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群32年“救”一樹【四川日報2020/11/17第十六版專版】
羅利群。
羅利群察看肉果秤錘樹的果實。
樂山師范學院里的肉果秤錘樹。
肉果秤錘樹開的花。
●他是珍稀瀕危植物肉果秤錘樹的發現者、命名者 ●32年持續呵護,把它從滅絕的邊緣“搶救”回來 ●雖已年老,他仍在為它的保護和推廣種植而奔忙
11月13日,吃過早飯,羅利群又一次乘車來到鄉下的一片試驗田里,看望他親手栽種的長著綠色葉子、結著果實的樹苗。
這是一片由他發現并命名的珍稀瀕危植物——肉果秤錘樹。“這片地還是有點窄,打算過段時間移栽到更寬闊的地方,在新家更好地生長。”他對記者說。
眼前這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是樂山師范學院植物學教授羅利群。他說,保護好珍稀瀕危植物肉果秤錘樹,是這輩子最欣慰又做不完的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代強文/圖
一次意料之外的發現
在樂山師范學院一棟教學樓旁的草地上,幾株枝繁葉茂的肉果秤錘樹茁壯生長,路過的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是一種非常珍稀的植物,而這稀罕物之所以種在教學樓旁,是因為樓內的羅利群和他的同事們。
1982年,羅利群從南充師范學院(現西華師大)生物系畢業,回到樂山教育學院(現樂山師范學院前身之一)從事植物學教學工作。他給自己定了任務,每天至少要認識3種植物。正是這種堅持,換來了一次意外“偶遇”。
1988年,羅利群再次到樂山附近的山嶺考察,在林中搜尋時,遠遠看見一種開著許多下垂白色小花的樹種,近看,更覺稀奇。“當時處于花期,還沒有果實,等了幾個月再來看,它結出了紅褐色、秤錘形、肉質多汁的果實,我興奮不已。”
羅利群先后采集了花、果實等標本,帶回家仔細解剖標本,查閱資料,反復研究,小心求證,很快有了眉目:這種新植物屬于安息香科秤錘樹屬,和中國特有瀕危植物秤錘樹的外形較為相似,而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部。
順藤摸瓜,羅利群聯系上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現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請對方寄來秤錘樹果實標本。因為秤錘樹是1928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在南京郊區發現的,所以當地栽培有秤錘樹。對比研究發現,二者有區別,最明顯的是:秤錘樹果實小得多且是木質的,而現在采集到的這種植物果實大得多,且是肉質的,干后皺縮松軟。
木質和肉質有什么不同?面對記者疑惑,羅利群遞來一顆李子,“咬一口看看。”“木質沒有水分,干硬得像木頭,肉質就是果肉有水分,像李子等水果一樣。”當時秤錘樹屬已發現的幾種植物均和這個新植物不同。
羅利群將這個新植物命名為肉果秤錘樹,并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寄往國內某權威刊物,但該刊回復“來稿多,排隊時間長,建議改投其他刊物”。改變發生在1991年,這一年,他得到一個到中山大學進修的機會。帶上標本和論文,羅利群來到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他想請當時國內植物學安息香科領域權威黃淑美教授“斷案”。經過分析研究,黃淑美十分激動地回復羅利群:“你是對的,這確實是一個新物種,我招待你吃午飯!希望你能送我們一套標本。”
1992年,羅利群的論文《四川秤錘樹屬一新種》在《中山大學學報》上發表。
一場心中沒譜的試驗
肉果秤錘樹的發現,讓羅利群興奮了好幾年。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去山上看望那幾株野生樹。但是,在肉果秤錘樹發現后,再未有其他地方發現的報道。“1998年的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再不及時對這種新植物進行‘搶救’,極有可能因為人為破壞等原因而滅絕。”
“最好的搶救和保護,就是培育新樹苗,雖然心中沒個譜,但總得試一試。”
當年11月,他到山中采集了400粒種子,一半給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一半自己培育。
當時的羅利群既沒有相關科研項目支持,又沒有太多的收入來源,還住在父親的小房里。他湊錢買了幾個育種盤,放入泥土,播進種子,蓋上泥土,放在屋后一個小院子里,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呵護,生怕出現差池。
每天出門前回家后,羅利群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育種盤里有沒有變化。一個月過去了,甚至一年也過去了,什么變化都沒有。“當時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出苗,又不能把泥土翻開來看,我就一直澆水,期待好的結果。”終于,在2000年的春天,育種盤的泥土中突然冒出6株幼苗!他馬上拿出相機,拍下這奇跡般的一幕,“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樣激動!”
