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微生物資訊 > 疫情資訊

2020年我沒哭,這10個瞬間卻把我暖哭了

媒體:原創  作者:騰訊基金會   專業號:騰訊基金會 2021-01-06 14:33:30

新年這幾天,不少人都被《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一幕戳中淚點。

醫院門口的馬路邊,一位大叔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怔怔地坐下。

他手里還抓著女兒患癌時戴的假發,但女兒已經不在了。

這時,一位外賣員給他遞了一盒飯。

大叔扒開小票,點單一欄竟署名:

女兒。

圖片

大叔痛哭。

圖片

這份盒飯是同為癌癥患者的主角韋一航點的。

在此之前,韋一航和大叔一家只在醫院里見過一面。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這種關切和關懷,應該被更多人看到。”導演說。

這樣的故事,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還有很多。

他人一點一滴的善意,陪伴困境中的人熬過了糟糕的2020年。

在2021年的開始,公益君想與你分享其中的10個故事。

愿新的一年里,它們能給你帶來更多希望和力量。

1

武漢解封前,不少人都為另一群人拼過命。

中學老師吳悠,每天騎電動車奔走在大街小巷,為來不及住院的600多戶家庭送去口罩和救命藥。

圖片

圖片來源:新京報剝洋蔥

他曾在一個下大雨的夜晚接到一通電話:

對方說自己在武漢的姑父姑媽已經確診,住不進醫院,只能在家隔離。

但家里沒有藥了。

老人的親人都不在身邊,呼吸也開始困難。

吳悠披上雨衣,立刻出發。

3天后,他得知老人已住院,情況也在好轉。

靠著吳悠送去的藥,老人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從那一刻開始,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救人。”

義務送藥60多天,吳悠騎電動車跑遍了武漢十余座跨江大橋。

電動車沒電時,他走路也要把物資送到。

圖片

“我真正想送的,是讓人堅持下去的希望。”

2

在愛心網友的幫助下,白血病患兒甜甜挺過來了。

武漢疫情期間,為了避免感染,她和媽媽在移植倉里住了整整82天。

每天,爸爸都往返于醫院和租住的小屋為她們送飯。

圖片

沒有防護服,爸爸就一直穿著雨衣奔走。

疫情嚴重的時候,他只能把飯送到科室門口,再由工作人員轉交。

圖片

如今,最難的階段終于過去了。

甜甜進入了維持期,身體狀況良好。

“經過這一年,我覺得沒有什么能打倒我們一家人了。”甜甜爸爸說。

3

都說今年很難,但大山里的外婆卻找到了另一條出路——

直播。

圖片

圖片來源:梨視頻

“你知道薇婭不?”

“我不喂鴨,我喂雞。”

一次直播時的對話,讓志愿者笑稱外婆為“老年版薇婭”。

78歲的劉仕英外婆是一名留守大山的空巢老人。

這幾年,在公益機構的幫助下,外婆們在山里養雞,靠自己的勞動創業養老。

留守的苦難并沒有讓她們失去對世界的熱愛。

如今有了志愿者,之前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外婆們,也能在直播間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4

2020年,很多人都忘不了南方的洪水。

但更令人難忘的,是人們在絕境中堅守的希望。

圖片

江西鄱陽縣,洪水重災區。

村里的堤壩出現了險情,小江爺爺和村民們第一時間跑去搶險。

等回到家里搬東西的時候,大多數家當都被沖跑了。

一家人辛苦勞作的20畝水稻也被淹沒。

小江爺爺并不后悔。

“搶險總是要有人去的,都是為了保住家里的房子和地里的稻子。”

9歲的小江和7歲的妹妹也很懂事。

洪水過后,爺爺奶奶在砌房子,兄妹倆放學后也幫著搬磚。

圖片

了解到一家人生活不易,小江的姐姐因為生病影響了智力,16歲還在讀六年級,公益機構就把姐姐納入了助學一對一的幫扶對象,定期資助幫扶。

洪水都扛過去了,未來一定越來越好。

5

2021年,“平安”是很多人許下的新年愿望。

而“平安”背后,離不開一個個志愿者在災難面前的默默付出。

2020年8月11日,四川雅安暴雨,6人死亡、5人失聯。

8月12日,司機王大哥載著應急救災物資從西昌出發。

這一路,王大哥經歷了塌方、堵車、暴雨……

240公里的路程被繞成了500公里。

最困的時候,他也只是趴在方向盤上睡了半小時。

“盡早安全地將物資送達,是我應盡的責任。”

