NatureFinance、Carbone4與全球環境基金 (GEF) 合作,共同撰寫了《利用生物多樣性信用造福人類和地球》(Harnessing Biodiversity Credits for People and Planet)。該文件確定了發展高度完整性的生物多樣性市場的 5個關鍵挑戰,并概述了一個可以克服這些挑戰的全球路線圖。
相關鏈接: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france-global-roadmap-launched-to-mobilise-global-nature-finance
https://www.naturefinance.net/resources-tools/harnessing-biodiversity-credits-for-people-and-planet/#:~:text=The next 18 months will,with high-integrity principles now.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伙伴機構領導了一項 1.15 億美元的清潔與健康海洋計劃
2023年6月29日,在全球環境基金 (GEF) 第 64 屆理事會會議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與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伙伴機構建立了開創性的合作伙伴關系,旨在解決損害沿海環境、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市政和工業污染問題。清潔與健康海洋綜合計劃是一項從源頭到海洋的倡議,將提供高達 1.15 億美元贈款,通過政策和監管創新、基礎設施投資和NbS來幫助各國遏制沿海環境和大型海洋生態系統的陸地污染。
相關鏈接:https://www.fao.org/newsroom/detail/fao-partner-agencies-115-million-clean-and-healthy-oceans-program-environment-agriculture/en#:~:text=The Clean and Healthy Oceans Integrated Program aims to curb,, and nature-based solutions.
全球環境基金批準全球生物多樣性基金計劃
2023年6月29日,全球環境基金(GEF)批準建立全球生物多樣性基金,為昆蒙框架的實施提供資金。該生物多樣性基金將從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和慈善組織籌集資金,并通過簡化的程序快速撥付資金支持生物多樣性行動,同時加強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參與。該基金將于今年 8 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七屆全球環境基金大會上正式啟動。在該基金批準前,GEF根據在去年COP15做出的承諾批準了一項工作計劃,為發展中國家保護和確保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行動提供 14 億美元的直接支持。該工作計劃包含六項綜合計劃,旨在全面應對環境威脅,努力減少氣候變化對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影響,支持農業、水產養殖、漁業和森林的可持續管理,從而支持昆蒙框架23個目標中19個目標的進展,并推動其與遏止和扭轉自然喪失相關的所有目標。
相關鏈接:https://www.thegef.org/newsroom/press-releases/gef-council-approves-plans-game-changing-global-biodiversity-fund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2023年7月7日至9日,主題為“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論壇與會各方達成了《2023貴陽共識》,包括四個方面14項共識,其中提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保育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論壇還發布了《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全球生態文明智庫高峰主題論壇”咨詢報告》等多項研究成果。論壇期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為中國入選《IUCN綠色名錄》的13個自然保護地舉行了授牌儀式。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0833.htm
04 實 踐 案 例
© Taco Anema/panorama.solutions
Implementing Transboundary Water Governance through Community Ecosystem-based Action in the Tacaná Watersheds in Guatemala and Mexico
危地馬拉和墨西哥塔卡納流域通過社區生態系統保護實施跨境水治理
位于危地馬拉和墨西哥交界處的塔卡納(Tacaná)流域為下游城市的大量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也是流域內農業灌溉用水和漁業養殖用水的主要來源。然而,上游流域和河岸的森林砍伐與退化導致了土壤侵蝕和洪澇災害,并降低了流域蓄水能力;旱季缺水也對農業生產造成威脅,影響社區生計。為此,水與自然倡議(WANI)及其合作伙伴在塔卡納流域設立了一批社區水源治理示范項目解決水源、土壤和環境保護問題,將自下而上的水資源管理綜合治理與居民生計改善相結合,并開展知識普及,提高居民的水資源管理意識。
塔卡納項目開發了一個具有包容性、高度參與性的水規劃和社區管理模式,由社區自我主導來解決社區的真正需求,使流域微觀規劃和管理與社區主導的發展行動相結合。項目還協調地方到國家層面的參與和跨境治理,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成立省級自然資源和環境機構間協調委員會和國家小流域委員會,領導治理改革。
截至 2011年,在塔卡納流域共開展了 107項活動,啟動多個生計項目涵蓋建造水處理廠、改善咖啡加工水循環、制定災害防備計劃抵御洪水等。項目展示了如何通過采取流域恢復這一NbS措施來加強地區適應能力,從而提高水安全并降低當地生計在氣候變化面前的脆弱性。塔卡納項目網絡遍布整個區域,連接當地社區組織、市政府和國家部委,在動員響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證明了加強流域管理和開發協調的重要性。
相關鏈接: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12-011.pdf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