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女護士:我不怕死,只怕和孩子分開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在戰疫一線,不少女性醫護人員仍在堅守。
為了守護生命,她們承擔起巨大的工作量,有時候甚至不眠不休。
她們是戰場上的白衣天使,同時也是一個個女兒、妻子、媽媽,她們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
上戰場前,她最后一次喂母乳
離開一歲多的孩子,劉暢上了“前線”,給兒子自然離乳的計劃,沒辦法實現了。
劉暢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室,來源:北青深一度
劉暢是一名耳鼻喉科的護士,她所在的醫院是武漢市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從大年初一上班到現在,她已經很多天沒見過寶寶了。
“剛知道我們醫院成為定點醫院時,我很抗拒,也害怕。不是怕死,是因為要長時間與孩子分離。”
由于家里離醫院很遠,開車要一個小時,加上每天在定點醫院上班,感染風險太大,劉暢根本不敢回家。
兒子出生到現在,劉暢還沒跟他分開過。離家前,她不斷給兒子灌輸:“媽媽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回家,你也吃不到奶了,要吃牛媽媽的。”寶寶一開始不太能夠理解,但隨著劉暢每天不停地溝通,“媽媽要去戰斗,去打怪獸”,他也就慢慢接受了。
第一次排班是大年初一下午五點,夜班。下午三點準備出門時,劉暢大包小包堆了一地。孩子從來沒見過媽媽這樣出門,平時這個時間他要睡午覺,但那天,他在奶奶懷里一點沒鬧,靜靜地看著媽媽。
轉身把門一關,劉暢哭了。
臨出門前,她給孩子喂了最后一次母乳。自然離乳看來是不太可能了,劉暢盡量每天跟孩子視頻一次,但有時也沒法保證——上夜班的時候,時間很不規律,很難跟孩子的時間對上。
“我不知道我的突然離開,會對他有什么影響。”
在疫情中陷入迷茫的年輕媽媽不止劉暢一人。身處疫區,寶寶出現問題,媽媽們也不能輕易去醫院,容易陷入慌亂。為了幫助更多和自己一樣的新手媽媽,劉暢加入了一支由國際哺乳顧問組建的志愿隊伍,下班后為疫區的孕產婦在線答疑。
劉暢在線上為孕產婦解答問題,來源:北青深一度
每天,群里都會有3個專業老師解答媽媽們的疑問。“如果孩子體溫37度了怎么辦?”“是不是發燒了,要不要去醫院? ”答疑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有時候到了晚上12點仍在繼續。
“對于我們志愿者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習并把學習成果轉化給其他媽媽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消解了我的壓力。”剛開始回到醫院時,劉暢整晚都睡不好,整個臉是紅腫的,后來慢慢心情平復了,這些癥狀也就消失了。
她知道自己必須用最好的狀態面對患者。病人住進來之后,沒有家屬陪伴,尤其是病情很重的患者,吃喝拉撒都需要護士的護理。
劉暢在防護服上寫下“武漢加油”,來源:北青深一度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瞬間成長。在微信群里,不少哺乳期媽媽都說劉暢的經驗能幫到她們,讓她們覺得哺乳這件事是簡單、享受、幸福的。“看到她們能與孩子更好地連結,也彌補了我在哺乳期離開孩子的遺憾。”
一線女醫生:遇上生理期像是歷劫
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就是李昕的戰場。
來源:澎湃新聞
李昕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一名女醫生。進艙前,她發消息給女兒的班主任:“要進去打仗了,突然緊張起來,萬一我有什么,女兒您幫我照顧,她做您女兒,我放心。”
她還告訴了父親自己兩張銀行卡的密碼,說把錢留給女兒上學。“媽媽如果不在了,要照顧自己,已經是少年了”,她叮囑女兒,“錢留著上學時候用,不要亂花。”
李昕女兒畫的卡通畫,希望媽媽能治住新冠病毒。來源:澎湃新聞
目前,艙內約有1400名患者。在李昕的“作戰規劃”里,這批患者趕緊出院,再收進來一批新的,正常周轉3遍,這個戰役就差不多能勝利了。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李昕在開著24℃暖氣的艙里不停地走,一身大汗。不斷有床位靠后的患者等著急了跑來等著,或者前頭查過的患者過來催藥。
滿身的裝備像是枷鎖。頭戴式口罩的皮筋沒有拉到頭頂,邊走邊往下滑,她也沒法用手觸碰,只能保持頭部僵直。護目鏡太緊,勒得有些大腦缺氧。流鼻涕也不能擦,掛不住了再吸一下。
查房的李昕,來源:澎湃新聞
憋尿是常有的事。有的護士甚至會因為憋尿太久而尿血。身邊有患者和其他醫護,即使穿著尿不濕,李昕也不好意思尿,怕防護服破掉,也不太敢做蹲下的動作。實在憋不住,李昕會在路過隔板時站定尿一次。
遇上生理期,女性醫護人員“像是歷劫”。經血不受控地流到衛生巾上,平常3至4小時能更換一次,進方艙前后近10個小時,血又漏到安心褲上。走起路來,像是穿了一條黏糊糊的血褲。
李昕(藍衣者)在交班,來源:澎湃新聞
生理期只是其中一個計劃外的狀況。李昕第一次值班那天,凌晨2點多,一名患者突然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降到89%。
李昕急得后背冒冷汗。好不容易打通了調度電話,對方又說晚上無法轉診病人。“沒法搶救啊。”李昕回憶,當時艙內沒有氧氣瓶和呼吸機,萬一患者不行,只能靠心肺復蘇。她站在那,像個沒有子彈的士兵。
一位夜間巡回的護士長“救”了她。一個100多斤的藍色氧氣瓶,被護士長從艙外的搶救室一路滾來患者床前。等到3點半,兩人終于給患者吸上了氧。半個小時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升到94%,李昕才松了口氣。
來源:澎湃新聞
重壓之下,對于李昕來講,累著從艙里出去已經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外面的空氣無比清新,回到酒店摘下口罩,一口氣喝下出門時剩下的半瓶可樂。那一瞬,她覺得健康活著的感覺真好。
她們值得被記住,被珍視
像劉暢、李昕這樣堅守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還有很多。
來源:騰訊醫典
漢川市血防醫院護士尹艷,每天負責清理醫療垃圾,由于醫療垃圾不能走電梯,她一天天上5樓幾十趟運送,曾因太累暈倒在半路上。
22歲的廣東醫療隊護士朱海秀,瞞著家人報名上前線,采訪她的記者說可以通過鏡頭給家里人報個平安,她突然轉過頭去:“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圈里打轉。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49歲的護士長石方蓉,明知為疑似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上呼吸機是一項高風險、易感染的操作,仍然主動要求上手,“根本沒時間想那么多”。
……
她們是救死扶傷的戰士,也是一個個值得我們記住、珍視的人。
她們也是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是一個個讓我們牽掛、關切的人。
為了抗擊疫情,守護大家,她們不貪戀小家的溫暖,一句“等我回家”包含著深沉的愛。
“你守護生命,我們守護你。”一起加入“戰疫天使計劃”,為染病的醫護人員提供生活保障金,為正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提供社會關懷。
在戰疫過程中,愿他們少一份擔憂,多一份保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