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看見身邊的鳥類鄰居 | 2023年全民觀鳥節啟動會暨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公益論壇在京舉辦

媒體:原創  作者: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專業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23-09-28 13:48:57

2023年9月25日,2023年全民觀鳥節啟動會暨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公益論壇在京舉辦此次活動由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下簡稱“SEE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下簡稱“騰訊基金會”)、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主辦,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北京動物學會等機構提供支持。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公益人士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了2023年全民觀鳥節系列活動大幕。

2023年全民觀鳥節啟動會

01 嘉賓致辭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在致辭中表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進一步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全民觀鳥節是一項創意好、接地氣、能參與的創新性科普活動,對發揮引導公眾踐行生態環保理念、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推進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共同譜寫美麗北京建設新篇章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在致辭中介紹了北京林地、綠地、濕地、沙地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情況。他表示,北京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老百姓逛公園、爬山、接觸自然已經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全民觀鳥節以市民參與觀察鳥類的方式切入,對推動整個全市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自然的保護和恢復、豐富北京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表示,全面觀鳥在中國還處在啟蒙探索階段。SEE基金會發起全民觀鳥節初衷是從城市常見鳥類的觀察等為切入點,帶動更多的人參與觀鳥,加強人和自然的聯系,讓人能夠回到自然、了解自然的過程。未來十年希望通過在鳥類保護的公眾倡導活動,推動100萬人成為鳥類保護公民科學家,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科學的、公開的、鳥類數據中心,為各級政府的空間規劃、政策制定以及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洲鴻表示,騰訊基金會一直以“踐行科技向善,用公益引領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為使命,積極推動互聯網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度融合。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議題下,通過開發觀鳥君小程序、攜手 SEE 基金會發起全民觀鳥節等一系列行動,運用產品的力量,讓觀鳥成為一種習慣,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觀鳥運動中,參與到候鳥保護中行動中來,推動鳥類公民科學活動發展。

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主席蘇勇為來賓們介紹了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來在鳥類保護領域所做出的積極努力。他表示,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連續三次參與支持SEE基金會《中國沿海濕地保護綠皮書》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參與推動渤海灣水鳥棲息地保護,通過“任鳥飛”民間保護網絡項目開展野鴨湖濕地、北京密云水庫不老屯及周邊鳥類監測與棲息地保護活動。

02 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北京園林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保護監管處處長李明、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洲鴻、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主席蘇勇、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金錫彬、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張正旺、北京動物學會理事長丁長青、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陳冬小共同為2023年全民觀鳥節活動揭幕

03 2023年全民觀鳥節活動介紹

SEE基金會任鳥飛項目經理、2023年全民觀鳥節組委會代表關磊介紹,全民觀鳥節是SEE基金會和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鳥類公民科學活動,在每年秋冬候鳥遷徙季開展形式多樣的鳥類科普活動和專業有趣的觀鳥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鳥類、參與鳥類觀察活動、提交鳥類記錄數據,提升全社會鳥類保護意識,助力中國鳥類數據中心建設,推動中國鳥類保護事業發展。

2023年全民觀鳥節以“看見身邊的鳥類鄰居”為主題,以“城市常見鳥類”為切入點,希望帶動10萬人次參與鳥類線上、線下科普活動、帶動1萬人通過“觀鳥君”小程序提交鳥類數據,共同推動鳥類保護事業。今年全民觀鳥節將在秋冬候鳥遷徙季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全國聯動的觀鳥、護鳥、愛鳥活動。

活動期間將發布北京、上海、合肥、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南寧、海口十個城市的《觀鳥指南》,在北京等近五十個城市舉辦展覽、主題分享、趣味互動等多種多樣的鳥類科普活動超過100場觀鳥活動,其中全民觀鳥節北京站還將舉辦以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為主題的兩個展覽「互動藝術展」和「科普探索展」,包含「躺平聽鳥語」街頭聲音劇場和「我不是空氣」防鳥撞貼街區櫥窗計劃的藝術街區活動以及鳥類主題系列分享活動活動通過為期近四個月的多元化科普活動,讓更多人與自然對話,喚起人們對城市中隱秘生命的獨特感知,打造一場鏈接人與飛鳥的自然之旅。