終于,車子在8月13日早晨到達雅安。

“還有其他事嗎?”卸完貨,王大哥問。

圖片

沒過幾秒回頭再看,人已經睡著了。

6

疫情時期,不進校園是對孩子們的保護。

在愛心衣櫥項目的新衣發放現場,志愿者們隔著鐵門遠遠注視,想看一眼孩子們穿上新衣。

圖片

沒想到,幾個穿上新衣的孩子自發跑到了大門口——

“謝謝叔叔阿姨。”

圖片

疫情下,我們只能在鐵門兩旁相望。

期待未來,我們可以擁抱彼此。

7

過去一年,總有那么一些時刻,讓我們相信未來的希望。

在廣州馬拉松的賽場上,自閉癥男孩竣文沖過了終點。

圖片

圖片攝影:跑步維生素

竣文媽媽喜極而泣。

5小時零7秒,42.195公里。

竣文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全程馬拉松挑戰。

為此,他練習了將近3年。

從3歲確診自閉癥,到20歲跑過馬拉松,竣文在普通學校上過學,參加過職業培訓,也嘗試過一份水吧店員的實習工作。

這一切背后,離不開竣文媽媽多年的努力與堅持。

馬拉松的終點也是竣文人生的起點。

在往后奔跑的日子里,陽光將會一路相伴。

8

看到人工耳蝸上的顯示燈亮起,小燃一家淚流滿面。

“咚——咚——咚”

測試鼓聲響起,小燃回頭,看向了鼓聲的位置。

孩子終于聽到聲音了!

圖片

第一次收到聲音訊號的小燃一下哭了出來。

“我們全家瞬間看到了希望。”小燃爸爸說。

圖片

去年,小燃被查出神經性耳聾,聽不見任何聲音。

醫生建議植入人工耳蝸,但十幾萬的治療費用小燃爸爸根本負擔不起。

在農村,“全家人整年的收入也就3、4萬”。

幸運的是,愛樂融聆聽計劃為小燃提供了幫助,加上小燃爸爸四處借錢,小燃順利植入了人工耳蝸。

漫長的無聲世界結束了。

耳邊有了聲音,小燃也擁有了一個重生的機會。

9

2020年,因為一群人的堅守,一些絕境中的瀕危物種也有了一線生機。

這是護鳥志愿者王建民和同伴們放飛的兩只東方白鸛。

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此前,其中一只東方白鸛踩中了盜獵者的獵夾;

另一只則因為感染了寄生蟲和細菌需要接受救治。

為了救下踩中獵夾的東方白鸛,志愿者們在它經常覓食的地點布下誘捕網具,頂著嚴寒,在蘆葦叢中蹲守了三天。

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兩只幸運兒最終從虎口中脫險。

它們各自帶上了衛星跟蹤器,也各自獲得一個環志編號,翱翔遠飛。

圖片

如今,兩只東方白鸛已經康復放歸,順利融入群落。

12月30日,它們和伙伴們一起離開了天津,繼續往南遷徙。

期待明年,我們能再次相見。

10

“幾十年了!我家終于有黃羊來做客了!”

家在騰格里沙漠的嘎拉巴依爾非常高興。

因為這段拍到野生黃羊的小視頻,他被當地人羨慕不已。

圖片

2013年,嘎拉巴依爾和爸爸開始在自家已沙化的草場上種梭梭,至今已種1.5萬余畝。

因為這些梭梭,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逐漸在改善。

梭梭林里的各種野生小動物也漸漸回來了。

以前,嘎拉巴依爾在外跑車搞運輸,現在,他把車賣掉,一心一意地投入梭梭種植。

不只是嘎拉巴依爾。

未來,更多牧民將種下越來越多的梭梭,保護我們的土地,守護我們的家園!

這些暖心時刻背后,是每一個你的善意支持。

無論2020年經歷過多少艱難,也請不要忘記,這些平凡人的溫暖和希望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它們值得你相信,2021年,真的會更好。

http://pic1.arkoo.com/99DD8469F4AB4F17BE8B53E6D78D7567/picture/o_1ec9ab45k7l111m415bp14fdfst5tt.jpg

閱讀 20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