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園】楊樹高: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故事
一、開篇:納西族神話故事,人與自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我是納西族,我的家鄉就在云南麗江,喜馬拉雅山脈東麓的橫斷山區,屬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

云南擁有除了海洋和沙漠之外的所有生態類型,是25000多種生物的共同家園,是北半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生物多樣性造就了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云南各民族同胞都敬畏自然、崇拜自然、順應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同呼吸、共命運。
麗江擁有三個世界遺產,“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產”——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記憶遺產”——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麗江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是中國三大特有物種和分化物種中心之一,擁有全中國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以麗江命名的植物就達179種。
早在100多年前,麗江的生物多樣性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很多西方國家的“植物獵人”接踵而至,采集了大量的物種和標本。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洛克為了采集植物標本而來到麗江,卻在麗江生活了28年,臨終前留下了的遺言是:“尤其在夏威夷的病床上痛苦地活著,不如在玉龍雪山的花叢中快樂地死去”!
被譽為“植物活辭典”、“植物電腦”的吳征鎰先生,1938年至1948年花10年時間,整理了秦仁昌等中國植物學家從國外帶回的3萬多張植物標本照片,其中麗江占了大部分。

邱園、哈佛植物園等世界著名植物園中就可看到很多麗江的植物,尤其是杜鵑花。
納西族信奉“萬物有靈”,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納西族先民很早就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現在還在使用,從而被譽為“全世界至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這種文字書寫的上萬卷東巴經典被譽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被世界各大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納西族東巴文化被稱為“人類童年的文化”、“智慧的迷宮”而成為國際上的一門顯學。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動植物的圖像,可以說,它是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最早記錄。
在古老的東巴經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在祭祀自然神時,東巴祭司都要吟誦,這個神話故事在納西族地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很古很古的時候,洪水滔天,我們的先祖崇忍利恩,把用牦牛皮縫制皮囊緊緊拴在柏林和杉樹上,自己鉆進里面得以幸存,但世上只剩他一人,孤單失望之時,天神告訴他,兩個天女要下凡,一個豎眼晴,一個橫眼晴,不要找豎眼睛,一定要找橫眼睛的。兩個天女來到他的身邊,他覺得豎眼眼的更漂亮,就娶她為妻,結果生下的都是花草樹木、蛇蟲魚鳥,她成為了自然之母。先祖又娶橫眼睛的天女為妻,生下了人類,她成為了人類之母。所以自然和人類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個神話告訴我們:自然的母親比人類的母親更美麗,而且先有自然,后有人類……
但后來,人類貪婪無度地向自然索取,肆無忌憚地破壞自然:
“人類故意殺野獸剝獸皮,血水腥味充滿了山谷,污染了圣潔的水源。人類天天上山打獵,不讓動物自由地奔跑。人類一年四季不分時段在江河撒網,魚兒不能快樂地在游走。人類砍光山上的森林,大地上的水流都在干涸……”這樣下去,“河水都會斷流,樹木都會枯死,大地不再有綠色,萬物生靈都會滅絕,人類和署類都難以存活”。
于是,大自然對人類開始了無情報復,人類一次次遭受滅頂之災。后來在東巴教主丁巴什羅的調解下,人類奉大自然為至高無上之神,舉行隆重的祭自然神儀式,向自然虔誠地懺悔、贖罪、感恩、還債、承諾,人與自然才握手言和。
二、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故事
