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科研發現腸道樣品新冠病毒多樣性高于呼吸道
媒體:中國新聞網 作者:蔡敏婕
專業號:李明輝
2021-02-24 22:29:34
中新社廣州2月23日電 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23日發布消息稱,該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發現新冠肺炎病人個體不同時間點及不同生理部位(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準種變異進化特征,為新冠病毒的進化和突變毒株的出現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
相關論文于2021年2月23日在線發表在專業期刊《Genome Medicine》雜志。
新冠病毒致病性強,人間傳播快,闡明新冠病毒的變異特征對疫情防控、病原檢測、疫苗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研究采集了新冠肺炎患者連續時間點、多種類型樣品,包括:鼻咽拭子、痰液、糞便、尿液、胃粘膜等,利用轉錄組測序和探針雜交捕獲法同時進行新冠病毒基因組深度測序,比較分析不同個體間和個體內不同組織中的病毒進化變異特征。
研究發現臨床樣品深度測序病毒相關序列比例與熒光定量CT值具有一定相關性,其中呼吸道(鼻、咽、痰)和腸道樣品(糞便、肛拭子)檢測到的病毒相關序列遠高于尿液和胃粘膜樣品。另外,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患者腸道樣品中存在多個不同分支病毒共同存在的現象,可能來自于多個亞型共感染、反復突變或準種變化等原因。
此外,研究團隊比較分析發現腸道樣品新冠病毒的多樣性高于呼吸道樣品,腸道樣品中新冠病毒變異更加穩定、變異多樣性更豐富、個體少數堿基突變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研究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腸道樣品是否更容易產生變異毒株”是未來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最終需要更多研究明確與否。
據介紹,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瞄準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突發性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與肺損傷、支氣管哮喘與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創始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完)
閱讀
32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