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
我們不希望,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災難日;
我們更不希望,日本的處置方式成為今后其他國家處理核廢料的惡劣示范。
7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24日起將開始核污染水排海。另據日本朝日電視臺23日報道,東京電力(東電)公司正為2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進行準備,但若氣象條件不合適,24日的排海計劃可能取消。
一時間,相關報道鋪滿網絡,微博話題沖上熱搜。
2021年,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宣布要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
根據計劃,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由于時間跨度大,影響范圍廣,日本政府這一決定一經公布,再次引起多方反對。
到達中國沿岸海域,僅需240天
這些核污水一旦排入大海,首先將影響到福島縣周邊的水域,然后通過洋流運動逐漸往外擴散,影響到東海以及更遠的海域。
雖然日方宣稱廢水經過處理,但核污染水中含氚、鍶-90、銫-137、鈷-60、碳-14等放射性核素。核輻射既能殺傷細胞,又有誘變的作用,可能誘發細胞癌變或基因突變,導致生物畸形等。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會擴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 。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就日本核污水排海擴散展開的實驗結果表明:240天到達中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核污水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目前還沒有人能做出科學的估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污染會通過食物鏈逐級上傳,不超過一代人,25年的時間就會影響全人類了。
圖:中國科學雜志社
核廢水對漁業的影響
當核廢水順著洋流走向全球,全世界漁業都會受到影響。雖然很多人認為洋流走向,中國海域受的影響很小,但是要知道,但是對于遠洋漁業,核廢水的影響相對較大,我國的遠洋漁場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海域,最近五六年我國遠洋漁獲總量都維持在200萬噸左右,幾乎三分之二捕撈自環太平洋海域。可見,整個太平洋的安全,與我國漁業息息相關。
圖:阿拉善SEE
如果海洋生物遭到污染甚至毀滅,人類也會因為食用這些魚類,將面臨巨大的健康風險。
8月24日,本該是普通平靜的一天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關乎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作為中國首家以企業家為主體的環保公益機構,我們對日本政府將核污染水排海的方案表示擔憂和失望。
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史無前例!這是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轉嫁核污染風險、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海洋是生命的基礎,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海洋資源維系著世界各地的繁榮和人類的健康。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顧對食物安全造成沒法排除的風險和難以恢復的海洋環境污染,可能會對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圖:阿拉善SEE
一直以來,阿拉善SEE積極聯動全球政府、國際愛心企業及全球公眾等各界力量,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海洋。我們呼吁日方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以及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我們也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行動,共建藍色海洋的可持續未來。
綜合自:央廣網、海外網、央視新聞、央視財經、光明網、中國青年網等媒體公開報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