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洣水科普大講堂 | 第176期 植物篇——天然抗生素:魚腥草
媒體:原創 作者:洣水濕地
專業號:洣水濕地
2020-12-16 13:46:19
別名折耳根,
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
因它的新鮮凈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
不耐久聞,故以氣味而得名。
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時候,
往往顧名思義,
以為此藥氣腥味劣,難以下咽。
其實,此藥陰干后,
不但沒有腥氣,
而且微有芳香,
在加水煎汁時,
則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
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紅茶汁,
仔細口嘗,
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
芳香而稍有澀味,
毫無苦味,且無腥臭,
對胃也無刺激性。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別稱:岑草、蕺、菹菜、紫背魚腥草
科屬:三白草科、蕺菜屬
形態:
莖呈圓柱形,上部綠色或紫紅色,下部白色,節明顯,下部節上生有須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葉片心形,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綠色,密生腺點,下表面常紫紅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具魚腥氣,味澀。
生長環境:生于溝邊、溪邊或林下濕地上。
價值
魚腥草,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魚腥草味辛,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除濕、健胃消食。《名醫別錄》謂:主蠼螋溺瘡。《滇南本草》謂: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本草綱目》謂: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味辛,性微寒;歸肺、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排膿消癰,利尿消腫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熱喘咳,肺癰吐膿,喉蛾,熱痛,瘧疾,水腫,癰腫瘡毒,熱淋,濕疹,脫肛等病癥。
同時,魚腥草是唯一在原子彈爆炸點能頑強再生的中藥材。魚腥草具有抗輻射作用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不僅適用于空勤人員,也適用于經常接近輻射源的人員,如X光機和電腦操作人員,以及常看電視的人群。電腦一族必吃的防輻射食物。
圖片來源網絡
閱讀
136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