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注冊費優惠將于7月15日截止 | 第五屆全國水生植物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第二輪)
各位專家、同事:
第五屆全國水生植物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將于2024年8月1-4日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召開。本次會議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就水生植物與生態環境、水生植物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學科前沿和最新技術,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作報告。現將有關進展事項通知如下。
會議安排
時間:2024年8月1-4日
地點:林芝博泰大酒店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廣州大道南段14號
日程:
8月1日注冊報到
8月2-3日學術會議
8月4日離會
注冊報名及住宿
第一輪注冊優惠截止時間為7月15日,請盡快報名、繳費!!
1. 會議注冊費
7月15日前:正式代表1800元/人,學會會員1500元/人,學生1000元/人,企業代表2200元/人;
7月15日后:正式代表2000元/人,學會會員1600元/人,學生1200元/人, 企業代表2500元/人。
2. 會議報名
請參會代表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會議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7月20日。
友情提醒:請參會人員提前做好身體評估。請先繳費后完成報名注冊。
3. 其他
1)注冊費含會議期間餐費、會議資料費等費用;
2)學會會員是指中國植物學會普通會員及以上,參會享受八折優惠,代表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按照公眾號中“加入學會”提示申請加入;
3)注冊費一經繳納,不再退款,將開具發票,可轉給同單位參會代表。
4)代表往返差旅費和住宿費自理。
中國植物學會公眾號
4. 繳費方式
會議注冊費繳納采用提前轉帳方式,匯入下列帳號,如多人一起繳費,需附所有人員姓名,附言:“水生植物會議+參會人姓名”,并填寫匯款回執(請見原文閱讀附件2)發郵件至中國植物學會郵箱:bhy@ibcas.ac.cn 。會議不接受現場繳費。會議注冊費發票為電子發票,將在會后發到代表提供的郵箱。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金融大街支行
戶 名:中國植物學會
帳 號:11020101040002984
5. 住宿酒店
會場住宿:林芝博泰大酒店。會議期間食宿原則上由組委會統一協調安排。如有會議住宿需求,請務必在會議回執中注明。會議期間正值暑假,如未填寫的與會代表,住宿請自行解決。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植物學會水生植物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江蘇省植物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西藏大學
協辦單位: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植物多樣性與特色經濟作物重點實驗室、湖泊與流域水安全重點實驗室、西藏雅尼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江蘇省水生植物資源與水環境修復工程中心、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濕地演化與生態恢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植物學會、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編輯部、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編輯部、BIOCHAR 編輯部、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編輯部、Carbon Research 編輯部、《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編輯部、《植物科學學報》編輯部、《植物生態學報》編輯部、《湖泊科學》編輯部、《生態環境學報》編輯部、《應用生態學報》編輯部
會議內容
1. 會議主題:水生植物與生態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
2. 會議規模:150-200人
3. 主要研討內容
會議采取大會主題報告與分論壇相結合方式,擬邀請本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擬設置5個分會場,分會場報告采用申請和遴選制,擇優口頭報告。分會場包括:
1)水生植物與環境;召集人:祝惠,常雅軍,張繼彪,于洪偉,王俊峰
2)水生植物與生態安全;召集人:張松賀,邵劍文,鐘愛文,高鏡清,張得芳
3)特色水生植物資源與保育;召集人:楊美,華建峰,尹黎燕,曾艷藝,管博
4)水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召集人:崔鍵,肖溪,孫志高,李希,于帥
5)水生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召集人:劉帆,王忠,周長芳,李健,陳凌云
會議報告(持續更新)
王青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東南部非洲植物多樣性與保護
姚東瑞(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千年流傳話美蓮
張毅敏(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平原河網區河湖生態治理中水生植物的應用
陳開寧(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沉水植物恢復對湖泊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
李裕元(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云南高原湖泊生態治理與水生植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探索與實踐
梁新強(浙江大學)水生植物在農田退水零直排工程中的應用
鐘伯堅(南京師范大學)綠藻系統進化與多樣性研究
何子文(中山大學)紅樹植物的起源和基因組多倍化-重二倍體化過程
石 濤(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基因組演化研究進展
張飲江(上海海洋大學)新時期人工濕地與景觀融合及構建關健技術的思考
王法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互花米草入侵的碳匯效應
陳玉成(西南大學)農業面源污染中微塑料的遷移特征與負荷
周元清(玉溪師范學院)人工濕地典型植物根際降解新污染物的微生物學機制研究
陳鴻祥(東北林業大學)濕地甲烷排放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
韓 輝(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鳶尾類植物在寒地濕地生態恢復中的應用
李曉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蘆葦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
安 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退化鹽堿濕地扁稈荊三棱植被級聯恢復技術研究