小試成功過后開始大試。羅利群向學校匯報了繼續繁育肉果秤錘樹的想法,當時的校領導拍手稱好:“老羅,你想要學校哪塊地,都給你!”
選來選去,羅利群最終選擇了四周有墻,可免遭破壞的一小塊地,由于這塊地土質薄,他又自掏腰包,買來兩貨車土,把土墊厚。
720粒種子播下去,等了將近一年半,收獲314株。此后,一批又一批種子播了下去,一批又一批幼苗冒了出來。截至目前,繁育出的肉果秤錘樹苗木有了1000余株。羅利群還進行了扦插試驗,就像栽苕藤一樣,將樹枝條的一部分剪下來培育,也能成活,不過對培育的環境濕度、溫度等要求比較嚴格。“我沒有科研單位的條件,如溫室、噴水裝置等,只好土法上馬,如在扦插苗上覆蓋塑料薄膜以及澆濕的草簾,來降溫保濕,最終獲得了成功。”
幼苗長大后,苗圃里已無法容納,2002年,羅利群又自費在附近農村租了兩畝地,栽培長大的肉果秤錘樹苗木,一直到現在。他常常迎著朝霞步行近20里到農村育種地,頂著烈日給苗木澆水、施肥、施藥、除草,在落日余暉中回到樂山。“由于租用土地有限,目前保有600株左右。至此,肉果秤錘樹的極度瀕危狀態有所減輕。”
育種研究,繁重勞動無法避免,因此,常常有人勸羅利群,“讓學生來幫忙,你負責指揮嘛。”但他卻堅持親力親為,為的就是“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問題”。
肉果秤錘樹為什么如此瀕危?羅利群認為,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隨人類對低山常綠闊葉林近乎毀滅性的破壞,作為伴生樹種的肉果秤錘樹亦隨之消失;二是肉果秤錘樹種子休眠期長達一年半之久,使其遭遇各種災害的概率增加。
翻閱書柜,羅利群拿出當年的筆記本,盡管封面已經和內部頁面脫離,但保存完整。這個筆記本,詳細記錄了從1998年11月開始播種之日到2018年11月28日在學校實驗樓解剖研究肉果秤錘樹的歷史,時間長達20年。
跟隨羅利群的腳步,從家中下樓,步行幾百米,來到一片草地上,記者看到三株肉果秤錘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長勢良好。
一段永無終點的“馬拉松”
“研究和保護肉果秤錘樹,不但對研究秤錘樹屬和安息香科的系統演化有重要意義,而且它的花、果都很美麗,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在羅利群的奔走呼吁下,肉果秤錘樹被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但保護瀕危植物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如何繼續跑下去,需要制定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了肉果秤錘樹這種新植物,紛紛找到羅利群,提出購買請求。然而,令他們意外的是,羅利群直接將自己培育的樹苗免費贈送給相關部門、單位,讓這種植物進入了城市園林。
在羅利群看來,保護瀕危植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贈送。一種植物一旦形成商品,往往伴生的就是對該植物資源的破壞,不利于保護。瀕危不能作為珍稀植物的價值,而應該進入園林,承擔美化環境的功能,進而形成人人參與保護的局面。
他呼吁,要提升公眾對瀕危植物的關注度,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保護者的行列。數據顯示,四川已有90種植物列入國家和省級保護名錄,位居全國前列。而有報道指出,同樣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對瀕危植物的關注度卻遠遠低于瀕危動物。“對部分木本植物來說,十幾年的時間都短,保護野生植物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認識羅利群多年,省林業和草原局高級工程師隆廷倫對羅利群十分敬佩,“僅一株肉果秤錘樹就耗費了他大半生時光和精力,更多瀕危植物的保護還需要更多人、幾代人的傳承和接力。”
雖然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護野生植物資源有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但是有關專家表示,目前保護名錄更新滯后、法律法規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基層力量薄弱等短板,制約著保護工作有效展開。
“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保護瀕危植物作用很大,但保護區外的野生植物保護情況就不一定了。”一位基層林草部門工作人員說。
如何補齊這些短板?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羅鵬建議,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建立合作共贏機制,讓地方政府、老百姓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真正支持保護工作,形成人人關心、共保共護的良好氛圍。
植物檔案
肉果秤錘樹屬安息香科秤錘樹屬,果實外形與秤錘樹相似,對研究秤錘樹屬和安息香科的系統演化有重要意義。
肉果秤錘樹分布于四川樂山市,為亞熱帶偏濕性低山常綠闊葉林的伴生樹種,它的花、果都很美麗,具很好的觀賞價值、綠化價值。該樹種自發現之日即處于極危狀態,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