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碳中和 | 項目團隊赴青海調研青藏高原綠碳平臺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引導同學們深入了解“雙碳”戰略,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能動系和深研院于2025年7月20日-27日組織開展赴青海低碳調研社會實踐項目。支隊成員前往青海省的近零碳園區、企業、工廠和政府單位等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其在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及生態效益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01.政企座談謀新篇:共探青海綠色發展路
2025年7月22日上午,實踐支隊前往青藏高原綠碳平臺,與區發改委和綠碳平臺團隊開展座談會。從光伏發電站到風能發電機組,從儲能項目到碳譜惠平臺,大家圍繞青海綠色能源發展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討論中,支隊成員結合調研所見提出的家庭式儲能項目構想引發共鳴——讓清潔能源走進尋常百姓家,既提升用電靈活性,又能為電網調峰貢獻力量。之后,雙方關于碳平臺固碳量互認的探討,則直指跨區域綠色發展的協同痛點,為打通碳交易壁壘提供了思路。
實踐支隊與區發改委和綠碳平臺團隊開展座談會
當話題聚焦于青海省生態價值量化項目時,支隊成員表示未來希望通過量化模型讓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更精準可感,這也探索出清華大學的科研優勢在青海的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可能。這場座談不僅是思想的交鋒,更是校企地攜手推動綠色發展的起點,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青海的綠色答卷會愈發精彩。
實踐支隊在綠碳平臺合影
02.田間地頭問農情:解鎖生物可降解地膜
在農業低碳領域,支隊成員走進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項目農田,在綠碳平臺負責人介紹下,與當地農田經營主體交流溝通,深入了解農膜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農田經營主體講解可降解地膜
實踐中,隊員們重點圍繞可降解地膜的核心性能展開調研:從材料降解周期與土壤適配性,到不同作物種植中的應用效果;從農戶使用成本與操作便利性,到技術推廣中的痛點難點。通過田間觀察與技術問答,隊員們直觀感受到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減少白色污染、助力綠色農業中的重要作用,也深刻認識到“技術創新需扎根實際需求”——只有兼顧環保性能與農戶經濟效益,才能推動農業綠色轉型落地見效。
03.鋼鐵車間尋突破:共話西鋼綠色發展
走進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寧特鋼”),支隊成員學習了西寧特鋼的發展歷史和主要產品,并與企業負責人就環保技術升級與校企合作展開專題座談。
支隊與西寧特鋼工作人員開展座談會
針對鋼材生產中的環保痛點,雙方聚焦顆粒物排放控制、SO?吸附技術、氮氧化物去除工藝等關鍵環節,深入探討技術優化路徑。企業負責人表示,綠色智造是鋼鐵產業轉型的核心,亟需高校科研力量支撐。王允同學代表支隊提出,希望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生產需求精準對接,通過校企聯合攻關,讓技術創新真正服務于產業降碳增效。此次交流為后續校企合作搭建了橋梁,助力鋼鐵產業向“綠色、低碳、高效”轉型。
支隊與西寧特鋼工作人員合影
該活動屬于內蒙古近零排放示范工程項目,是由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深圳市龍崗區科創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伊金霍洛旗減碳生態振興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多方聯合發起,為加速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圍繞我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經濟體系,有效地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旨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推進降碳減排擴綠增長,助力推進實現“雙碳”目標。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