胡芬娟(VIA University) The Dynamics Between Groundwater Tables and CO2 Emissions at ?strup Fen, Denmark: A Comprehensive Study Utilizing IoT Network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quatic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崔 鍵(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典型水生植物資源化及其在生態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曹 特(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洱海水生植物恢復理論與實踐
祝 惠(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寒區農業面源污染生態凈化技術研發與應用
華建峰(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杉在濕地生態修復中應用及其耐水淹機制研究
劉樂冕(福州大學)水生植物在魚類循環水生態養殖中的應用
孫志高(福建師范大學)河口濕地生境變化對硫生物循環主要過程的影響
肖 溪(浙江大學)生物炭對濱海鹽沼濕地的增匯作用及機理
劉樂樂(山東大學)蘆葦CSR生態策略的種內變異及其氣候適應意義
陳海敏(寧波大學)紅藻潮間帶適應機制研究
廖 馨(廣西海洋科學院/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基于SSR標記鑒定鹽沼植物茳芏和短葉茳芏
于洪偉(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生植物對微塑料的“捕食”效應
蘇豪杰(云南大學)富營養化驅動湖泊“草-藻”穩態轉換的機制探究
宋 娜(南京師范大學)淺水湖泊水生植物殘體分解緩釋抑藻機制研究
馬維偉(甘肅農業大學) 高寒濕地退化過程中土壤氮礦化變化特征及其驅動因素
左照江(浙江農林大學)兩種藍藻VOCs化感信號誘導浮萍細胞程序性死亡
尹黎燕(海南大學)異形葉植物水菜花的生態適應性及瀕危機制
王 川(湖北大學)PGPR對沉水植物恢復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應研究
李 威(南昌工程學院)沉水植物活性磷對水環境變化的指示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劉松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Nitrogen enrichment decreases seagrass contributions to refractory organic matter pool
鄧益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What drives put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 removal within seagrass meadows?
張 燕(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浮萍修復含Zn和銨態氮污水及其生物甲烷的制備
張 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草不同的生長階段決定根際微生物演替
李 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區淡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江紅生(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不同無機碳利用策略的權衡
趙素婷(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水生植物種子的萌發特性及貯藏生理機制研究
曾艷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珠三角河網水草床演替規律及其修復技術研究
蔡茜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生物質碳源組合型生態浮床系統脫氮效果及機制研究
吳曉東(湖北師范大學)輪葉黑藻收割管理對苦草生長的影響
胡 蓉(魯東大學)Effects of salt heterogeneity and competition on the clonal plant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the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秦紅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地區水生植物資源收集與水生態修復應用研究
李 琪 (成都理工大學)全氟化合物對水生植物及其附著生物膜的影響機制研究
賀萬鵬(甘肅農業大學)增溫施氮對尕海沼澤草甸土壤碳氮組分及酶活性的影響
李勤芬(上海海洋大學)福壽螺對四種沉水植物功能性狀及多樣性的影響
黃文敏(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兩棲型水生植物對水、陸生境的適應機制研究
張 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基底改良與沉水植物恢復協同的關鍵功能層生態修復
肖克炎(湖北省水生植物研究院)中國水生植物多樣性的地理格局
孫 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蓮子長壽的分子機制探究
陳凌云(中國藥科大學)水生代表植物的基因組學研究
楊立恩(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多組學解析潮間帶經濟紅藻紫菜失水適應機制
孫君瑤(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尼洋河河岸帶植物CSR策略對積雪和水位波動的響應
周亞東(南昌大學)中國水生植物多樣性地理格局及其氣候和環境影響
孫景寬(山東航空學院)黃河三角洲濕地植物退化機理及生態恢復
曾哲飛(西藏大學)雌雄異株植物西藏沙棘性別特異性分子標記的開發與應用
房 慶(魯東大學)黃河三角洲新生潮間帶濕地土壤種子庫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徐 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遙感監測長江平原湖泊正處于穩態轉變的高風險
賈佳佳(西藏大學)雅魯藏布江流域水生植物無機碳利用策略的研究
吳慧慧(福建師范大學)Enhanced nitrogen load improved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by regulating P-cycl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Min River estuary, Southeast China
章明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蓮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合成的機制研究
張舒佑(河海大學)水生植物對水體甲烷氣體釋放的影響機制
毛 瑢(江西農業大學)我國北方泥炭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影響因素
分會場報告、論文及墻報征集
各分會場擬設置專題報告與研究生報告,每個報告時長15-20分鐘(含討論交流)。大會組織征集論文及摘要集(電子版),中英文撰寫均可,文責自負。
論文題目及摘要撰寫格式詳見附件1,文件以“姓名+單位+分會場主題”命名,發送至組委會郵箱xianling@wbgcas.cn。
會議鼓勵墻報交流,墻報尺寸110 cm × 80cm(高×寬),墻報請自制并帶至會場,于簽到處提交給組委會。
分會場報告申請、論文及墻報征集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15日。
聯系方式
(一)會務聯系人:
1. 王 楠 15927211753,wangnan@wbgcas.cn
2. 潘智鵬 18086016532,601095152@qq.com
3李金鳳,15850516045,lijinfeng1209@163.com
(二)論文、墻報聯系人:
鮮 玲 15827526203,xianling@wbgcas.cn
(三)繳費聯系人:
鮑紅宇,010-62836505,bhy@ibcas.ac.cn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