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醫生熱議:新冠病毒常陽,還有傳染性嗎?
不能光憑核酸檢測結果討論傳染性高低。
美國知名醫學網站Medscape有一個專業討論版塊(Medscape Consult),供各國醫生分享典型病例、交流臨床難題。
5月下旬至今,該版塊有一個非常火的話題:新冠肺炎康復月余但仍顯示病毒核酸陽性,有傳染性嗎?
“3月11日,我的一位同事被確診新冠病毒陽性。她的癥狀較輕,主要是咳嗽、腹瀉、發燒等。在家自我隔離15天后,癥狀消失。但一周又一周,其新冠病毒核酸復查一直是陽性,遲遲不能重返醫療崗位。她給我打電話問,什么時候才能親親、抱抱丈夫孩子,恢復正常生活?”提問者、葡萄牙耳鼻喉科醫生安娜·阿莫林(Ana Amorim)如是描述。
安娜·阿莫林所說的病例,是謂“常陽患者”,特指那些沒有新冠肺炎癥狀、肺部影像學無炎癥表現,但核酸檢測長期陽性的人。其中有一部分從未轉陰,也有一部分是轉陰后“復陽”的。
在其提問下,有幾十名醫生跟帖。還有數名醫生留言稱,自己亦因核酸常陽,遲遲無法返崗。
“6月1日,我試圖讓一名25天常陽但沒有癥狀的醫生,回來工作。”加拿大圣賈斯丁醫院(Sainte-Justine Hospital)院感科負責人、兒童傳染病醫生卡羅琳·魁奇(Caroline Quach)告訴美國醫學新聞網站STAT,“大家都支持這一決定。但最終落空。這有違魁北克省的診療指南。而且,如果我們錯了、導致院內交叉感染,怎么辦?”
“多國關于新冠肺炎的出院標準,都包括:在一定時間間隔內,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陰性。基于此,醫生們一次次地復查。這可能導致一種廣泛的誤解和擔憂,即常陽患者具有傳染性。但事實上,我們并不知道答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告訴STAT。
圖片來源于Getty Images
多國都有常陽患者
卡羅琳·魁奇指出,病毒核酸常陽的成因尚不明確。
有研究認為,這是新冠病毒被殺死后,殘留在患者體內的核酸片段,是病毒的尸體碎片。也有人稱,這可能是因為機體免疫缺損,導致病毒無法被徹底清除。
還有一種可能是,這說明新冠病毒能在某個器官(如腸道)中生存。這在其他病毒感染中已被證實。比如,2015年,一項對93名塞拉利昂埃博拉感染治愈者的研究顯示,26%的男性患者在發病7-9個月后,精液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仍為陽性,但檢出病毒載量很低,即傳染性弱。最長1例的“帶毒期”,達9.5個月。同樣的情況亦存在于SARS、MERS等冠狀病毒感染中。
目前,世界多國都有報告新冠病毒常陽病例。
3月16日,馬來西亞鏈球名將黃秀捷被確診新冠肺炎。此后,他因常陽,住院治療73天。
5月26日,馬來西亞衛生部稱,將調整新冠肺炎診療標準,每名病患最多留院治療14天。次日,因常陽、住院逾70天的黃秀捷,終獲出院。/Facebook 黃秀捷
據意大利《晚郵報》4月23日報道,該國一名23歲女模特在確診后57天內,6次復查病毒核酸皆為陽性。
在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透露,彼時,湖北有30多位常陽患者。
更可憐的,還有加拿大女性艾瑪(Emma,化名)和她的兒子。
4月中旬,懷孕26周的艾瑪因胃疼就醫,隨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由于消化道癥狀劇烈,艾瑪出現強烈宮縮,并接受剖宮產。“他們告訴我,那是個男孩,不到兩磅(約合0.91千克)。我都沒來得及看一眼,他就被送進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她回憶。
此后55天,艾瑪的病毒核酸檢測持續陽性。即使沒有癥狀,她仍被要求住院、隔離。而孩子的父親因旅行和入境限制,一直身在異國。“我們都錯過了孩子人生最初的2個月。”
接診艾瑪的就是前文所述圣賈斯丁醫院。“她最終能出院、和孩子團聚,是因為我們沒有在她的樣本里,分離培養出活病毒。”卡羅琳·魁奇說,這個故事引起諸多討論。相較于連續兩次PCR陰性,臨床需要一個更可靠且人性化的“出院標準”。
加拿大圣賈斯丁醫院外景。/Sainte-Justine Hospital
常陽者還有傳染性嗎?
