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極保護”,我們在保護什么?
“南極洲應僅用于和平目的(Antarctica shall be used for peaceful purposes only)。”——這是《南極條約》第一條第一款的第一句話。1959年,在冷戰愈發僵持的背景下,各個國家齊心協力推出的這份多邊協定將南極洲保護起來,共同聲明只將其用于和平和科學目的,為當時緊張的世界局勢帶來了一絲緩和的曙光。然而,盡管南極周圍的海域同時也被納入管理,但彼時對保護范圍、水平、機制的管理規定均不完善,南大洋的保護在實際上是缺位的。
說起南極保護,就不得不提起南大洋的基石物種——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它為鯨、企鵝、海豹、信天翁等諸多南極生物提供著重要的食物來源,其資源量據評估超過4000萬噸,和地球上人類生物量總和相當。在人們逐漸認識到南極磷蝦獨特經濟價值的同時,漁業技術也日新月異。20世紀70年代起,南極磷蝦遭到了大量捕撈 。人們不禁擔憂:如果南大洋一片寂靜,那僅僅保護一片荒蕪的南極冰原又有何意義?在磷蝦種群保護等一系列議題的背景下,CCAMLR于1980年誕生。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
CCAMLR的全稱是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即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其提出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AMLR Convention)。公約的目標如同名稱一樣直白:在南緯60度以南及構成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南極幅合帶之間的海域,養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
該公約的設立并非全面禁止接觸任何南極海洋生物以實現保護——在公約第二條第二款中即強調,“養護”一詞包括合理利用。因此在公約區內,漁業活動仍然是被允許的。目前的漁業活動對象主要包括巴塔哥尼亞犬牙魚、南極犬牙魚、鯖魚冰魚和南極磷蝦。自1980年公約開放簽署以來,南極磷蝦的捕撈量已大幅降低。
目前,南極磷蝦主要分布在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48號漁區(FAO Area 48),總體上臨近西南大西洋。南極磷蝦的捕撈根據公約中的兩項養護措施進行管理,其中養護措施51-01規定48號漁區的總捕撈量必須限制在62萬噸以內,當磷蝦總捕撈量達到該水平,整個漁區將會關閉;而另一條養護措施51-07則為該漁區內的4個亞區規定了捕撈限額的比例,其管理十分嚴格。CCAMLR強調,除非科學數據表明捕撈可持續,否則不應擴大磷蝦捕撈規模。
磷蝦 © naturepl.com / Visuals Unlimited / WWF
然而,上述的養護措施都旨在減輕磷蝦捕撈對掠食動物影響的臨時性措施。CCAMLR一直在推動制定更長期的、基于生態系統特性的管理方案——海洋保護地(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CCAMLR 成員國每年在澳大利亞霍巴特舉行會議,基于共識制定政策。成員國可以為南大洋不同區域提交海洋保護區方案,如果提案通過科學委員會審核,且由協商國協商一致,則可以以養護措施的形式在南大洋建立海洋保護區。
2009年,CCAMLR通過了第一個海洋保護地建立的提案,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公海保護地——南奧克尼群島南大陸架海洋保護區(SOISSMPA)。緊接著,在2016年,第二個保護地羅斯海海洋保護區(RSRMPA)也由成員國協商一致成功建立。SOISSMPA是多種南極生物活動的重疊區,也是企鵝重要的覓食地,在這個保護地中商業捕撈被嚴格禁止,但是研究活動可以在CCAMLR-SC(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科學委員會)的許可下開展。RSRMPA則旨在保護范圍更大的生態系統過程,不僅包括掠食性動物及其獵物的活動,也覆蓋數種生物完整的生命周期。除了少數例外情況,在RSRMPA中捕撈活動也被禁止。
南極半島,一群白眉企鵝正跳下冰面© WWF-Aus / Chris Johnson
盡管建立新南大洋海洋保護區的相關提案不斷提出,但在2016年后,海洋保護區的設立陷入了停滯——東部南極洲、威爾德海、南極半島海域都是南極生物覓食和繁殖的熱點區域,卻屢屢在CCAMLR會議上受到不同角度的質疑。CCAMLR成員國曾達成一致,到2012年在公約區內建立九個海洋保護區,組成南大洋保護網絡。十一年后的今天,這個網絡雖然尚未建成,但是此刻正在澳大利亞霍巴特召開的第42屆CCAMLR成員國會議仍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南極冰川© Wim van Passel / WWF
為了不使地球最后一片人類鮮少涉足的大陸成為寂靜的荒原,無論是CCAMLR、社會組織,還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更多——南極地區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區域之一,冰蓋融化導致的棲息地和食物喪失是南極磷蝦面臨除商業捕撈外的另一個重大威脅。磷蝦種群的衰減必然會影響包括鯨魚在內的諸多南極生物。選擇環境友好的能源、踐行低碳出行方式都是可以與這些遙遠生物產生聯結的具體行動。
希望當人們有機會親自涉足南極時,看到的依舊是這個星球上最原始但仍充滿活力的生命景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