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理論 > 理論研究

滇池金線鲃的回歸之路

媒體:云南網  作者:九派新聞   專業號:滇池金線鲃 2021-11-07 14:25:03

滇池金線鲃 陳小勇 攝

楊君興一直從事滇池金線鲃的研究

人工繁育滇池金線鲃

320萬年前

滇池形成時,金線鲃也出現了。所以,人們也稱金線鲃為“滇池古董”。

20世紀80年代末

滇池金線鲃遭遇了歷史以來最殘酷的環境打擊,它們沒了出路。曾經在滇池隨時可見的金線鲃漸漸難覓其蹤影,它們活在了老昆明人的記憶中。

與它們一起消失的,還有許多土著魚類……

1989年

國務院將金線鲃列為國家I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并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等級為瀕危。

2003年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組開始進行滇池金線鲃的人工繁育研究。同時,研究所在晉寧下梁王村建立了一個40畝的海菜花恢復研究基地。

2007年

首次實現滇池金線鲃人工繁殖,繁殖出魚苗1000余尾。

2008年

人工繁殖出滇池金線鲃魚苗10萬余尾。

2009年起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水產站開始在滇池中投放金線鲃魚苗,每年投放約10萬尾。

2021年

繁殖滇池金線鲃魚苗20萬尾。

幾百年前,徐霞客在昆明游歷滇池時,在《徐霞客游記·游太華山記》中這樣記述滇池金線鲃:“魚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縷如線,為滇池珍味。”

徐霞客眼中的滇池珍品,如古董一樣珍貴,但它們的命運卻起伏轉折。30多年前,它們匿跡于滇池,去往哪里?與誰同行?無人知曉。320萬年前,滇池金線鲃的老祖先也一定不會想到這些問題,因為它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中。但320萬年后,子孫們的命運發生了悲劇性的逆轉:在掙扎和彷徨中,有的離開,有的葬于故地……

所幸的是,動物專家百倍努力,助“滇池古董”重回滇池,如同鳳凰涅槃。2007年首次實現滇池金線鲃人工繁殖,當年繁殖滇池金線鲃魚苗1000余尾;2008年,項目組繁殖出滇池金線鲃魚苗10萬余尾;今年,已繁殖魚苗20萬尾。

讓金線鲃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家”

滇池金線鲃回歸滇池 記者 孫琴霞 攝

與滇池共生

在老昆明人的記憶中,滇池有清澈的湖水、蕩漾的碧波,無論月夜還是白晝,都有帆影點點,宛若江南水鄉。在這個水鄉的生活圖景中,與昆明人相伴的還有滇池一種美麗動人的生物——滇池金線鲃。它小小的身子呈淡黃色,體側有一條金線。陽光下,它靈動地在水中游弋著,遠遠看去,粼粼波光和金線鲃的金色光芒格外耀眼。

滇池金線鲃,老昆明人叫它金線魚、洞魚或菠羅魚。如果要介紹云南的四大土著名魚,多數人會首推滇池金線鲃,其余為星云湖杞麓湖的大頭魚(鯉)、洱海的弓魚(大理裂腹魚)和撫仙湖的抗浪魚。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君興介紹,滇池金線鲃美麗可愛:一條金線位于其體側中心線,側線部位的鱗片比周圍的鱗片大。關于金線鲃的側線鱗為什么比周圍鱗片大,專家們目前還沒有探究清楚。

數年來,楊君興一直從事滇池金線鲃的研究。他介紹,滇池金線鲃的神秘之處就在于,它是一種生長在地下溶洞中的小生物,最大體長230毫米,體重最多也不過250克。金線鲃主要生長在溫水性高原湖泊中,因此滇池成了金線鲃的搖籃。

金線魚在全國有40多種,一些魚一部分時間生活在洞穴中,一部分時間生活在水里;一些魚則終生在洞穴中生活。金線鲃則屬洞穴或半洞穴魚類。“穴居金線鲃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地表水(能見光的水)中,之后可能因環境改變,它們移居地下。”楊君興說。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滇池是清澈的,周圍龍潭和溪流內的水與滇池水相互吐納吸收,滇池四周長滿水草等沉水植物。滇池良好的水體系統,成為土著生物的天堂。那時,滇池金線鲃選擇了連通龍潭且流經滇池的溪流作為安樂窩。

