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他們為大熊貓修復家園【四川日報2021/8/17第十一版】

媒體:四川日報  作者:徐莉莎 吳楓   專業號:四川省林草宣傳 2021-08-17 10:34:00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吳楓

一群來自成都多家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因為一個項目與大熊貓結緣。他們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深山老林中穿梭,在大生態系統中找小切口做科學實驗,為的就是修復大熊貓的家園。

大熊貓棲息地過去遭到了怎樣的破壞?大熊貓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環境?如今,這一項目即將結束,長達三年的修復效果怎么樣?近日,記者跟隨科研人員進行了一次野外科考。

滎經縣內的大相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每年至少有200天在氤氳煙雨中。

淅瀝小雨中,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蔣豪再次來到大相嶺,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到兩年前疏伐的一片八月竹純林。之前因為竹林過于繁密,不利于大熊貓活動,這樣的純竹林成為它們“拋棄”的潛在棲息地。兩年前,蔣豪和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竹林間設計開辟出一條條3米寬的帶狀廊道。

“你們看!”剛走到竹林邊,蔣豪就意外發現,在廊道邊一叢低矮八月竹的根部,有一堆動物糞便,一旁嫩竹尖上,也有被動物啃噬過的痕跡。這讓蔣豪瞬間激動起來,他把照片發給遠在成都的項目組同事們。“動物來過了!”

2018年,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涂衛國在四川生態保護的研究圈里組建了一個研究隊,承擔首批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這個團隊的人員來自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涵蓋了生態學、植物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多個學科。團隊的目標是恢復并提升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的大熊貓退化棲息地。

本就是大熊貓土生土長的家園,為什么還要改造提升?中科院山地所副研究員張遠彬告訴記者,近幾十年來,大熊貓棲息地受到的干擾眾多,影響了大熊貓種群交流。森林采伐后形成的人工純林和純竹林,物種單一、生物多樣性低,進而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差。一些純人工林看似茂盛,但實則地力下降,林下寸草不生或依稀可見幾株草本。在學界,這樣的純林被視為“綠色荒漠”。“大熊貓喜歡有可口食物、有安全感、有遮蔽、有活動空間的棲息地,而這些都不能滿足。”張遠彬說。

為此,科研人員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關鍵區域選擇退化的人工林、退化灌叢、小直徑的純竹林,開展其群落改造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技術體系研發,進一步修復、恢復、擴大野生大熊貓棲息地,并“傘護”同域分布的珍稀瀕危物種。

最初,四川林草部門定下的改造目標是讓野生大熊貓“通得過、留得住”。涂衛國、張遠彬帶著團隊走訪了大部分大熊貓核心分布區,沿著不同海拔來追蹤大熊貓“最佳”棲息地。他們發現,大熊貓繁殖的巢穴在樹洞里,因此棲息地內一定要有大樹;要靠近水源;要遠離人類干擾;當陽光直射下,森林中高大喬木的樹冠投射在地上的陰影面積與森林總面積的比率在0.4到0.7之間,大熊貓最喜歡;另外,竹種不同,其主食竹的密度不一樣,大致在每平方米10-30株的范圍內。

借助前幾次大熊貓調查的基礎數據,大量的現場調查和大數據分析,團隊形成了大熊貓適宜生態環境構建模式。針對人工林、退化灌叢、小直徑純竹林三種類型的樣地進行改造。科學家們畫出技術預測圖,設定3年、5年、10年的改造目標,通過跟蹤監測來驗證。

被稱為“綠色荒漠”的人工純林,最大的問題是透光度。致密的樹林搶奪了林下灌草植物的陽光和生長空間。解決的辦法一是間伐,二是開“林窗”。大膽地嘗試,加上細心地驗證。經過三年努力,課題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理2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編寫了3類改造技術規程草案。也就是說,他們初步構建起了一套大熊貓國家公園植物多樣性保育技術體系。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0817/260123.shtml

閱讀 54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