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在屬于鯨豚的高速公路上,誰來付過路費?

媒體:原創  作者:小七   專業號: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4-03-04 11:44:48

2024.3.3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連接人與地球

今天,我們講一個發生在地球之上,海面之下的故事。邊聽音樂邊開始吧。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輸入“最壯觀的遷徙”,會得到五花八門的結果——圣誕島的紅蟹、東非的角馬、美洲的雪雁、中國的春運……然而,人們站在地表,有限的生理結構限制著我們感受自然的維度。那么試想飛翔于高空俯瞰,目視一位身長40米的巨人在海洋里遨游近三萬公里——這個場景值得被推薦在搜索頁面的前列嗎?

我們的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場景無時無刻都發生在我們蔚藍的星球上:鯨類便是這樣集體踏上漫漫征途的。集體遷徙的路線可以看作是海洋中的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連接了分布在世界大洋各處的關鍵棲息地——鯨豚類動物(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在這些海域覓食、交配、生產、哺育、以及社交。因為鯨類的遷徙,這些高速公路也連接了鯨類以外的大型海洋動物的棲息地,它們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實際在生態功能上相互連接——這對其生存至關重要。

衛星跟蹤下的全球鯨類遷徙路線及方向示意圖

來源:Protect Blue Corridors Report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一頭大型鯨類的價值超過200萬美元,當前全球大型鯨類的種群總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同時,全球鯨類觀賞產業的價值超過20億美元/年。盡管經濟學家試圖以貨幣來量化鯨類提供的諸多價值,但畢竟鯨類的生態價值才是我們保護它們的根本原因——鯨類是海洋健康的“哨兵物種”。一頭鯨一生中吸收的碳量相當于成千上萬棵樹吸收的碳量與此同時它們的排泄物也為海洋提供了肥料,驅動浮游植物的生長,從而產生了世界一半以上的氧氣。

我們的地球的健康需要繁榮的鯨類種群。然而,鯨豚類動物持續面臨著來自人類活動的威脅。據估計,每年約有30萬頭鯨豚因纏繞在漁具和廢棄漁網中而喪生;同時,人類的海上活動也往往與鯨類的關鍵棲息地和遷徙路線重疊,給鯨類帶來危險甚至致命的障礙。僅在2017年至2021年間,就有34頭北大西洋露脊鯨在加拿大和美國海岸遭到船只撞擊和纏繞漁具而死亡——對于鯨類這種大型“傘護種”(指那些生存環境需求能夠涵蓋許多其他物種生存環境需求的物種),即使少量的意外死亡都會導致小范圍的生態系統受到影響。

死去的江豚,尾部纏繞的漁網可能是其死因 ?小七

在陸地上,為加強不同保護地之間的連接,“生態廊道”已經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保護方法。如果將這種“生態廊道”應用于海洋,建立“藍色廊道”,并著重關注鯨類,那不僅可以在其分布范圍內保護諸多其他物種,也可以增強生態系統應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營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具有恢復力的海洋生態系統。建立藍色廊道需要一個全面的、涉及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策略,以制定從漁業到航運等各個領域的政策。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便是其中之一。

北冰洋區域的“藍色廊道”示意 ?WWF

CCAMLR承諾在南極實施一系列海洋保護區網絡,其在決策中的三個海洋保護區(MPA)——南極半島、威德爾海和東南極洲MPA如果能成功建立,則將保護超過38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而MPA網絡的形成對于保護遷徙鯨類的關鍵覓食區至關重要。

歷史上,南極洲周圍的水域支持著多樣的須鯨和齒鯨群落,它們連續分布在環繞南極洲大陸的海域。而南極半島是座頭鯨、小須鯨、須鯨、南方露脊鯨和藍鯨等鯨類的重要覓食區域,它們在這里攝入大量南極磷蝦,人類對磷蝦的需求可能與之存在沖突。

南極磷蝦 ?naturepl.com/David Tipling/WWF

南極磷蝦的捕撈由CCAMLR管理。按照CCAMLR的管理框架要求,漁業不應影響南極磷蝦捕食者的種群增長。然而,隨著磷蝦捕撈活動變得更加集中,部分地區磷蝦的集中減少對捕食者帶來的影響引起了人們擔憂。目前,磷蝦捕撈管理的空間和時間尺度和捕食者的覓食需求并不匹配,而且人們還需要更好地了解須鯨與磷蝦捕撈之間潛在的相互作用,以更科學地管理磷蝦捕撈以及建立海洋保護區。

值得高興的是,新技術得以讓我們以更先進的方式了解鯨豚類和海洋。近年來,WWF支持了野外鯨類調查工作,例如使用數字標簽無人機更好地了解鯨類的覓食偏好以及分布熱點。來自加州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證明,一頭藍鯨平均每天吃掉16噸食物,大約是科學家們之前認為的三倍。在南大洋,須鯨每天吞食體重30%的磷蝦——而此前,人們僅僅估算為不到5%。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球主題為“連接人類與地球: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的數字創新”,在WWF全球生態保護中,數字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海報設計老老老魚,第四屆中華區插畫獎冠軍

如果能將鯨類種群恢復到捕鯨前的水平,海洋生態系統部分已經喪失的生態系統服務將會恢復,從而為依賴它的人類提供更有效的生態屏障。這需要人們更可持續地管理漁業活動、更謹慎地開發海洋資源、并建立有效運行的海洋保護區網絡。在鯨豚高速公路上,需要付費的正是人類自己。

微信圖片_20240304114155

藍色廊道——越洋之鯨

 

參考資料:

WWF, PROTECTING BLUE CORRIDORS, 2022, https://wwfwhales.org/resources/protecting-blue-corridors-report

整理、修改 :Bob, Yimo,小七

排版 :小七

閱讀 11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