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記錄:極危鳥類勺嘴鷸現身錦州
秋高氣爽,在錦州小凌河口一處鹽池的泥灘上,一只小如麻雀的勺嘴鷸低著頭,在陽光下悠閑自得地覓食。“咔嚓、咔嚓……”在此進行候鳥巡護、調查的野保志愿者腳踩淤泥,倚靠在鹽池邊快速按動相機快門,將它拍攝記錄了下來。
勺嘴鷸
勺嘴鷸雖小,卻是全球性極危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這是野保志愿者對勺嘴鷸在錦州灘涂濕地的首次觀察記錄,同時創造了勺嘴鷸在全球九大遷徒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分布位置的新記錄。
近年來,隨著錦州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大小凌河口已成為“候鳥天堂”,多種極危、瀕危鳥類頻頻來此“打卡”和“安營扎寨”。
新發現
尋找四五年終于在錦州拍到了勺嘴鷸
金秋九月,驅車30多公里,直抵小凌河口濕地。這里是錦州市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余煉經常巡護和開展鳥類調查的地方。
9月15日上午10點多鐘,在小凌河口何屯鹽場鹽池的泥灘上,不少鸻鷸類候鳥沐浴著陽光,正在休憩或覓食。余煉在觀察中驚喜地發現,在分散覓食的紅頸濱鷸中,有一只候鳥與眾不同。“它的嘴很獨特,當時我就確定是勺嘴鷸!”余煉說。
勺嘴鷸與紅頸濱鷸混群遷徙,看上去很像。由于現在沒有繁殖羽,勺嘴鷸的羽毛與紅頸濱鷸一樣呈灰褐色,眼部都有白色眉紋。它們的個頭跟麻雀相似。其他鷸類都是尖嘴,勺嘴鷸的嘴巴形如菱形的小勺子,在它側身時不太好分辨。
這里有些鹽池積水較淺,是鸻鷸類候鳥在海水高潮位時的停歇地,它們常來這兒吃泥灘上的各種小型貝類和小型昆蟲。
“這是在錦州灘涂濕地首次對勺嘴鷸進行記錄,太不容易了。近四五年,每年遷徙季我都在錦州尋找它的身影,這次終于拍到了!”余煉欣喜地說。
勺嘴鷸為鸻形目鷸科鳥類,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繁殖,到中國南方及東南亞一帶越冬。因其種群數量的快速下降,2008年它被國際鳥盟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去年被列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相關專業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勺嘴鷸的數量在600只左右。
余煉猜測,9月16日臺風“梅花”到達遼寧,這只勺嘴鷸可能是南遷途中受臺風影響臨時在錦州經停。他查找了相關資料,中國東部沿海所有省份都有關于勺嘴鷸的觀察記錄,遼寧此前主要在丹東鴨綠江口灘涂濕地、盤錦遼河口灘涂濕地有過記錄,錦州還未有過相關記載。
新記錄
刷新勺嘴鷸全球遷飛線路分布記錄
在余煉9月15日的《觀鳥日志》中,除了記載小凌河口“勺嘴鷸1只”外,同時在其周圍還有:黑腹濱鷸300只、闊嘴鷸17只、紅頸濱鷸200只、白腰杓鷸5只、白鷺7只、大杓鷸1只……
余煉拍攝到勺嘴鷸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發送給北京師范大學張正旺教授。張教授對此給予了肯定,并表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觀察記錄。余煉還與北京林業大學賈亦飛博士進行了溝通,也得到了確認和肯定,為其進行勺嘴鷸遷徙線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記錄。
“此次,對勺嘴鷸在錦州灘涂濕地的記錄很有意義。”余煉說,它不僅增加了勺嘴鷸在全球九大遷徒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的分布位置,同時也證明了小凌河口對鸻鷸類遷徙非常重要,說明遼東灣灘涂濕地對維持該遷徙路線的連通性和完整性有著重要生態意義。
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記載,在中國鸻鷸類候鳥分布共有84種。之前錦州市經余煉觀察記錄的鸻鷸類已有49種,勺嘴鷸的到來,使這一數據提高到了50種。每年春秋兩季,在小凌河口遷徙經停的鸻鷸類候鳥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勺嘴鷸、小青腳鷸,共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大杓鷸、白腰杓鷸、大濱鷸、闊嘴鷸、翻石鷸、鹮嘴鷸、半蹼鷸、小杓鷸,共8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紅頸濱鷸、紅腳鷸、蠣鷸、反嘴鷸等,共40種。
2016年4月下旬,他在大凌河口進行鳥類調查時曾觀察到灘涂上約有10萬只大濱鷸。環渤海地區是大濱鷸的覓食地,大小凌河口一直是大濱鷸重要的遷徙經停地,它們要停歇一個多月,待恢復體力再遷往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美國阿拉斯加靠近北極的繁殖區域。