我出生在橫斷山云嶺深處,我是大山之子;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長大,我也是自然之子。
1.參與建設“橫斷山天然植物園”真正走進植物的世界
1963年,吳征鎰先生看到了30年代西方植物學家在滇西北發現領春木的信息,派他的研究生周鉉等人到滇西北尋找,領春木是最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征種、第三紀孑遺植物稀有珍貴的古老樹種,對于研究古植物區系和古代地理氣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們雖然沒有發現領春木,但在我的家鄉發現了一個“植物基因庫”、“植物避難所”。1984年,在和萬寶先生和周鉉教授的大力推動下,決定在此建立“橫斷山新主天然植物園”,組成專家團隊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科學考察,我有幸參與。通過考察發現橫斷山90%的植物就在這里。
這次科考庫容強大,由國內權威專家領銜,植物學家把我帶入了真正的植物世界,植物也有遺傳基因、血緣紐帶、還可找到完備的家族、族群譜系,不僅有親情,友情,而且還有愛情,因為植物有雌雄之分,他們也在整衍后代。我學會了植物分類,學會了釆集制作植物標夲,基本掌握了這個區域的各種植物的特性、價值以及生長需要的環境,我可以叫出500種左右的植物的名字,不只是中文名、拉丁名,而且還有納西名,我佩服我的祖先,他們給身邊所有的動植物都起了名字,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東巴經書中,所記載的植物就達500多種。
這里有100多棵樹齡在5000年以上的古樹群落,最大的一根直徑有4.74米,村民將他奉為“神樹”,每年都在這里舉行祭祀儀式,每個人來到樹下,都要進行跪拜,外面的人來到這里也是隨鄉入俗。很多外國朋友也是慕名而來,有一次,我看到樹上插有美國和法國國旗,證明對大自然和崇拜是跨越民族、跨越國界的。“生有別,愛無限”,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科學考察結束后,在原來的基礎上,我連續多年不間斷地采集制作了200多份“新主天然植物園”及周邊的植物標夲,送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鑒定保存,使之成為了橫斷山區域最完善的一套標本,它的意義及價值將會經新彌久。
2.深入調研麗江老君山,提議毀路保護原始森林
1997年,麗江地委行署安排我到老君山進行旅游資源調查,開展老君山旅游發展規劃前期工作,我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因為老君山被譽為“滇省眾山之祖”,既然是云南省所有山的“祖宗”,不僅存留了最古老的物種,而且深藏了很多大自然的奧秘,我主動提出在這里至少工作兩年,領導同意了我的要求,我毅然回歸自然,走遍了整個老君山山脈,“緣在此山中,更識真面目”。
我提出:最好的開發是保護,保護是最好的開發,只要保護好了,不開發就是最大的開發。我建議:在老君山建立六個生態保護區——金絲場(老君山主峰〉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區、利咀滇金絲猴生態保護區、九十九龍潭百里杜鵑生態保護區、各拉丹天然牧場生態保護區、新主天然植物園生態保護區、黎明地質公園生態保護區。

兩年的調研成果全部被納入《麗江老君山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在后來“三江并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中,作為第一手資料,也產生了重大作用。
特別是在老君山調研期間,國務院作出了禁伐長江上游天然林的重大決定,我立即向麗江縣委、政府領導提出建議,盡快毀掉通往老君山區域原始森林(無人區)的林區公路,麗江縣委、政府立即落實,炸毀了林區的重要路段和所有橋梁,并宣布麗江天然林保護工程正式啟動,麗江實施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戰略的帷幕也正式拉開……修橋鋪路,是中國傳統之善舉,但在當時,人們對保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還沒有形成現在一樣的共識的特殊(關鍵)時期,炸橋毀路也是“功德無量”。
3.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代言人和傳播者
1999年,以“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為主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舉辦,確定滇金絲猴“靈靈”為吉祥物。我有幸與云南電視臺在老君山、白茫雪山、白馬雪山對滇金絲猴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拍攝,向全世界展示了動物的可愛。與滇金絲最近距離的“親蜜接觸”之后,了解了動物的靈性,了解了動物的“社會結構”,在猴群里,幾乎能認出哪一群是一個家族,哪群與哪群是鄰居,哪幾只是一家人,哪位是父親,哪位是母親,哪個是兒子,哪個是女兒.....
