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園植物入侵與入侵生態學組出版《華東植物名錄》,助力華東生物多樣性保育事業
數百年來,人們普遍認為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力量,也是導致生態系統復雜性的根本原因。然而,人們往往只注重“多樣性”本身,卻忽視了構成這種多樣性的一個個具體的物種,似乎只見森林而不見草木。每一個具體的且擁有特定名稱的“草木”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為植物分類學意義上的唯一合法名稱即代表著一個活生生的物種?,F在,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并開始認識到不同的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通常是不可替代的。同時,人們也認識到物種的變化是必然的,但是我們對于某一地區究竟有多少物種仍然心存疑惑,在華東地區也是如此。
華東地區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東,面積83.4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8.7%,卻承載著全國1/3的人口,生物多樣性保育壓力極大。這里地形復雜,以丘陵、盆地和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里海岸線綿長,沿海島嶼眾多,且擁有國家一類口岸75個和4個臨時開放口岸,對外交流頻繁,交通發達,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復雜的地形和濕潤的氣候造就了該區豐富的植物資源,高度的對外開放則使這里成為外來植物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之一,外來物種更易在本地定殖歸化。
近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認識并保護生物多樣性,各省市和地區都有了各自的植物志和地方植物名錄,并且得益于人力與經費的投入,有些地區的物種信息正在不斷的更新。
然而,在華東六省一市中,山東、安徽、福建的植物資料已有至少20年未更新。完整的植物物種信息庫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基礎,鑒于華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需要,尤其考慮到國家林草局設立于上海辰山植物園的“華東野生瀕危植物資源保育中心”的使命,上海辰山植物園對華東行政區范圍的植物物種信息進行了全面整理和研究。
2023年年底,在歷時5年的調查與研究工作之后,由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專項資助、辰山植物園植物入侵與入侵生態學研究組科研人員編著的《華東植物名錄》正式出版。本書共整理了近3萬條華東地區植物名稱數據,共收錄物種8207種,隸屬于249科1764屬。其中石松類和蕨類植物36科125屬716種,裸子植物6科22屬44種,被子植物207科1617屬7447種。原生植物共有244科1637屬7827種,外來歸化(含入侵)植物68科227屬380種,其中82種處于栽培逸生或建群初級階段,已歸化的有62科182屬298種。另有各省植物志及名錄記載的在華東地區僅有栽培的植物1830種,本書未進行收錄,僅收錄了原生或外來植物中有栽培的種類。
處于擴散初期的細柳穿魚 Linaria canadensis
在華東地區入侵日益嚴重的春飛蓬 Erigeron philadelphicus
本書在整理華東地區物種數據的同時,校正了華東地區各植物志中的錯誤拼寫1446條,涉及879個物種;提取了相關文獻報道的新種及新記錄植物,自各省市植物志或植物名錄出版后至2021年12月,華東地區新發表的植物新種、新等級、新組合等共496個,首次發現于華東地區的國家新記錄種有58種,各省市報道的省級新分布種則達到1200種之多;糾正了174處錯誤鑒定和名稱誤用,并對14個未合格發表的名稱和28個不合法名稱進行了標注;對于部分因屬的變動而尚未進行組合處理的名稱,在書中均作了相應的分類學處理,共處理此類新組合名稱19個,包括一個替代名。
2021年發現于山東的匍地仙人掌 Opuntia humifusa
被錯當新種山東豐花草發表的外來物種睫毛堅扣草 Hexasepalum teres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等確定華東珍稀瀕危植物名錄。華東地區珍稀瀕危植物有678種,隸屬于117科340屬,其中極危(CR)56種,瀕危(EN)108種,易危(VU)228種,近危(NT)283種,另有絕滅(EX)1種,野外絕滅(EW)2種。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華東地區共有重點保護植物217種,隸屬于60科118屬。其中一級保護植物16種,二級保護植物201種。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極危物種東方水韭 Isoetes orientalis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瀕危物種獨花蘭 Changnienia amoena
在物種的中文名和拉丁學名方面,本書參考了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1)、中國植物志、FOC以及POWO、Tropicos等數據庫,并結合了各類群最新分子系統學研究成果,同時對原文獻(FOC、華東地區各省市植物志及物種名錄)記載的中文別名和異名也進行了收錄。根據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本書將華東地區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科按照PPG I系統排列,裸子植物的科按照Ran等(2010)提出的系統排列,被子植物的科按照APG IV系統進行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圖書出版需要一段時間的校稿與出版周期,本書收錄的物種信息數據截止至2021年底。2022年至今,華東地區的物種數量與分布毫無疑問又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新種的發表與新記錄物種的發現,又增加了華東地區的物種豐富度。這兩年,江西、福建、上海和浙江等地的研究人員都陸續對各地的植物信息進行了更新,并以論文專題的形式發表在《生物多樣性》雜志上,這是值得稱道的事情。然而,我們對物種的認識是在不斷變化的,有時候不同的人對同一個物種的觀點就存在較大分歧,這直接體現在物種的名稱應用上,很顯然,這對管理者與普通大眾而言會帶來一些麻煩,因此需要統一化處理。
作者希望能夠對物種的名稱進行所謂的“標準化”處理,讓使用者能夠了解一個物種的“來龍去脈”,至少清楚在華東地區的大致情況,這是本書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亮點之一。
在本書的編著過程中,得到了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辰山植物園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此外也得到了許多業內同仁的鼎力相助。由于編寫工作艱巨,涉及名稱繁雜,考證難度較大,編者的學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疏漏和錯誤,希望廣大讀者給予指正,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使華東植物信息數據庫不斷趨于完善和準確。
20年間的數據表明,新物種仍然以較高的數量被發現,分類學修訂也導致大量的名稱出現變化,要想完整地摸清中國植物的家底,還尚需相當的時日。同時,對于新種的發表以及新記錄的報道應該更加謹慎,證據應更加充分、更加科學,鑒定更加準確。在當代生命科學的背景下,我們可能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動態的植物信息完整、及時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新一代的可實時更新的數字化植物志,則顯得更加必要。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華東地區的植物資料更新做出貢獻,為華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科學普及等提供資料和理論依據。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