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開發利用動態

專家研討會 |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及環境治理協同展望

媒體:原創  作者:IUCN中國   專業號:IUCN中國 2023-05-05 16:47:43

2月18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合作,邀請政府代表、專家及IUCN在華會員機構對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上通過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及后續實施的機遇與挑戰展開討論,展望昆蒙框架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雙碳行動中的實施路徑,特別是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協同中將發揮的作用。

圖片

參會人員合影

1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OP15執委辦執行副主任劉寧在《昆蒙框架》主旨報告中,介紹COP15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大會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進展,制定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大會通過了62項決定,在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資源調動、遺傳資源數碼序列信息三個核心的議題上達成一致,確立了“3030目標”,即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標,建立了有力的資金保障,明確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支持措施。

圖片

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將全球目標納入國家層面進行實施,不僅是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集中體現,也是向世界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的重要機遇,有助于增強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領域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建全球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一步,2024年COP16之前,中國將繼續履行主席國相關工作:

引導昆蒙框架目標落地,確保相關內容得到全面落實,積極推動各締約方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各級政府部門和所有行業主流,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和信息分享。

推動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邁向新臺階,結合昆蒙框架,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加強各方力量,促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推動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邁上新臺階。

采用創新性解決方法,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力量,結合保護地體系,基于自然解決的方案等有效手段,結合生物多樣性保護豐富經驗,探索更多成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

2

3030目標與自然保護地體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徐衛華在《中國自然保護地與“3030目標”實現路徑》的主旨報告中提出,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國將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數量近1萬處,覆蓋國土面積18%以上。

但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過去自然保護地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途徑建立,總體空間布局不太合理,與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分布格局吻合程度不高;此外,自然保護地破碎化、孤島化現象嚴重,不同類型的保護地空間重疊設置,保護成效不高。

對于中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構建,應以保障國家區域生態安全為主導目標,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將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和重要生態系統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地保護起來,并在生態退化區域、生態問題嚴重的區域實施生態恢復,提高國家生態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這與《昆蒙框架》的行動目標二和行動目標三是一致的。對于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布局,有國家代表意義的生態系統以建立國家公園為主,以物種保護為目的的以自然保護區為主,景觀價值比較高的以自然公園為主。除此以外,對于遺傳保護可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功能為主的進入生態功能保護區。未來將有20%左右納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其中國家公園將達到國土面積的10%左右,還將有10%的國土面積將通過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得到保護。

在專題討論中,北京林業大學雷光春教授指出中國建立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對于自然保護地體系是一個質的飛躍。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尤其是林區植被質量有很大提升,自然保護地體系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研究也表明到目前,很多關鍵物種棲息地保護比例相對不足,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還有待提升,確保受威脅物種長期生存的概率還有待加強。自然保護地的治理優化,需要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地對周邊的帶動作用、輻射作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呂植教授建議“3030目標”首先要從空間規劃來看,考慮突破空間規劃格局,在非生態保護區域考慮生態保護需求,把生物多樣性目標同樣納入到農業空間、甚至是城市空間。呂植認為,大面積增加正式自然保護地已經不大可能,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是未來潛在的重要保護形式。OECM的保護主體可能是土地使用者,并采用自下而上的保護機制和自愿性機制。對OECMs未來需要建立監測和評估機制,并且在國家層面需要有備案機制。在OECMs的管理中,要把氣候變化對社區的影響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結合起來。

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項目主任彭奎表示,全球土地中有接近40%的土地是由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管理、治理或者是擁有的。這些土地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變化影響、社區生計和發展相互影響,社區保護是協同手段。中國推動社區保護及OECMs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第一在中國的土地產權制度下,探索社區保護地和公益保護地等各類OECMs的定位;第二要盡快制定OECMs的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第三要發動企業和各類慈善公益組織積極參與。

中華環保基金會副秘書長房志認為在COP15成功舉辦之后,中國企業和慈善界對OECMs的關注有較大提升,建立政府和民間在OECMs領域的合作機制是下一階段落實昆蒙框架的重要內容。

圖片

專題研討

3

NbS: 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協同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主任羅明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山水工程”)為例,介紹了應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環境治理協同中所起的獨特作用。NbS基于生態系統,綜合系統的方法,已經在中國有很好的實踐。山水工程的項目,大多數從申報開始,就在工程規劃中采納IUCN的NbS的標準。山水工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社區發展以及防災減災上,都取得了可量化的成效。特別是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上,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中國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每年可帶來6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提高生態系統的質量和單位面積的碳匯量和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未來中國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重點。

圖片

在主題討論中,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基礎研究所所長王軍研究員認為中國將全面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將國土空間布局“三區三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和對應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省級及以下國土空間規劃正在進行編制、審批和實施。在生態空間中,啟動實施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對以上規劃中都有應用前景。山水工程的示范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2年獲評聯合國“世界生態恢復十年旗艦項目”,“山水工程”項目的實施,提升了區域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翟亮研究員介紹自然資源的調查是規劃和監測的基礎,摸清自然資源的家底,是自然資源規劃、利用和保護的基礎。2021年發布的雙碳行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依托和拓展現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對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碳匯本底調查與碳質量評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主任劉桂環研究員介紹了近三十年中國出臺的100多項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以及保障性的政策分析,分析顯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協同性,在加強水土流失防治、陸地生態系統保護等眾多政策中,都考慮了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正在成為增加碳匯、提高氣候韌性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地方層面雙碳行動措施的大勢所趨。但NbS在中國的本土化研究、部門的協調機制以及和昆蒙框架的協調,都亟待試點和示范。

戰略咨詢院副研究員顧佰和從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角度,認為在雙碳行動中,科學認識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效果和定位還不清晰。與NbS相關的部門還沒有實現協同,針對NbS在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等各項挑戰中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還十分欠缺。中國是最早對NbS做出積極反應,并在山水工程等國家項目中采納了NbS定義和標準。NbS是中國落實昆蒙框架,講好中國故事的抓手。

戰略咨詢院研究員王毅在會議總結中對2010年通過的愛知目標進行了回顧,認為昆蒙框架是起點,落實昆蒙框架,需要各利益相關方的協同。需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協同以及權衡。

IUCN中國代表處主任張琰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將繼續通過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的對話和合作來推動中國在NbS和OECMs等領域的應用和實踐。

戰略咨詢院黃寶榮研究員、IUCN項目主任楊方義主持了專題討論,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及相關科研院所、社會組織4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會。

圖片

專題研討

閱讀 559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