此后我們再次尋找滇金絲猴,在老君山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一個多月,卻無緣與可愛的生靈重逢。但我們始終相信,這里是金絲猴們的世居地,也是他們舍不得離開的家園,他們一定還在這里!我們的情懷和精神感動了很多人,通過我的倡議和發動,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老君山如今建立了六個“滇金絲猴觀測點”。
2002年10月,“三江并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我又有幸參與宣傳報道工作,再次走遍了“三江流域”區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對云南“三江并流”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我全程隨行,更加感受到了全世界、全人類對大自然、對生物多樣性的熱愛與珍視,但很多人無法身臨其境,體驗和感受它的神奇與美妙,于是我決定做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傳播者,通過自媒體宣傳介紹身邊的一草一木,我愛好攝影,我喜歡寫詩,我為植物拍攝美麗的照片,我用詩意為植物代言,我越來越感到,我與植物心有靈犀,如今我已寫下了一百余首《植物詩》《我有一個很大的后花園》《水晶蘭》《綠絨嵩》等產生廣為傳播,這是我與植物的心靈感應與情感共鳴。
《水晶蘭》
我是似水的柔情
可將你的目光融化為水
我是幽蘭的清香
可用呼吸感受我的存在
我是透明的晶體
只為映照你的心
我用脆弱給你堅強的理由
我闬純潔給你疼愛的渴望
我寧愿化作你眼中的淚水
我寧愿化作你身上的氣息
我寧愿化作你胸前的寶石
我只求你千萬別讓我破碎
我殘留的碎片會刺痛世界
我是水 也可化為淚
我是香 也可化作風
我夢幻 卻充滿靈性。

《綠絨蒿》
世界都在忙
我卻在看花
尋找綠絨蒿
才是“自然之子”不折不扣的“轉山”
尋找綠絨蒿
才是“植物獵人”至死不渝的追求
她是公認的“世上最美的花”
只要有她盛開的地方
也就成為世界最美的花園
哪怕就只有一朵
玉龍山、老君山、橫斷山、喜馬拉雅……
處處都有她的氣息
只是可遇而不可求
她的誘惑,讓人瘋狂
她的執念,讓人癡迷
她的神秘,讓人夢幻
她是罌粟的親姊妹
但她遠離人類
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絕世獨立
我渴望真正的“精神鴉片”
甚至無藥可解
因為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
才是人類最大的原罪。
每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連接10年在“麗江熱線”發表文章,呼呼保護生物多樣性,《千萬別扯蛋》、《麗江最早走向世界的是什么》、《一個植物學家與橫斷山天然植物園的四十年情結》、《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意義與價值》等文章引起強烈反響。
4.建立村民巡山制度,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作為普通人的角度,我是巜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堅定維護者和忠實踐行者。以我個人理解,《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主旨就是達到就是三個目標:“保護、利用、分享”。
查明與監測是保護的前提,四十年來,我幾乎走遍了滇西北及滇川藏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是為了查明生物多樣性的真實現狀,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做到“查明”的,但我們是在看望和守護這片家園,隨時看看熟悉的生物是否安然無恙,給他們帶去真誠的問候和祝福。我們也在尋找,尋找有沒有“故人”重現“故園”,我們也在發現,發現有沒有新的生命出現眼前。前面講到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學家所發現、六十年中國植物學家“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領春木,通過我和幾位麗江年輕的“當代植物獵人”的不懈找尋,現在終于找到,這不僅可以用來告慰我們的前輩,而且可以相信們自然生命的奇跡。
