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 - 福建林業(yè)篇
2016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 “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和 “四個全面” 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各地區(qū)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新時代。
習近平強調,要深化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tài)文明制度的 “四梁八柱” 建立起來,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綠色、循環(huán)、低碳發(fā)展、形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加大環(huán)境督查工作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著力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各級黨委、政府及各有關方面要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扎實工作、合力攻堅、堅持不懈、務求實效,切實把黨中央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全球生態(tài)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分帶明顯。除典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外,還有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闊葉混交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竹林、常綠闊葉灌叢、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灌叢、灌草叢、草甸等 11 個植被型,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qū)所有植被類型,構成了 “一山多景” 的神奇景觀。由于第四紀冰川對本區(qū)影響較小,加之復雜的地質地貌和小氣候條件,使武夷山成為許多古老、孑遺類群及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 “避難所”。園區(qū)現有古樹群 21 個,珍貴古樹 61 種,它們是極其珍貴的自然遺產,也是環(huán)境變遷的歷史見證。
武夷山國家公園物種多樣性豐富,是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的種質基因庫。有高等植物 2799 種,包括苔蘚植物 345 種,蕨類植物 314 種,裸子植物 26 種和被子植物 2114 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24 種;脊椎動物 558 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65 種,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 65 種。這里也是 “鳥的天堂”,棲息分布鳥類 302 種,包括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和中華秋沙鴨等,蛇類 58 種,昆蟲 6849 種,約占中國昆蟲種數的 1/5,其中金斑喙鳳蝶被譽為 “蝶中仙子”,是中國唯一被列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的蝶類。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總面積 1001.41 平方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峰黃崗山,海拔 2160.8 米,為中國大陸東南部最高峰,素有 “華東屋脊” 的美譽。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中國東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qū)域之一,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
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云霄縣境內,地處漳江入海口咸淡水交匯處,是以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瀕危動植物物種和東南沿海優(yōu)質水產種質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北回歸線北側物種最多,長勢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2008 年 2 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福建省迄今為止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qū)總面積 2360 公頃,保存了福建省面積最大、中國天然分布最北大面積天然紅樹林,具有較高的自然屬性和典型的植被群落特征,濕地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保護區(qū)整體由河口水域、潮間帶森林濕地(紅樹林沼澤) 、灘涂(潮間帶泥灘)和鹽沼組成,內有紅樹林、蘆葦、卡開蘆沼澤、短葉茳芏鹽沼、江河、灘涂、河灘、魚塘、水田等多種天然及人工濕地、灘涂底質有泥灘、泥沙灘、沙灘等各種類型,河網密布,濕地環(huán)境多樣。其中以紅樹林植物秋茄、桐花、白骨壤等為建群種的紅樹林灘涂濕地為主,約占濕地總面積的 55%。區(qū)域植被類型豐富,有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 3 個植被型,白骨壤林等 13 個群系 ,秋茄-老鼠簕等 22 個群叢。
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現有脊椎動物 359 種,其中哺乳動物 14 種,鳥類 154 種,爬行類 37 種,兩棲類 13 種,魚類 141 種,包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和緬甸蟒蛇 2 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寬吻海豚、 黃嘴白鷺、黑臉琵鷺、小杓鷸、小青腳鷸、綠海龜、棱皮龜、太平洋麗龜、虎紋蛙等 19 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24 種。保護區(qū)鳥類眾多,涉及中日候鳥保護協(xié)定保護的鳥類 77 種,中澳候鳥保護協(xié)定保護的鳥類 44種。區(qū)內有維管植物 224 種,紅樹植物 6 種,鹽沼植物 30 種,濱海植物 184 種。
三明市的自然保護區(qū)
三明市地處閩中和閩西北結合部,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地勢呈西南高東北部低的分布特點。西北部毗鄰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云山脈,境內峰巒聳峙,溪流密布,是中國集體林業(yè)改革試驗示范區(qū),擁有海峽兩岸現代林業(yè)綜合實驗區(qū),享有福建 “綠色寶庫” 之美譽。
三明市總面積 22965 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 76.8%,活立木蓄積量 1.15 億立方米,毛竹儲量 3.8 億株,人均林木林地資源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 11 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5 個,面積 6.81 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6 個,面積 1.77 萬公頃。全市各類自然保護區(qū)林地總面積達 16.96 萬公頃,形成了保護類型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自然保護區(qū)群網體系,對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稀、瀕危物種發(fā)揮重要作用。