在這樣的水體環境中,金線鲃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優游自在地生活著。當時,滇池金線鲃的產量也頗豐。它們冬季在洞穴中越冬,到了早春繁殖之季,就離開洞穴通過溪流進入滇池,春夏秋三季在滇池溫暖地生活。

生命的掙扎

金線鲃算得上是滇池里最古老的“壽星”了,它與滇池共生。據現有地質學證據和分子生物學證據顯示,滇池形成于320萬年前,在形成之時,金線鲃也出現了,所以,人們也稱金線鲃為“滇池古董”。

金線鲃特殊的鱗片感知著來自滇池水系統的一切,而它卻沒有感知到,自己有一天無法在滇池中生存。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滇池迎來了許多不知名或知名的外來生物,包括水生植物和動物。青魚、草魚、花鰱和白鰱魚等大量外來魚種涌入,生存競爭開始了。

“現在,滇池以外來魚種為主。與土著種競爭,外來種是占優勢的,外來種會把土著種逐漸排擠掉。”楊君興說,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引入了四大魚類:青魚、草魚、白鰱魚和花鰱魚,同時混雜了一些野雜魚的幼苗,如麥穗魚、棒花魚、蝦虎魚等,它們紛紛進入滇池與土著生物“一爭天下”。

麥穗魚、棒花魚、蝦虎魚蠶食土著魚的魚卵。來自長江中下游的青魚作為特化動物,專門吃滇池的土著生物螺螄,而螺螄對凈化水質是有幫助的。同樣來自長江中下游的草魚用鋸齒狀的牙齒將水草割斷吃掉,水草作為滇池必不可少的凈水生物越來越少,滇池的透明度也隨之越來越低。

還有俗稱花白鰱的兩種魚類即白鰱魚和花鰱魚,也是金線鲃生存路上的絆腳石。白鰱魚魚鰓過濾水時,將水里的浮游植物即藻類和浮游動物吞食;花鰱魚以水里的浮游動物為主食,輔以其他水生生物。浮游動物少了,它的取食對象藻類逐漸增多,加之重度污染,藻類開始大面積生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滇池水質富營養化使得金線鲃難以呼吸,它的產卵環境破壞加劇,它們喜歡的龍潭漸漸消失,出入龍潭的溪流也慘遭污染。找不到回穴的路,滇池里水草少了,污染愈加嚴重,加之弱肉強食的斗爭讓金線鲃不堪重負,它們的生命在無奈的抗爭中奄奄一息。在滇池中生息了300多萬年的它們,在見不到陽光的湖中最后掙扎。

滇池金線鲃遭遇了歷史上最殘酷的環境打擊,它們沒了出路。曾經在滇池隨時可見的金線鲃漸漸難覓其蹤影,它們活在了老昆明人的記憶中。與它們一起消失的,還有許多土著魚類……

因為難得見到,所以珍貴。1989年,國務院將金線鲃列為國家I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并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等級為瀕危。

重生之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滇池內的土著水生生物在消亡,與此同時,一個耐污的新的水生生態系統建立了,外來的魚蝦類和植物開始在滇池中“野蠻”生長。

“金線鲃在滇池的絕跡是綜合作用下的結果,與滇池的污染、環境的改變、外來物種入侵及過度捕撈都有關系。”楊君興認為,金線鲃的消亡不僅是因為污染,還有更為復雜的環境和生存競爭因素。

據1982年的資料顯示,當時魚蝦產量共7000噸,其中,鰱魚產量為17.8%,草魚產量為3.4%,銀白魚產量為10.8%,其他為32.6%。金線鲃在其他類中。楊君興認為,當時,金線鲃的產量不到3%。

徐霞客眼中的滇池珍味何時能再次成為滇池中的風景?在人們悵惘的同時,研究專家們也一直在對滇池金線鲃進行研究和人工養殖。

2003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組開始進行滇池金線鲃的人工繁育研究。在全球環境基金的資助下,針對金線魚項目進行了滇池生態恢復研究的調查;2004年,在省政府相關部門的資助下,在昆明市大板橋鎮建立了珍稀魚類基地。

