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洱海土著鯉魚馴養繁育保護成效顯著
洱海土著鯉屬魚類共有五個種(亞種),即春鯉、洱海鯉、大理鯉、大眼鯉和杞麓鯉,洱海土著鯉魚為中國云南省特有種,前四種僅分布于洱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為洱海主要捕撈對象,至一九六八年后產量明顯減少,特別是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已很少見到。由于人為及自然因素的影響,現今洱海土著鯉魚的資源量銳減,處于高度瀕危狀態。為了挽救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洱海土著鯉屬魚類物種和漁業資源,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的春鯉、洱海鯉和大理鯉已于198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蚣壦吧Wo動物,每年洱海土著鯉魚產卵季節,采取了嚴格的封湖禁漁措施,這些政策和措施對延緩洱海土著鯉魚走向絕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止洱海土著鯉魚走向絕滅這一進程。1989—1993年由云南大學生物系、洱海管理局、大理州漁業工作站共同承擔,完成了洱海土著鯉魚的內塘馴化養殖、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等系列技術難關。近十多年來,由大理州漁業工作站人工繁殖、培育洱海土著鯉魚苗種2500余萬尾回放洱海,對洱海土著鯉魚的種質資源恢復利用及洱海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來洱海土著鯉魚市場價格不斷提高,每千克達40—50元,更加劇了對洱海土著鯉魚資源的掠奪行為,如不加強保護的力度,不久的將來洱海土著鯉魚將走向絕滅。目前除春鯉及杞麓鯉外,其它三個種類已采集不到親體,不能進行人工繁殖。
2012年,洱海土著鯉魚被云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列為云南省十大土著魚類繁育推廣及產業化發展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進一步保護瀕危物種資源,增加洱海土著鯉魚在池壩塘、水庫、湖泊中的覆蓋率,推進洱海土著鯉魚產業化進程,滿足廣大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項目的實施,一是加大洱海增殖放流力度,二是引導養殖戶以市場為導向,逐步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增加養殖收入,讓養殖戶真正得到實惠。
洱海春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