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環境日 | 一單外賣,能撬動一個公益項目?
“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青山公益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以下簡稱青山公益生態志愿服務活動)第一批活動于六五環境日遞交成績單。
“青山公益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活動計劃到2025年,在全國分批資助100家以上環保社會組織深入城市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打造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優質品牌。”項目主辦方、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向記者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這一志愿服務項目背后的青山公益專項基金,是由美團外賣平臺上的100萬家商家以點滴之力匯聚而成。這也就是說,如果選擇在美團青山公益商家下單,就會為公益行動捐出至少0.01元。
提供志愿服務時長近5.5萬小時
“老師!我知道,電池是有害垃圾!”
“暖暖小朋友的回答非常正確。”
吉林省長春市汽開區富民社區中鐵格林幼兒園,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環保主題公開課正在進行。
圖為吉林省生態環保志愿者協會在汽開區富民社區中鐵格林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環保主題公開課。
2022年12月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美團青山計劃、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聯合發起青山公益生態志愿服務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首批征集30家環保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環境政策宣傳倡導及社區公民實踐行動,這場公開課正是青山公益生態志愿服務活動的內容之一。
“我們旨在通過資助社會組織在社區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宣講、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綠色低碳實踐等活動,引導公眾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王振剛說。
“中鐵格林幼兒園作為垃圾分類走進校園工作的優秀示范園,一直將垃圾分類作為全校環保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幼兒園負責人王梅竹表示,此次聯合吉林省生態環保志愿者協會組織開展的志愿活動,不僅有助于引導青少年兒童樹立保護環境意識,還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將文明城市建設理念傳遞到每一位家長和街道、社區居民的心里。
“我們想用行動證明‘一起青山,一起美好’不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有力的實踐。”參加活動的志愿者介紹。
圖為廣州城市礦產協會志愿者向居民講解垃圾分類及包裝循環再生知識。
圖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義務工作者聯合會“節約糧食”戶外環保宣教活動。
實踐反映在數據上更有說服力。截至2023年6月5日,首批30家青山公益環保NGO伙伴在全國17個省組織宣教活動380次,進入社區210個,提供志愿服務時長超過5.5萬小時,提供服務的志愿者超過1.6萬人次,帶動直接參與活動的居民近5萬人;各渠道累計宣傳報道690余條,通過活動聯動的政府、NGO、公益伙伴等機構達651家。
青山公益商家完成
超過 57.8 億筆捐贈
青山公益生態志愿服務活動之所以能夠聚沙成塔,形成一定影響力,背后離不開青山公益專項基金的支持。
“2017年,我們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青山計劃專項基金(2022年更名為青山公益專項基金),先期投入300萬元。2018 年進一步發起青山公益行動,旨在發揮平臺公益輻射能力,匯集商家力量,依托環保組織的經驗和資源,共建環保公益生態。” 美團外賣社會責任委員會秘書長楊碧聰說。
商家力量是青山公益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平臺商家可自愿申請成為青山公益商家。用戶每在青山公益商家完成一單,商家即捐贈一定金額善款(0.01 元起),用于支持環保公益項目。“這種交易捐贈每單金額雖小,但具有“小額、海量、穩定”的特點,讓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向各方源源不斷傳遞公益價值,并實現對環保項目的長期支持。”美團青山計劃項目總監田瑾表示。
行動發起以來,青山公益商家的數量快速增長,由 2018 年的 2 萬家,增加到2023 年 6月的 100 萬家,已完成超過 57.8 億筆捐贈(截至2022年8月,數據來源于《青山計劃五周年進展報告》),落地公益項目超過100個,其中資助的生態扶貧和自然守護行動項目直接受益群體超過 32600 人。
拓展邊界,多維度開展新的探索嘗試
為了不辜負青山公益商家的環保善心,更大發揮青山公益專項基金作用,青山計劃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通過嚴格的評選程序,與社會組織一道,開展有生態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環保公益項目。
青山公益專項基金設立之初,時值我國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專項基金將目光對準云南、貴州、甘肅的貧困地區,因地制宜扶持生態經濟林項目,為農戶提供苗種、開展培訓、拓展銷售,促進當地自發形成區域性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增收。
山西省呂梁市楊家畔村位于黃土高原,村民長期以種植紅棗為生,但由于零星種植,紅棗價格競爭力不強,不少村民不得不退出種植,仍在種植的農戶也只能靠微薄收入度日。
“2019年,我們與當地政府、紅棗公司合作啟動‘紅棗提質增效項目’,以‘社會組織 +龍頭公司 + 農戶’的合作模式,提升棗林質量、產出品質,幫助農戶增收。2020年,共建成紅棗經濟林500畝,年增收 80 余萬元;惠及農戶60余戶300 余人。” 美團青山計劃高級經理趙子康介紹。
圖為青山公益資助的“紅棗提質增效項目”喜獲豐收。
2021年,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青山計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進一步發起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旨在資助、引導社會組織和科研機構,以應對氣候變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為路徑,圍繞保護地開展公益項目。
“我們首期已建成退化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500 余畝,并引入科研力量下沉保護一線,為解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生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供科學指導。”黃河三角洲濱海鹽沼濕地生態修復項目負責人謝湉表示。
據了解,2022年,通過征集評審,共確定包括黃河三角洲濱海鹽沼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在內的28個受資助項目,資助總額1150萬元。
現階段,青山公益不論是自然守護行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促進外賣行業環境友好的項目,都在穩步推進。
“接下來,我們還將圍繞生態質量提升、氣候變化應對、減少食物浪費以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各個維度開展新的探索嘗試,積極推進公益項目的落地執行。”王振剛說。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