項目組克服野外生物學調查及引種、池塘馴養、催產孵化等環節的困難,2007年首次實現滇池金線鲃人工繁殖,繁殖出魚苗1000余尾;2008年,繁殖出魚苗10萬余尾,今年已繁育魚苗20萬尾。

金線鲃人工繁殖成功前,專家們已經發現,金線魚在龍潭里或者溪流中保護得相對好一些。比如,在嵩明黑龍潭就有一定數量的金線鲃,還有昆明裂腹魚、云南光唇魚等土著魚。在溪流如嵩明白邑牧羊河以及松華壩水源保護區也有金線鲃的存在。

人工繁殖的金線鲃能回到滇池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曾在2008年做過試驗。專家們進行了一次圍網,將金線鲃放入滇池水灌入的一個池塘中喂養了一年多。實踐證明,被污染的水質并沒有讓金線鲃死亡,相反,成活率達90%以上。

據此,楊君興認為,金線鲃并不一定非要在水質清澈的環境中生存,而這恰巧證明金線鲃在滇池中消亡是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想,能不能讓金線鲃再次回到滇池,讓它也參與治污。”楊君興說,各方條件成熟后,金線鲃將在滇池進行大規模投放。

生態修復

金線鲃在龍潭、溪流內能很好地存活,那么讓金線鲃重回“老家”會怎樣呢?專家研究發現,金線鲃喜歡吃銀魚,而銀魚恰恰是滇池內外來物種中數量最多的魚類,每年產量頗豐。銀魚的主食是滇池內的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是藻類的天敵。若金線鲃回歸,吃了銀魚,浮游動物的數量將會增加,也就可以間接地控制藻類數量。這樣不僅能凈化水質,還能讓離家的金線鲃重回故鄉。

從2009年開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水產站開始在滇池中投放金線鲃魚苗,每年投放約10萬尾。楊君興說,實踐證明,投入到滇池中的金線鲃魚苗生長良好,但目前還沒能統計到成活率的具體數據。

“若銀魚一年產量約2000噸,那就要投放相對總量的金線鲃。”楊君興說,目前,金線鲃的投放量是很少的,因此對滇池的修復效果還顯現不出來。他表示,在養殖金線鲃上,研究所的資金缺口非常大,他們只能根據政府的需要量力而養。為此他也希望政府對金線鲃增殖放流能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

“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這是唐朝詩人孫光憲寫的一首詩,詩中的白蘋花就是老昆明人記憶中的海菜花,它曾廣布于滇池。如今海菜花因為稀有,也成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

海菜花的消失也成了專家們心中的痛。2003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晉寧下梁王村建立了一個40畝的海菜花恢復研究基地。當時,這是與滇池金線鲃的人工繁殖課題同步的一項研究。研究表明,海菜花在基地恢復效果良好。

以滇池金線鲃和海菜花增殖和回植效果良好為契機,楊君興提出了“花-魚-蚌”立體修復模式,即采用海菜花、滇池金線鲃、背角無齒蚌等滇池土著水生生物修復滇池生態系統,并在滇池湖濱帶構建了700畝的生態修復示范區,水體透明度增加,生態效益顯著。

楊君興透露,“花-魚-蚌”修復模式也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室外考察點——寶豐濕地得以呈現。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滇池恢復了活力和生機。今年7月份,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牽頭制訂的《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3年)》,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方案》指出,利用3年時間,以“退、減、調、治、管”為重點舉措,開展滇池保護治理工作。實施期間,將強化滇池湖濱區生態保護和擾動管控,禁止任何形式的圍墾湖體、濕地行為,確保湖濱濕地面積不減少,保護邊界不變更。《方案》還明確科學劃定湖濱生態帶,違規建筑、設施、產業100%遷出,湖濱帶修復面積達到3.95萬畝;沿湖濱生態帶邊界建設生態廊道,形成滇池湖濱生態區“人退湖進、還湖于湖”的空間管控格局。

滇池金線鲃和海菜花,它們曾經相依相偎,如同滇池中的情人一樣,成為昆明人記憶中美麗的風景之一。如今,這美麗的記憶已照進現實。(記者 鄧建華 文 除署名外由受訪者供圖)

【來源:云南網】

閱讀 73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