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2020年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圓滿收官
8月3日至12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青海師范大學、中科院地理所、清華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共同開展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歷時10天,圓滿完成了2020年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
本年度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繁殖后期水鳥監測;二是普氏原羚產羔期監測;三是植被監測;四是遙感監測。我局在開展野外調查的過程中,同期排查非法占用草地、濕地、水體,獵捕野生動物等情況,在保護區內未發現上述情況的發生。
水鳥組
普氏原羚組
植被組
遙感組
現野外調查工作已全部結束,預計于年底完成本年度所有監測數據匯總,并編制年度監測報告,經專家論證后統一對外發布。為讓公眾及時了解和掌握青海湖野生動植物資源狀況及動態變化,現將2019年監測結果發布如下:
2019年水鳥監測結果顯示,共記錄到鳥種61種6目14科,較2018年增加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一級保護鳥類2種,二級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1種(VU)、近危2種(NT);列入CITES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級1種,附錄II級2種;列入《中日水鳥協定名錄》43種;列入《中澳水鳥協定名錄》21種。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61種水鳥中游禽30種占比49%;涉禽31種占比51%,這也是自觀測以來首次涉禽種類超過游禽種類,相較2018年在水鳥生態類群的構成上2019年的涉禽比例上升了7%。
2019年植被監測結果顯示,保護區植被植株營養枝平均高度12.0cm,生殖枝平均高度22.2cm;其中優勢種營養枝平均高度13.9cm,生殖枝平均高度29.9cm,植被總覆蓋度76%,其中優勢種覆蓋度29%。植被生物量平均為2117.12kg/hm2,植被生物量的組成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為主,占生物量的54.79%,表明了保護區植被生長的生態環境狀況良好,極有利于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以及當地牲畜生存與發展。此外,普氏原羚活動區植被載畜量為100057個羊單位,比2018年的91378個羊單位增加8679個羊單位。按各個普氏原羚活動區載畜能力來看,湖東活動區載畜量最高,可載畜56654個羊單位。
2019年瀕危物種監測結果顯示,普氏原羚在環湖周邊包括哇玉和切吉7個分布區,15個觀測樣區共計490.39km²的觀測范圍內監測到普氏原羚2,744只(全年4次調查均值),種群數量大幅增加,較2018年增加了709只、較2010年增加了1,996只,10年間增幅接近4倍。棲息地面積進一步擴大,棲息地面積擴大52.43km²(2016年前棲息地面積為437.96km²,現為490.39km²)。黑頸鶴種群數量為80只,相較2017年(112只)有所下降。繁殖前期為4-57只,繁殖中期為64-80只,繁殖后期為35-60只。
2019年水生態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流域的水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總體處于較好的水平,鹽度可能是影響青海湖主湖區水生態健康的主要因子,而高原地區本身物種多樣性也較低,可能會影響物種多樣性的結果,但目前主湖區的營養狀況仍處于較好的水平。
本年度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得到了省林草項目服務中心“UNDP-GEF加強青海湖-祁連山景觀區保護地體系項目”和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度青海湖流域生態監測體系運行項目陸生生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的大力支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