在阿拉善的大力資助下,我的家鄉麗江市玉龍縣魯甸鄉新主村委會紅旗村民小組建立的《村民巡山制度》,已經雷打不動嚴格實施了十年之久,每天都有兩個村民在在“橫斷山新主天然植物園”巡查,不是防止人為的破壞,如今沒有人再干這樣的蠢事傻事,主要是向大自然表達一種態度。現在的村民,每個人都在使用手機,我們建了“橫斷山新主天然植物園保護群”,巡山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觀察植物園中有沒有發現沒見過的物種,如果發現,就發到群里,我的背后有一個顧問團,我請專家鑒定后反饋群里,如果沒發現什么,就把自已看到的最美的花朵、最美的植物或最美的風景在群里分享,從而形式“共同家園”的群體意識。我們特別關注生物多樣性的“生境”和“原地條件”,我們推崇和實施“就地保護”。
5. 建立三個高山植物保護繁育基地
從2018年開始,我們在我的家鄉老君山區域建立了三個高山植物保護與繁育基地,百合、獨蒜蘭、豹子花、綠絨蒿、報春、西康玉蘭等20多種瀕危高山植物陸續在此安家,許多人說高山植物很難人工成活,但我們繁育成功率達到了70%以上,尤其是成功繁育了三個綠絨蒿種類,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這些植物在2020-2022年開花、結果,我們把這些采集的二代種子進行育苗和馴化,有的種回到了山上,作為瀕危高山植物的種群恢復,有的將作為高山花卉的繁育親本,在未來,我們希望能將這些美麗的高山植物大量繁育出來,不但回歸它們的“生境”,而且讓它們真正尋常百姓家。
2021年夏天,我從朋友圈里得知,有人在香格里拉發現了雪兔子,我就組織麗江植物愛好者到玉龍雪山去尋找。從海拔4300米的區域開始搜尋,到了海拔4600米的區域,依然沒有發現雪兔子的身影,冷風夾著雨水吹得我們直打寒顫,缺氧導致腦袋變得遲鈍從而加劇了我的失望,崎嶇的流石灘上,腳踩過后碎石頭嘩啦啦的往下流,除了個別桀驁不馴的高山植物的精靈,眼前一片荒蕪。我們正準備下撤,在繞過一塊巨石,一抬頭,望見不遠處一只毛茸茸的東西,臥在那里,一動不動,好像還穿著粉紅色的“外套”,像一只高山上的“兔子”。原來這就是我一直想看到的水母雪兔子!我飛速的爬上那片流石灘奔向它。這只雪兔子比我想象的要小一些,反而顯得分外可愛,粉色的葉片是它的外套,在外套下面,細密的長絨毛覆蓋全身,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絨服。還有頭頂是黑色的花瓣正在低調開放,一只熊蜂在花蕊上采蜜傳粉,這預示著不久當雪兔子的種子成熟,多年的生命也就走向終點。許多高山植物都是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高山上土地貧瘠、氣候嚴寒,需要許多年才能積累足夠的營養去繁殖出下一代。當我把視線從這個雪兔子身上移開,在不遠的地方,有許多棵小小的粉色綠色葉片,上面長滿了絨毛,那是雪兔子的幼苗。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很多奇妙的高山植物在艱難地生存著,寶藍色花朵的美麗綠絨蒿渾身長滿了硬刺,它被植物獵人譽為喜馬拉雅藍罌粟和美麗的植物情人;而囊距紫堇則把自己的葉子偽裝得和周邊的石頭一樣顏色,以避免變成絹蝶幼蟲的食物;尖被百合的黃色花瓣前段黏連,在灰色石堆中格外顯眼;紅景天把自己的葉子長的厚儲存了很多水分以抵御高山上的惡劣氣候,這些高山植物都使盡了渾身解數,演化出了許多神奇技能進而在高山上生存。氣候變化的加劇和生境的破壞,像雪兔子一樣生活在高海拔喜歡冷涼氣候的高山植物正在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十年來我們也越來越難以見到這些可愛的高山精靈。保護它們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們也變成了我的一種使命。
麗江是“植物王國”,更是“藥材之鄉”,我們也著手在原地大量繁殖珍貴藥用植物,充分利用生物多樣性這一特異功能,造福人類。
三、結語
納西族古老的東巴經記載:“人與自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納西族古老的東巴經也同樣記載:“人類需要自然,自然不需要人類”!
生物生樣性是人類命運的共同體,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
我們一定守護好我們的家園,讓生物多樣性永遠與我們同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