新名片
多種珍禽“打卡”錦州“候鳥天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每年,鸻鷸類候鳥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數量高達5000萬只。因為錦州位于該通道的核心位置,所以大部分鸻鷸類候鳥都要在錦州過境、停歇。錦州大小凌河口對全球遷飛系統具有戰略意義。
“氣候、食物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候鳥遷徙。”余煉告訴記者,今年秋季降溫早,7月份就有鸻鷸類候鳥南遷的,9月中旬鳥群已很小,9月23日氣溫回升,又有北方南下的候鳥抵達。如果食物不充足,很難吸引候鳥“安營扎寨”補養。錦州大小凌河口位于遼東灣,不但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受臺風等災害性氣候影響較小,能給候鳥提供安全的經停環境,而且氣候適宜,提高了候鳥遷徙中的存活率。錦州濱海生態環境保護得好,也為鸻鷸類候鳥提供了很好的遷徙經停地,保障了候鳥種群、數量的增長。
據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全球遷飛區網絡的彭鶴博團隊2019年至2022年連續3年來錦州進行沿海灘涂底棲生物調查,結果顯示錦州小凌河口灘涂是全國沿海灘涂中小型鸻鷸類食物最豐富的區域。食物充足可以讓它們在遷徙途中得到及時的補養,恢復體力。
每年大小凌河口都有眾多珍禽“打卡”。就在余煉觀察記錄勺嘴鷸的同一天,他在大凌河口還拍攝到全球性瀕危鳥類、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64只。自2016年以來,它們已連續6年到錦州“打卡”。“今年是歷年來我觀察記錄該種群數量最多的一次。”余煉說。
9月26日11點30分,在大凌河口東方華地城濕地公園蘆葦叢旁,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丹頂鶴“夫婦”帶著1只鶴寶寶正在覓食。這是10多年來在錦州恢復繁殖的4對野生丹頂鶴中的一對。余煉興奮地用相機拍攝下來。
候鳥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如今,大小凌河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也成為美麗錦州、生態錦州的新名片。
新畫卷
大小凌河口成為遼東灣畔璀璨明珠
據了解,錦州大小凌河口灘涂寬廣,已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為南來北往眾多水鳥提供著重要的覓食場所。野保志愿者在小凌河口曾拍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東方白鸛最大群約5000只,超過全球該種群數量的50%;拍到大濱鷸2.5萬只,世界該種群數量為25萬只左右;還曾拍到全球性極危物種青頭潛鴨100多只,而它在全球數量不足1000只。全世界半數以上的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嘴鷗在大小凌河口繁殖……
近年來,錦州大力推進“三河共治、三山共建、兩環一帶建設”,加強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就候鳥保護條例(草案)廣征意見,成立了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協會,市民愛鳥護鳥意識明顯提高。
余煉在巡護中切身感受到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給候鳥提供環境更好了,棲息地、停歇地更多了,生態物種種類更豐富、數量更多了……”2021年,他在小凌河上游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水雉,這是在遼寧的新分布。
金秋時節,在小凌河??诖髽驏|側,挖掘機正在廢棄的養殖池里忙碌施工。余煉告訴記者,從小凌河口到大凌河口,錦州今年預計修復濕地共有一萬多畝,其中小凌河口有4000畝,正在修復中。此次他觀察記錄勺嘴鷸的地方就在小凌河口東側的生態修復區北側邊界。這說明小凌河口生態修復已初見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及錦州考察時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
“保護好濕地,我們的城市會得到更好的回報。”余煉十年如一日,繼續奔波在守護候鳥的路上。他的眼睛閃爍著光芒,他相信將會有更多的珍禽來錦州打卡,因為錦州的生態環境正發生著讓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變化。
天藍、地綠、山青、水凈、鳥美——這座城市的綠水青山正在繪就越來越美的生態新畫卷。
文:記者 溫旭東 王超
攝影:余煉
編輯:史悅
校對:田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