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90后”博士在云南守護“百鳥之王”綠孔雀
近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舉行,棲息在云南、被譽為“百鳥之王”的瀕危動物綠孔雀亦受到多方關注。
日前,中新網記者電話采訪“民間保護綠孔雀第一人”顧伯健,聽其講述8年來保護綠孔雀的經歷。
生于寧夏銀川的顧伯健是一名“90后”,從小就喜愛動植物的他,目前正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從事保護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
顧伯健發現的綠孔雀羽毛 受訪者 供圖
顧伯健與綠孔雀“結緣”于2013年的一次云南之行。彼時,正在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的他,前往云南開展熱帶季雨林植被調查,其間得知了一個驚喜的消息:當地村民見過綠孔雀。
與動物園里常見的、原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藍孔雀不同,綠孔雀是原產于中國的本土物種。顧伯健介紹,歷史上,綠孔雀曾廣泛分布于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但隨著棲息地的破壞和濫捕濫殺,綠孔雀數量銳減。目前,全世界綠孔雀總體數量不超過一萬只,僅分布于中國云南及東南亞的小部分地區,200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將綠孔雀列為瀕危動物。
綠孔雀生性警覺,很難尋覓。在云南考察期間,顧伯健撿到了綠孔雀尾羽,看到了綠孔雀的腳印。在隨后幾年中,他也僅見過綠孔雀三次。
顧伯健在綠孔雀棲息地考察 受訪者 供圖
“邂逅”綠孔雀的欣喜之余,顧伯健也產生了擔憂:在綠孔雀出沒的區域,有一座水電站正在開工建設,“水電站如果建成,大片的熱帶季雨林都會被淹沒,綠孔雀的棲息地也將不復存在。”顧伯健坦言,當時綠孔雀面臨著很大的危機。
“那時,綠孔雀受到的關注特別少,國內還沒有一家專門保護綠孔雀的組織。”顧伯健說,綠孔雀如此美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其棲息的家園也應該有人來守護。
于是,顧伯健多次自發前往云南紅河中上游,開展綠孔雀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并通過各種途徑,呼吁社會各界加強對這一區域的保護。
綠孔雀棲息地 受訪者 供圖
2017年,顧伯健的呼吁得到了“野性中國”等公益環保組織的關注,并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支持下,發起了“綠孔雀保護行動”。
此后,針對水電站即將淹沒綠孔雀棲息地的情況,顧伯健幫助“自然之友”環保組織,提起了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類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并帶領相關專家、律師,通過駕車、漂流等方式,數次前往紅河中上游進行調查取證。最終案件勝訴,水電站工程停止建設,綠孔雀的家園得以保全。
“我從小喜愛動植物,喜愛就想保護它,不愿看到它被破壞。”顧伯健說,“這幾年,綠孔雀保護工作進展很大,公眾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
據了解,云南近年來加快綠孔雀棲息地保護及生態廊道聯通等工作,通過人工投食、巡護監測等措施,圍繞綠孔雀棲息地形成了保護網絡,綠孔雀的生存環境得以改善。
談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顧伯健認為,這是一件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情,“希望在科學地指導下,未來能有更多人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
文/中新網記者 楊迪
編輯/高艷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