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小紅花,交一位自然界的本真好朋友
三江并流區域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騰訊公益聯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甄稀冰淇淋發起“多層美味守護多樣精彩”小紅花活動,希望更多公眾了解三江并流區的生物多樣性,共同守護我們自然界中的本真好朋友!
三江并流區域
北半球生物景觀的縮影
三江并流區域作為北半球的生物景觀縮影,孕育著數不清的珍稀植物和動物。遠古隆起的石山在蒼蒼天地間演化出地衣、青苔,草本植物繼而發之,濃濃灌木續又孕育蒼天喬木。
全球有高等植物35萬種余,其中中國有35,784種,而云南就有19,333 種,三江并流所在的滇西北植物物種記錄有高等植物 10,198種,《中藥志》中收載的500余種常用藥材,僅麗江就有321種。自然界中處于食物鏈最底端的植物,最終為動物和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生物多樣性家園的“基礎工程”。
(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豐富的植物,孕育了豐富動物。這一地區有哺乳動物173種,鳥類417種,爬行類59種,兩棲類36種,淡水魚類76種,鳳蝶類昆蟲3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77種,是中國珍稀瀕危動物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和國際重要河流的水源涵養區。
但在這片生物富集的土地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也面臨著眾多的威脅:土地過度開墾和砍伐樹木造成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破碎化;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大量具有污染性的排放物;受市場商業利益驅使,盜獵和無序采集瀕危植物等對自然資源的直接傷害情況;保護資源、教育培訓的缺乏,恢復和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和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
好在從1998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到2020年“長江十年禁漁”,國家為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重要指導,同時民間保護力量也紛紛涌現,以下是關于在三江并流區域生活的他們的故事。
一個被野熊追逐的巡護員
喬麗強是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地的一名巡護員,在一個尋常的野外巡護的下午,他被黑熊追逐了。
那天由于巡護面積大,他和另一位搭檔分開了。獨自行動的他發現叢林里有熊鉆過的痕跡,地上熊的足跡也隨處可見,他心想這次或許碰上了熊,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沒等他看仔細,10多米外的樹叢里突然躥出一團黑乎乎的東西,突然朝他撲來。原來是一只母熊攜帶兩只幼崽出來覓食,看到他獨自行動,出于對幼崽的保護所以對他發起了攻擊,在被母熊追了300米左右后,一只幼熊跟不上,母熊放棄對他的追逐,他才得以脫險。
紅外相機拍到的黑熊 (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喬麗強說老君山一直有黑熊種群分布,熊比較警覺,一向避開人類,極少有主動攻擊人類的記錄,但帶著幼崽的母熊是任何人都不敢招惹的,保護孩子的天性可以讓它摧毀一切。
喬麗強是2019年加入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地擔任巡護員工作的。他是老君山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老君山的森林非常熟悉,如果報名成為巡護員,他既能學習到專業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又能照顧家里年邁的父母和生病的哥哥。于是他果斷地報名了,也順利通過面試加入了巡護隊。他的主要工作是巡護這片原始森林,對這里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進行跟蹤監測工作。
滇金絲猴巡護員喬麗強 (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在老君山的生活往往是孤獨的,但對他來說最愜意的事就是行走在山間認識山上的動植物。他記不得自己這幾年爬了多少山路,對這大山的溝溝坎坎早已了如指掌,哪一條溝通往哪里,需要多長時間,他都如數家珍。
有一年,巡護站來了許多鳥兒,有白點鹛、橙翅噪鹛,還有隱紋花松鼠等…巡護員們在屋子里的時候它們就在屋子附近,巡護員們上山巡護它們就躲起來了,慢慢地小動物們好像也適應了和巡護員相處的日子,有只松鼠甚至跑來巡護員的房間里面活動。對于一個巡護員來說,看到被自己保護的野生動物不再對人感到恐懼(因為沒有人傷害它們),就是最幸福和有成就感的時刻了。
不害怕人的松鼠 (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喬麗強每個月需要和同伴一起在山里進行約15天的巡護。巡護路線很多,并且不好走,巡護員們常常大清早就出發,一天行進二十多公里,查看林中是否有異常。山上的生活沒電、沒網、沒信號,天還沒亮就要從小木屋出發,整個白天,都在山上巡護,傍晚才回到山中的小木屋。日復一日的孤身追蹤、記錄。
因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一線巡護工作和野生動物們朝夕相處,他肚子里總有講不完的關于這座山的野生動物的故事。
蜂農與原始森林
中華蜜蜂是中國獨有蜜蜂品種,生長在三江并流區域的中華蜜蜂,維系著滇西北原始森林8000多種植物的傳花授粉。但因為大量的農藥化肥使用,中華蜜蜂已成為瀕危物種。
喜馬拉雅蜜蜂是中華蜜蜂的一個亞種,能適應高海拔的低溫環境。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連續九年在滇西北高原推廣喜馬拉雅蜜蜂養殖項目,帶領當地村民養殖喜馬拉雅蜜蜂,并免費為村民提供新型活框蜂箱及養殖培訓,幫助村民從保護森林中受益。
李成軍在給蜜蜂老桶過箱(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45歲的李成軍,此前他家以養豬、種植烤煙和中草藥為生,用傳統蜂箱養蜂貼補家用。
自從他加入這個項目,現在每年產蜜近1000斤,極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經濟條件。他對蜜蜂、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養殖了喜瑪拉雅蜂后,我自己對周圍的山和樹更珍惜,生怕破壞了蜂兒的采蜜環境。只有環境好,花粉才好,蜂蜜的質量才會更高,我們的生活也才會更好。”
和桂軍在海拔2500米的自家蜂場(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和桂軍,43歲,一家四口生活在距離麗江市165公里的新主村,以前主要以種植烤煙、中草藥和玉米為生,生活條件艱難。16年開始跟隨SEE西南項目中心學習養蜂和種植中草藥,從最開始的10箱蜂,發展到后來的105箱,不僅供兩個讀大學的女兒順利畢業,更成為村里的養蜂骨干。
檢查蜂箱情況的余新華(圖片來源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響古箐48歲的余新華,從2011年開始跟著項目中心顧問學習活框養殖喜馬拉雅蜂,現在已經有2個蜂場76箱蜂,靠養蜂和種植中草藥供出兩個孩子上大學。
在高山原始森林里,養一箱喜馬拉雅蜜蜂可以保護4-5畝原始森林的蜜源地,一箱蜜蜂釀出10公斤天然成熟蜜能給村民帶來1000元收入,同時還為森林里上千種珍貴的植物傳花授粉,維系著長江、瀾滄江、怒江上游水源地的生物多樣性。
我們似乎探索出了一種人與自然共生的模式,但生態的恢復,不是一朝一夕,還有著很多的空缺,為了支持三江并流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騰訊公益聯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甄稀冰淇淋發起“多層美味守護多樣精彩”活動,你手中的小紅花,就能為三江并流區域的生態貢獻一份珍貴的力量。
用一朵小紅花支持,讓水中魚、林中獸、空中鳥,在棲息地自由的繁育,為保存下三江并流這份珍貴的自然遺產貢獻一份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