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

公益論壇

01 主旨演講

北京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有608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而鳥類在這其中又占絕大多數,得益于于“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這條“鳥類高速公路”上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棲息環境,北京有記錄的鳥類約515種,是全球鳥類最豐富的幾個首都城市之一。北京中軸線作為數百年來統領著城市功能與空間格局的文化載體,北京中軸線沿線的諸多文保單位和城市公園也承載了豐富的鳥類多樣性。

在此次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公益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張正旺,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袁學軍,帝都繪聯合創始人宋壯壯分別就《北京鳥類多樣性從何而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與自然保護:以正陽門為例》、《中軸線上的大自然》三大主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張正旺教授系統性梳理了北京鳥類種類、地域分布特點、鳥類多樣性區系構成等方面的情況,從宏觀上為大家帶來北京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全面介紹。

他提出,北京鳥類的多樣性有三大特點一是鳥類物種多樣性豐富,目前有記錄鳥類達到515種;二是生存空間小,生存壓力大,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強有力的保護;三是鳥類多樣性是北京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黨代會提出要建生物多樣性之都,鳥類多樣性的保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袁學軍副研究館員從北京雨燕和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互動實踐案例介紹入手,從微觀角度帶來了城市遺產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示范性案例。

基于“協調好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生態保護的關系,讓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永續利用”理念,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開展了北京雨燕的棲息對正陽門古建是否產生影響的課題研究。通過實地勘察、實驗室分析監測、實時觀測、開展人工巢試驗、雨燕文化的挖掘等方面的課題研究,得出雨燕棲息對古建筑沒有影響的結論。同時將生態保護的理念引入了古建保護修繕當中,邀請專家和志愿者現場考察和研究古建修繕與北京雨燕保護的最優解;并建立了雨燕社教平臺,提升公眾參與度。開展北京雨燕的保護的課題研究成果,成為了城市遺產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型案例。

帝都繪聯合創始人宋壯壯則從北京城市中軸線的歷史發展脈絡切入,對北京城市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生成體系帶來深度解讀。

他認為,北京城市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自然與人文有機融合生長的過程,北京中軸線構成要素十分豐富,自然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時候是起到讓中軸線從0到1基準點的作用,有時候是現代城市讓人跟自然發生緊密聯系的因素,很多時候又是為我們自然災害,我們需要規避和防御的勻速。這些東西怎樣在一條中軸線上權衡和設計,需要人的智慧,也需要人和自然共同完成這樣一個過程。

02 圓桌論壇

在此次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公益論壇圓桌論壇環節,騰訊基金會高級項目總監馬堯擔任主持,故宮博物院行政處處長、“故宮零廢棄”項目代表趙懷軍,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正旺,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袁學軍、北京動物學會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丁長青,帝都繪聯合創始人宋壯壯和SEE基金會合作發展經理曹志剛作為對話嘉賓以“自然北京中軸線:如何兼顧文化遺產保護與自然保護 ”作為話題展開探討,包括文化遺產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遺產保護與自然保護之間的關系等。

論壇嘉賓一致認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自然的保護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之間并不矛盾,正陽門北京雨燕保護相關實踐和“故宮零廢棄”項目等已經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大家一致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北京中軸線鳥類發現計劃相關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身邊的鳥類鄰居,傳播鳥類保護意識,進而引導大眾思考和參與到文化遺產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實踐。

在西方發達國家當中觀鳥人口占總人口的10%左右,但是在中國2018年的統計當中中國僅有14萬觀鳥人口,占總人口的萬分之一。未來,SEE基金會將在政府部門支持下攜手更多公益組織、科研機構、愛心企業等相關方推動全民觀鳥節常態化活動落地,為推動中國觀鳥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千分之一貢獻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到鳥類多樣性之美,推動中國鳥類保護事業再上新臺階。

全民觀鳥節(Birding Season For All)是SEE基金會和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鳥類公民科學活動,在每年秋冬候鳥遷徙季開展形式多樣的鳥類科普活動和專業有趣的觀鳥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鳥類、參與鳥類觀察活動、提交鳥類記錄數據,提升全社會鳥類保護意識,助力中國鳥類數據中心建設,推動中國鳥類保護事業發展。

來源:

原創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閱讀 44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