區(qū)域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分布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 6 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鐘萼木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28 種,如黑桫欏、紅豆樹、花櫚木等;棲息著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8 種,如蟒蛇、黃腹角雉、云豹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53 種,如白鷴、穿山甲等。保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區(qū)域群落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陸生野生動植物主要的棲息和繁衍家園,地區(qū) 80% 以上的陸生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和 70% 以上典型的森林生態(tài)植被類型在此得到良好保護。
福 建 林 業(yè) 篇
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境內河流水系眾多,水資源豐富。河流多數省內發(fā)源,并獨立入海,形成眾多的河口濕地,區(qū)位獨特,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由于地處中、南亞熱帶,福建氣候溫暖濕潤,生境復雜,景觀多樣,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占福建總面積的 80% 以上,素有 “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稱。
野生動植物
福建省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自然分布有脊椎動物 1693 種,約占中國物種數的 24%,其中哺乳類 147 種,鳥類 557 種,爬行類 123 種,兩棲類 46 種,昆蟲 10000 余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64 種,約占全國物種數 37%,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22 種,如華南虎、金錢豹、中華秋沙鴨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142 種,如黑熊、藏酋猴、獼猴、白鷴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76 種,其中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黑麂和大鯢為中國特有種。
遺鷗 Larus relictus
黑臉琵鷺 Platalea minor
斑頭大翠鳥 Alcedo hercules
勺嘴鷸 Eurynorhynchus pygmeus
反嘴鷸 Recurvirostra avosetta
黑嘴端鳳頭燕鷗 Sterna bernsteini
白腰杓鷸 Numenius arquata
普通鸕鶿 Phalacrocorax carbo
冕雀 Melanochlora sultanea
栗喉蜂虎 Merops philippinus
栗耳鳳鹛 Yuhina castaniceps
大白鷺 Ardea alba
黑翅長腳鷸 Himantopus mexicanus
牛背鷺 Bubulcus ibis
大彈涂魚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福建省雖遭受第四紀冰川侵襲,但由于其地形地勢復雜,成為眾多植物物種的 “避難所” ,保留著部分第三紀植被類型和古老珍稀的孑遺植物,野生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現有高等植物 5163 種,占中國物種數的 17%。其中,被子植物 3992 種,裸子植物 68 種,蕨類植物 387 種,苔蘚植物 716 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52 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 8 種,如水松、桫欏等,國家Ⅱ保護植物 44 種,如閩楠、香榧等。
鐘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南方紅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蘇鐵 Cycas revoluta
獨蒜蘭 Pleione bulbocodioides
黃山玉蘭 Yulania cylindrica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is
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
天女花 Magnolia sieboldii
香果樹 Emmenopterys henryi
香榧 Torreya grandis
紅豆樹 Ormosia hosiei
凹葉厚樸 Magnolia officinalis
喜樹 Camptotheca acuminata
花櫚木 Ormosia henryi
黑桫欏 Alsophila podophylla
銀鐘花 Halesia macgregorii
白桂木 Artocarpus hypargyreus
福建含笑 Michelia fujianensis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
睡蓮 Nymphaea tetragona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福建省森林總面積 801.27 萬公頃,有林地面積超過 750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 6.67 萬立方米,森林蓄積 6.08 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 66.8%,森林覆蓋率位居中國首位。其中,天然林面積 423.58 萬公頃,天然林蓄積 3.59 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 377.69 萬公頃,人工林蓄積 2.49 億立方米。每公頃森林蓄積量 100.20 立方米,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
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永安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永春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福安瓜溪桫欏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老鷹尖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福建省濕地總面積 87.1 萬公頃,占福建國土面積的 7%。其中,自然濕地面積 71.11 萬公頃,人工濕地面積 15.98 萬公頃。濕地類型多樣,分為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等 5 類 21 型,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 57.56 萬公頃,河流濕地 13.51 萬公頃,湖泊濕地 0.03 萬公頃,沼澤濕地 0.02 萬公頃。濕地資源以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為主,分別占福建濕地面積約 66%、15%、18%。
濕地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在 847 種脊椎動物中,有中華鱘、黿、中華秋沙鴨、中華白海豚等 10 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花鰻鱺、黑臉琵鷺、中華燕鷗、水獺、江豚等 56 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351 種濕地高等植物,有東方水韭、水松和莼菜 3 種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珊瑚菜、野大豆、中華結縷草等 19 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稿 源
福建省林業(yè)局
責 任 編 輯
李姍姍 | 楚雅南
攝 影
蔡衛(wèi)和 | 肖炳祥 | 黃 海
胡玉云 | 鄭建平 | 陳 荷
高忠鋭 | 劉達友 | 張 浩
戴園笙 | 朱裕森 | 高 川
周 寧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