加拿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新冠病毒應對部門首席醫療官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認為,關于“常陽”的爭論焦點,在于陽性結果和傳染性是否有關。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約翰·布魯克斯說。
“醫學界”曾報道新加坡、馬來西亞調整新冠肺炎出院標準。此舉可視為支持“常陽≠傳染性”。(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5月26日,馬來西亞聯邦衛生部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及各國研究,而做出的調整。“研究顯示,經過2周治療,部分患者的癥狀全部消失,但PCR檢測仍可能呈陽性或弱陽性。這或源于患者體內殘留病毒核酸片段。其濃度極低,傳染性幾乎為零。因此,患者經14天治療,即使PCR仍為陽性,也可出院,且無需居家隔離觀察兩周。”
諾希山援引的相關研究,包括4月22日,韓國公布對25名治愈者進行的試驗中期結果。這些治愈患者體內均產生中和抗體,12人的痰液PCR仍為陽性,但無法分離培養出活病毒。
5月23日,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與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下屬傳染病學醫生組織發布聯合聲明,也有同樣論述:病發11天后,即便患者體內仍能測出病毒核糖核酸(RNA),但培養不出活病毒。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感染控制醫學主任蘇珊·布萊斯代爾(Susan Bleasdale)告訴Medscape,4月1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病毒學評估》。該文對慕尼黑9名新冠住院患者的樣本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出現癥狀10天后,每毫升痰中病毒RNA拷貝數少于10萬個,說明感染風險很小,此時即可出院、后行居家隔離。
我國學者的相關思考較為謹慎。
5月3日,我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表示,絕大多數新冠肺炎常陽患者都已檢出保護性IgG抗體,暫時沒有出現常陽患者傳染病例,即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觸者被傳染的情況。
梁宗安介紹,常陽患者的傳染性尚不能完全排除,但作為傳染源,其傳染可能性小,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觀察。
此外,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蜀強告訴“醫學界”,常陽患者傳染性降低,可能是病毒載量降低,也可能是病毒自身侵襲力下降。但具體下降多少,存在個體差異。目前沒有切實證據,還需要進一步臨床觀察和大量研究。
5月12日,韓國首爾梨泰院地區暴發新冠肺炎。檢疫人員正在當地一家夜總會前噴灑消毒劑。/Reuters
6月初,安娜·阿莫林在Medscape上發布“好消息”:經過8周有余的復查,她在提問中所指患者終于PCR轉陰。
而更早時候,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更新感染醫護的“返工策略”,稱有兩種選擇:第一,基于癥狀管理,感染醫護在退燒、呼吸道癥狀改善3天后(從癥狀發作算起至少10天),可復工。第二,基于時間管理,PCR陽性但無癥狀者,可以“從診斷PCR陽性首日算起的10天”后,復工。
據Medscape報道,包括美國伊利諾伊州在內的部分地區已執行相關策略。
“如果沒有更多研究支持,我不愿意讓PCR陽性的醫護復工。”安娜·阿莫林說。
資料來源:
1.Positive Covid-19 tests kept a mom and baby apart for 55 days.Experts see it as a bigger testing problem.STAT
2.Doctors Wonder What to Do When Recovered COVID-19 Patients Still Test Positive.Medscape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審核:田棟梁
校對:臧恒佳
責編:鄭華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